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1.3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1.3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0 00:3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11.3 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将纸巾摩擦过的轻质吸管放在绝缘支架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吸管的一端,发现吸管这端远离橡胶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的吸管一定不带电 B.摩擦过的吸管一定带负电
C.摩擦过的吸管失去电子 D.摩擦过的纸巾得到电子
2.下列四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
A.水银、锡箔、硅、矿泉水
B.黄金、食盐、石墨、镍
C.石墨、油、钢、人体
D.金属、酸碱盐溶液、大地、潮湿的空气
3.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丙球可能带负电
D.丙球可能带正电
4.医用防护口罩“N95”型对直径为0.075 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一般由如喷布、无纺布、口罩带、鼻夹组成,其中内层是普通无纺布;外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中间的过滤层用的是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C.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5.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6.位于医用口罩中层的过滤层是由经过静电驻极工艺处理的熔喷无纺布制成,能够吸附飞沫。下列事例的原理与熔喷无纺布吸附飞沫原理相同的是(  )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
B.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可吸起碎纸屑
C.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
D.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粘在一起
7.如图所示,一根摩擦过的细棒靠近塑料细丝,塑料细丝被吸起,两根塑料细丝互相排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细棒可能不带电
C.塑料细丝一定不带电
D.摩擦中细棒一定失去了电子
8.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它们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D.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它们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
9.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现用丝绸摩擦橡胶棒,然后将该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发现它们相互排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一定带负电 B.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丝绸和橡胶棒摩擦过程中,橡胶棒会失去电子 D.丝绸和橡胶棒摩擦后,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
10.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B.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C.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甲带何种电荷
11.如图所示,老师正在演示“静电章鱼”实验,她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对该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塑料丝和塑料管带电是因为摩擦创造了电荷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12.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进行科学防治,下列这些与抗击疫情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100nm,它不属于分子
B.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飞沫传播,但飞沫传播的过程不属于扩散现象
C.KN95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带静电的熔喷布能吸附轻小的飞沫
D.新型冠状病毒不耐热,加热的方式也能够杀死病毒。如果把水从 20oC加热到60oC,水的比热容变大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游客在科技馆触碰静电球的情景,她的头发蓬松飞扬,是因为_______(选填“同种”或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4.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带电小球时,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带______电,依据是______。
15.图是与电学有关的三个实验情景。
(1)梳子与头发摩擦前不吸引纸屑,与头发摩擦后能吸起纸屑如图甲所示,说明:___________。
(2)两根没有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放置,不发生排斥现象;它们分别与丝绸摩擦后再次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放置,出现了排斥现象,说明它们带上了________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
(3)如图丙所示,将不同的水果,通过电极和导线连接起来,接在发光二极管的两端,发现二极管发光,这里的水果在电路中扮演了_________的角色。
16.打出租车时,小丽的手刚触车门就被“电”了一下,这常常是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空气摩擦而带电,这是_______现象;有拖地铁链的车,不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铁链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2014年3月,发改委对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100km (已知:1L=10-3m3 ,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1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18.静电现象
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电荷的种类:________和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
(3)摩擦起电的原因:________.
19.如图所示的装置,是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一台静电发动机.他们将两个塑料杯的外面都包裹一层铝箔,将两个杯子套在一起并在外面再套一个塑料杯,制作成简易电容杯.再将一个塑料杯周围均匀的贴上铝箔条,用笔尖在塑料杯顶端顶出个凹坑,制成转杯.用笔将转杯支撑在底座上,然后将电容杯中接出的一个铝箔条与转杯一侧的铝箔条接触,用塑料吸管做支架,固定一个铝箔条并使其与转杯的另一侧接触.静电发动机就制作完成,用塑料吸管做支架,固定一个铝箔条并使其与转杯的另一侧接触.静电发动机就制作完成.同学们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重复几次后,便观察到转杯转动了起来.
(1)为了实验现象明显,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其带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可将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由于______,在力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20.阅读《静电喷涂》回答下题.
