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0《纸的发明》教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最新修订版)
一、学习目标
1. (认)通过集中识字认识“创、携、存、制、蔡、伦、欧、洲、社”,读准字音,掌握“积累、朝鲜”中的2个多音字;(写)通过分类,重点掌握“伟、保、约、验、阿、欧、洲、社”等左右结构的字,写对“录、验”的细节之处。
2. 借助课后的图表,感知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
3. 通过第4自然段的学习,感知“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构段方式。
4. 通过全文的学习,感受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图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搜寻文中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四、教学设计
板块一:谈话导入
1. 课前谈话
2. 检查预习
(1)交流难读的生字和词语:
(2)学习多音字:累、鲜
lěi 他积累了前人的经验。
xiǎn 朝鲜是中国的邻国。
(3)生字表归类出示:
左右结构:伟、保、约、验、阿、欧、洲、社
独体结构:册、术
半包围结构:存
上下结构:录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穿插”,使结构更加紧凑。“验”的右半部分中间有一个短横,不要遗漏;“录”的下半部分是“变形水”,要仔细观察笔画的细微变化。
(4)记忆挑战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__________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设计意图】文中认读的生字比较多,集中识字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书写的生字就不需要面面俱到,抓住左右结构生字的“笔画穿插”和易错字的个别笔画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还是改进了造纸术?这是一个概念性的问题,无需展开讨论,但在开篇时重点强调,尽量避免信息混淆,形成清晰的概念: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因此,将它设计在记忆挑战题中,提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要专注。
3. 整体感知。
(1)利用课后的图表题,借助提示梳理文章脉络。
出示课后图:
(2)对照课文,找出时间词“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并借助图示中的线索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早在几千年以前,也就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祖先写字十分不便,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造纸术传往世界各地,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梳理脉路,这是一篇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2-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造纸术的改进过程,第5自然段总结造纸术对全世界的影响。
【设计意图】利用课后图表作为参照,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串联课文的时间轴上,为分板块学习课文提供支点。
板块二:研读课文
1. 带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让我们追溯到几千年前,去看看祖先们是怎样写字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______”划出祖先们是用什么材料写字的,用“ O ”标出这种材料的缺点。
(2)这么多的写字方法,却都有它自身的缺点。
(3)朗读体会:每一种写字方法都有自身的缺点,要读出当时人们面对问题却无可奈何的感觉。
(4)关联词:这段话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却很自然。这是因为作者在写这段话时动足了脑筋,在文字中穿插了好多的关联词,比如“要……就……”、“但是……”、“是因为……”等等,今后,我们在写句子或文章时也可以好好尝试着用一用关联词。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应渗透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课文第2、3、4自然段都在介绍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择取第2自然段详尽教学,教师一步一步带着学,揭示作者的“构段”思路:介绍写字的材料+这种材料的缺点,以这一段带整一篇,为之后的放手教学做铺垫。
2. 略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古人用什么材料来造纸?用“______”划出这一时期造纸的材料,用“ O ”标出这种材料的缺点。
(2)小结:这些写字的材料,只有少数人能使用,不能普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限制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设计意图】造纸术发明以前和西汉时代的造纸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寻找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3.自主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
(1)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在具体介绍蔡伦改进造纸术?找找这段话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用“---------”划出来,并用“ O ”标出蔡伦造的纸有什么优点?
(2)主题升华:用“”圈出蔡伦造纸的工序。读句子,体会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造纸的过程是艰辛而又复杂的?
(3)想一想:在这些步骤中,有没有哪一项过程可以省略?
【设计意图】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也是本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同时,文章的表达虽然简洁,但是却把造纸的过程介绍得非常细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其过程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情感的升华不必刻意强求,以自然渗透为好。
4.课堂小结
(1)请你找出文章哪一句话最能概括造纸术的贡献?
(2)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看一看课后的图表题,你会发现它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对照课文中圈、划出来的关键信息独立完成,注意语言精简、凝练。
(3)总结学法:今后,我们在阅读长文章时,还要继续运用今天课上的方法,通过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关键信息,争取把长文章读短、读精。
【设计意图】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时每一课的训练,方能逐渐形成。利用课后图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是一种“三两拨千金”的好办法,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