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及其主要排泄物。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教学重点
1、尿的形成和排出。
2、排泄的途径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学生辨认结构名称。
问题导入: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公为1~1.5L。这是为什么?
学习目标:(齐读)
1.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及其主要排泄物。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四.学生自学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80-81页。结合图和文字部分内容,找到下列问题答案并勾画下来。4分钟
一、什么是原尿?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经过了哪些器官?
自主学习找到答案后让同学起来回答
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原尿)。
尿液的形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重新吸收进毛细血管。通过重新吸收,原尿含有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便是尿液。
分析表格:⑴原尿和血液成分对比,少了哪些物质,说明肾小球有什么作用?
(1)缺少血细胞和蛋白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说明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点拨: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哪些物质不能滤过?哪些物质能被滤过?
⑵尿液和原尿成分对比,缺哪些物质,去哪了?
(2)缺少了葡萄糖和氨基酸,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
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小组合作1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
卡纸上标出了血液中含有的成分名称(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水、尿素、血细胞)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哪些物质不能被滤过?
肾小管中哪些物质被重新吸收?
集合管中剩余哪些物质?请将其贴在黑板的图中。
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尿毒症的介绍→健康生活,每个人每天应喝足量的水。因为当一个人一天排出的尿液少于500mL时,体内产生的废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积累在体内,伤害身体。
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
探究主题2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
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本81-82页。结文字部分内容和生活实际,找到下列问题答案并勾画下来。
二、什么是排泄?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什么是排遗(排便)?
三:小组讨论2
人体排出的废物处理不当会对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人粪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病微生物,例如痢疾变形虫、甲型肝炎病毒等。如果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体和土壤,会污染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这些致病微生物就会通过水或土壤感染人体,从而引发疾病。
小组讨论2
联系平时生活中的例子,人体排出的废物该如何处理?
举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农家肥,沼气池,生态厕所
课堂小结
一、尿液的形成
1.尿液的形成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尿的排出
排尿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二、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
排泄和排遗
七.达标训练。1.与血浆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 )
A、 水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4、下表为某医院化验室对甲、乙、丙三人尿液成分分析的结果(单位:g/mL)。请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回答: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甲 95 0.32 0 1.50 1.95
乙 95 0 0 1.50 1.95
丙 95 0 0.06 1.50 1.95
(1)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___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_____作用有关。
(2)尿液化验指标都正常的是哪一位 __________。
(3)甲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部位出现了问题。
(4)根据化验数据,可以推测甲、乙、丙三人中__________可能患有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