静电喷涂
传统液体喷涂一般采用人工手喷的作业方式,存在油漆浪费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清理困难、生产效率低、产品有色差、质量不稳定及损害工作人员健康等问题.而静电喷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它的原理与静电除尘相同,是利用高压所形成的静电场来进行喷漆的新技术.它不单能节俭涂料,与人工喷漆相比有利于工人健康,能提高环境的净化水平,而且能够使喷涂工艺机械化、连续化、减少喷涂的不良率.获得的漆膜质量高,附着力好,漆膜均匀、光洁.静电喷漆技术结合自动化生产,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大型工厂的喷涂车间往往见不到工人,只需少量人员设置喷涂参数,系统就精确地按照轨迹近乎完美地进行喷涂.如图1所示就是某国产品牌自动喷涂车间.
喷涂前,被喷涂的工件被送至喷涂车间,接正极并与大地相连接.工作时,静电喷涂的喷枪或喷盘喷杯,涂料微粒部分接负极,在高压电源的高电压作用下,喷枪(或喷盘、喷杯)的端部与工件之间就形成一个静电场.涂料微粒所受到的电场力(F)与静电场的电压(U)和涂料微粒的带电量(Q)成正比,而与喷枪和工件间的距离(R)成反比.雾化的涂料微粒在直流高压(60~120 kV)电场中,经喷嘴雾化后喷出,被雾化的涂料微粒通过枪口的极针或喷盘、喷杯的边缘时因接触而带电带负电荷,在静电场作用下,向带正电荷的工件表面运动,当经过电晕放电所产生的气体电离区时,将再一次增加其表面电荷密度.这些带负电荷的涂料微粒互相排斥均匀散开,扑向工件,最终牢牢的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涂膜,见如图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喷出的涂料之所以能精准地飞向被涂工件,它的根本原因是利用了_____的性质.
(2)从喷枪喷出的涂料,之所以会均匀散开,这是因为_____.
(3)关于涂料微粒受到的电场力F与静电场的电压U、涂料微粒的带电量Q、喷枪和工件间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正确的是_____,k为某常数.
A.F=k B.F=kQUR C.F=k D.F=k
(4)在静电喷涂工艺的诸多优点中,说出你最看重的某个优点,并说明你为什么看重这个优点._____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与冬天比,夏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__(填“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200 km(1 L=10-3 m3 ,汽油的密度为0.7 g/cm3).则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200 km.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B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其去靠近吸管的一端时,吸管这段远离橡胶棒,则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吸管一定带负电,吸管带负电是由于得到了电子,故可知AC错误,B正确;
D.由C中可知,摩擦过的吸管得到电子,则摩擦过的纸巾失去电子,故可知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
A.水银、锡箔、矿泉水都容易导电,属于导体,硅是半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黄金、石墨、镍都属于导体,食盐不是导体,食盐是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墨、钢、人体都属于导体,油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酸碱盐溶液、大地、潮湿的空气都属于导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由图像可知,甲乙互相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甲乙一定均带正电,甲丙相互吸引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丙带负电;或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即丙不带电。
故选C。
4.D
【详解】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故A错误;
B.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飞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分子,吸收作用体现的是分子间存在引力,而不是斥力,故C错误;
D.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故D正确。
故选D。
5.C
根据题中的现象结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晴朗的冬日,空气比较干燥,当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因梳子与头发摩擦,而使梳子和头发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头发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显得蓬松,摩擦的次数越多,头发所带的电荷越多,排斥力也就越大,头发越蓬松。
6.B
【详解】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利用的是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因为与头发的摩擦带上电,可吸起碎纸屑,利用的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符合题意;
C.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利用的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
D.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利用的是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
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电荷发生转移,故A错误;
B.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如果细棒不带电,而塑料细丝带电,细棒靠近塑料细丝,塑料细丝能够被吸起,故B正确;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塑料细丝彼此排斥,说明一定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
D.因为不知道细棒是否带电或带何种电荷,所以不能判断摩擦过程中细棒是否一定失去了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气球与头发摩擦时发生的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气球摩擦带电后仍然不容易导电,故仍是绝缘体,故B错误;
CD.气球与头发摩擦后,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等量的电子带正电,故可知气球与头发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 B.现用丝绸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故丝绸失去电子,丝绸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的是负电,然后将该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发现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小球带负电,故A正确;B错误;
C.丝绸和橡胶棒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故橡胶棒会得到电子,故C错误;
D.丝绸和橡胶棒摩擦后,一个失去电子,一个得到电子,故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甲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特点说明甲与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甲带正电;乙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乙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C。
11.C
【详解】
