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件 (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件 (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0 13: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措施。(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01 建设主体功能区
0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0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04 维护海洋权益
建设主体功能区
01
主体功能区
概念: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东北平原主产区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京津冀地区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功能区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功能区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功能区
主体功能
概念: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理论依据:是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确定区域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中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
分级类型分布图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这决定了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01 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主体功能区·背景
02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人均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少,且不均匀,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主体功能区·背景
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
常规能源——煤炭主要分布
主体功能区·背景
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不适宜大规模拓展面积以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只能提高已开发域的空间利用效率
03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主体功能区·背景
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因此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
0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优化开发区
问题
特点
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以达到饱和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
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
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4K/8K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
重点开发区
问题
特点
开发基础较弱
有一定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未来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如:着力重振“兰州制造”,引导支持兰州石化、甘肃烟草、兰州水泵厂、三毛集团等骨干企业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限制开发区
02重点生态功能区
01农产品主产区
生态环境脆弱,需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好,需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
限制
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禁止开发区
散布于
重点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
各开发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
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意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02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
四大战略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
中部崛起
东北振兴
西部开发
长江经济带
横跨中东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
长江经济带面积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1.4%,
2018年时,总人口为6亿左右,占全国42.9%。
生产总值约40.3万亿元,占全国的44.1%。
长江经济带优势
水运: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干线年货运量已经超过20亿吨。以长江为轴线,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与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铁路: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在此交会;公路:完善的高速公路网;航空:江北机场等众多航空港。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01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长江经济带优势
02 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优势:①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淡水资源丰富;②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
③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密集,旅游资源丰富;④生物资源丰富。
长江经济带优势
03 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不仅是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构成东西向“工业走廊”。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优势
04 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收入高,市场广阔
长江经济带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校在校生人数突破1300万,占全国43%,为中国高教资源最集中的地方;长江经济带总计流入人口300万以上。
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
材料1:长江经济带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石化、冶金、建材、能源等大耗水、大运量、同时也是污染密集型的产业在长江沿岸全面铺开,导致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日益增加,保护环境诉求日益强烈。
材料2:长江沿岸省份因江而兴,过度开发,如围江建厂、非法采砂,非法乱排、绝户式大捕捞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长江一度达到无鱼等级,长江白鲟也于2019年12月23日宣布物种灭绝。流域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加、生态退化日趋严重。
水污染严重
生态恶化
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
材料3:南北向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密集,较为通畅,而东西向交通干线稀疏,联系不足。区域之间交通差异明显,交通干线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交通干线稀疏。同时,长江水运占区域客运总量的比重极低,其作为贯穿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的交通大动脉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导致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之间交通联系不便。
材料4: 2015 年,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江苏、浙江两省已经十分接近后工业化阶段。而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省市大多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2019年各省的生产总值,江苏99631.5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0%以上,在11省中遥遥领先,而贵州16769.34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69%。
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区域内经济差异大
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
材料5: 长江流域各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比较明显(同质化严重),如汽车制造行业几乎遍布沿江各省市,各省市过分追求建立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造成资源过度消耗、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地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尤其是长江中游的武汉与南昌、合肥之间,以及成都与重庆之间,产业相似度高,未来需要差异化发展。产业带动、产业联动、产业集群能力不足,城市群间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整体竞争优势的提高。
产业布局不合理——同质化严重
长江经济带如何更上一层楼
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长江经济带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时间:3分钟
问题:
资源环境:化石能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水污染):
社会经济: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上中下游经济联系薄弱;同质化严重。
①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
②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恢复;
③系统治理长江干线航道,提升黄金水道功能,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建设;
④发挥大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
⑤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避免产业同质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建立区域协作机制
三极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一轴
两翼
多点
分别指沪瑞、沪蓉两大南北运输通道
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的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