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夏天里的成长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夏天里的成长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0 11: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6 夏天里的成长
一、选择题
1.《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来写的,这个句子是文章的( )
A.中心句 B.总起句 C.过渡句
阅读课文,选择参考答案。
2.“昨天是花苞,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文中的这个句子想要说明的意思是( )
A.事物每一天都在变化。
B.生物在迅速生长。
3.“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文中的这个句子想要说明的意思是( )
A.夏天最热的时候柏油路也在长。
B.柏油路被太阳晒得变形了。
4.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照张办事 眉飞色舞 一尘不染
B.晕头转向 理直气壮 小心翼翼
C.软绵绵 后恼勺 甜丝丝
5.下列成语跟艺术无关的一项是( )
A.惊天动地 B.巧夺天工 C.阳春白雪 D.余音绕梁
6.“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两句谚语都属于( )
A.农业谚语 B.气象谚语 C.卫生谚语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tái xi n c o píng pù bù yàn y
( ) ( ) ( ) ( )
8.解释下面的词语。
1、入乡随俗:________________
2、威信扫地: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9.“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最冷的时节,夏天最热的时节,恰恰是人们强身健体、学习本领的最佳时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炎炎夏季,有很长的暑期,这恰恰为大家提供了充足而自由的学习和实践的时间。请结合上述谚语和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0.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加上关联词,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1)句子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写植物的生长,其中“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一夜可以多出半节”表现了夏天植物生长的_____________。
(2)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芭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2.课文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的生长,____________的生长以及________的成长。
1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①这句话中的“长”指( )(多选题)
A.身体成长,年龄增长,体重的增长。
B.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
C.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②这句话中“热天”指的是( )(单选题)
A.季节 B.天气炎热 C.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
14.“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A.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B.处暑的时候还不出人头地,那就不如回家割谷子喂老牛了。
C.处在暑天的时候,如果不出太阳,那就去割谷子喂老牛。
15.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作者写了人的成长。人也是一样,一天天地长大,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看得见的“长”有( ),看不见的“长”有( )(多选)
A.成了大学生 B.知识 C.跳班 D.能力 E.智慧 F.升级
16.“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植物的花香
①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②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的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沾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③植物的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④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脑供氧充足,因此人能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力增强。
⑤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⑥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7.用“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短文围绕中心句都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②自然段写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对“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这句话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这句话是本文的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2)这句话中的花香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是对人类无益的。( )
(3)“大多数”表示范围,如删去则变为“全部有益于人类”,与事实不符,因为有些花香也会给人类带来副作用。( )
20.第⑤自然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
中心句:“中心”依《现代汉语》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在旧有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中心思想,它包括两部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即写作目的)。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思想,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的道理的散文。
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所以这句话为文章的中心句。
2.B
3.A
2.这句话是在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之快。
故答案为B。
3.这句话是是指即使在夏天,柏油路也在长。
故答案为A。
4.B

5.A

6.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谚语俗语的识记和积累,本题中“六月六,看谷秀。”是谚语。指农历六月初六前后庄稼抽穗开花。“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意思是: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这句农谚说的就是时令,季节不等人,气候不等人错过了也就赶不上了。晚种的花田作物,处暑前后仍旧不开花不出穗,那么这一季的劳作便白费了。处暑的时候如果谷子还没有长穗的话,那么只能拔了喂牛多了,因为后边即使再好的条件也长不出谷子来了,所以不如拔出来。这两句谚语都属于农业谚语。
7. 苔藓 草坪 瀑布 谚语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藓、瀑、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融入当地的生活习惯。 威信:威望和信誉。比喻威望和信誉全部丧失。

9.年少的时候时间充足,精力旺盛,要趁这个时候学好文化知识,练好本领,将来的人生发展的起点就会高,发展空间也会更广阔。
【详解】

10.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一天天变得丰满。
11. 视觉 听觉 迅速 示例:你到荷塘边看荷叶,一天可以长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叶子。
10.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答案为: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一天天变得丰满。
11.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分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为:视觉 听觉 迅速 示例:你到荷塘边看荷叶,一天可以长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叶子。
12.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动植物 山河大地或铁轨柏油路 孩子
13. ABC C
14.A
15. ACF BDE
16.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成为无用之人了。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夏天里各种生物的成长来展开的,所以整段文字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来展开的。根据原文的内容“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可以得出主要写了动植物、山河大地或铁轨柏油路、孩子的成长。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①根据原文的内容“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可以得出这里的“长”指的是身体上的增长,知识的增长以及对时间机遇的把握。
②根据原文的内容“赶热天”指的是适合生长的时机,也就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意思是: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这句农谚说的就是时令,季节不等人,气候不等人错过了也就赶不上了。晚种的花田作物,处暑前后仍旧不开花不出穗,那么这一季的劳作便白费了。所以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作者写了人的成长。人也是一样,一天天地长大,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看得见的“长”有成了大学生、跳班、升级都是实际的看得见的生长。看不见的“长”有知识、能力、智慧。是人的能力方面抽象的增长。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原文的内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理解,可以围绕要努力学习,珍惜时间等方面来展开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7.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花的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花可以产生芳香油、大多数花香有益于人类、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18.先写了植物利用色彩和花香引诱昆虫传播花粉。进而以蜂蝶采蜜为例,说明花粉附着在昆虫身上,随昆虫的飞行迁移而传宗接代。
19. √ × √
20.这一自然段列举的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7.中心句是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中心句的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18.“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 a、从文章题目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c、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19.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就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3.辨析手法,思考意图。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注意结合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4.句式不同,效果迥异。句式不同,其特点往往有别,表达效果也往往不同:①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反问句,加重语气。③感叹句,加强感情的抒发。④整句和散句结合,使句子有参差之美、音韵之美。
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0.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