A.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毛皮和塑料丝以及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它们之间存在得失电子的现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所以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故B错误;
C.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A.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分子和RNA分子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飞沫肉眼可以看到,不属于分子,所以飞沫传播的过程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KN95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能够有效利用静电吸附轻小的病毒粉尘、飞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水从 20℃加热到 60℃,水的温度升高,但物质种类和状态不变,所以比热容不变,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同种 失去
【详解】
[1]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蓬松飞扬。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了带负电的电子,从而有了多余的正电荷,带正电。
14. 负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
[1]根据摩擦起电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当靠近小球时,两者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小球应该和橡胶棒带同种电荷,即小球带负电。
[2]根据摩擦起电的原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来判断橡胶棒所带电荷,再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判断小球所带电荷。
15. 见解析 同种 电源
【详解】
(1)[1]梳子与头发摩擦前不吸引纸屑,与头发摩擦后能吸起纸屑,因为带电体能吸引纸屑等轻小物体,说明梳子带有电。
(2)[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根玻璃棒分别与丝绸摩擦后,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同种电荷。
(3)[3]要使用电器工作,电路中必须要有电源,水果能使二极管发光,说明在这个的电路中水果能提供电压,所以水果相当于电源,
16. 摩擦起电 导体
【详解】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摩擦起电现象,从而带了电,所以手刚触车门就被“电”了一下。
[2]有拖地铁链的车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走,要导走静电,链条必须是导体。
17. 汽化 起电 变小 下调 4.26
【详解】
(1)小明同学上学途中经过加油站时,闻到汽油味,是因为汽油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的缘故,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
(2)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的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知道,当体积增大时,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故每升汽油的价格下调;
(3)由ρ=m/V知道,该车行驶1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 m=ρV=0.71×103 kg/m3 ×6×10-3 m3 =4.26kg.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分子的热运动、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及有关热机的计算,难度不大,需要理解和熟记相关的知识点.
18. 正电荷 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做物体带电,自然界中有正电荷与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详解】
(1)电荷的种类: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量强的物体获得电子而带负电,由此可知,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
19. 绝缘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此题为信息题,虽然题干中对图片里的情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从最后的两个问题可以看出此题并不难,考查的是导体、绝缘体的辨别,还有电荷间的相关作用.同时要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景中.
【详解】
(1)底座一定是绝缘体,不然电荷会顺着其导入大地,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从题干中可知支架是塑料制成的,属于绝缘体.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其负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橡胶棒的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此时铝箔细条片和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点睛】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 惯性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 静电喷涂与人工喷漆相比有利于工人健康,能提高环境的净化水平;环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1)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涂料微粒所受到的电场力(F)与静电场的电压(U)和涂料微粒的带电量(Q)成正比,而与喷枪和工件间的距离(R)成反比;
(4)静电喷漆的原理与静电除尘相同,是利用高压所形成的静电场来进行喷漆的新技术,它不单能节俭涂料,与人工喷漆相比有利于工人健康,能提高环境的净化水平,而且能够使喷涂工艺机械化、连续化、减少喷涂的不良率.
【详解】
(1)涂料被喷出后,由于涂料具有惯性,所以喷出的涂料能精准地飞向被涂工件;
(2)被雾化的涂料微粒通过枪口的极针或喷盘、喷杯的边缘时,因接触而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涂料均匀散开,扑向工件,最终牢牢的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涂膜;
(3)由题文中的信息可知,涂料微粒所受到的电场力(F)与静电场的电压(U)和涂料微粒的带电量(Q)成正比,而与喷枪和工件间的距离(R)成反比,电场力的表达可能为:;故D正确;
(4)现在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所以我看重的优点是:静电喷涂与人工喷漆相比有利于工人健康,能提高环境的净化水平;
故答案为(1)惯性;(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D;(4)静电喷涂与人工喷漆相比有利于工人健康,能提高环境的净化水平;环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点睛】
本题考查了静电喷涂的原理、优点,了解文中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21. 分子无规则运动 起电 变小 下调 8.4
【详解】
(1)[1][2]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工作人员穿化纤衣服时,容易摩擦起电,使衣服带上电荷,存在安全隐患.
(2)[3][4]和大多数物体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到了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体积增大,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价格降低.
(3)[5]由表可知,汽车正常行驶200 km消耗汽油的体积
由密度的变形公式得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