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6 好的故事
一、选择题
1.读完课文《好的故事》,你会发现“好的故事”是指( )
A.美好的人、事、物 B.暖心感人的一件事
2.下面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
A.表示后面有注释、补充、说明的部分。
B.表示意思转折,话题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声音和说话中断。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远处的牛羊隐约可见。
B.经过老师指点,我才恍然大悟,这道题原来是我做错了。
C.我囫囵吞枣地吃完饭,马上风尘仆仆往学校赶。
D.把沈雁冰的笔名说成是老舍,这不是张冠李戴是什么
4.关于“昏沉的夜”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作者的视力不好,所以他的眼前总是昏沉的夜。
B.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表示现实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的,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5.《好的故事》一文中“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下面不能体现梦境“美丽,幽雅,有趣”的是( )
A.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B.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 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C.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二、填空题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①这句话是对“我”的______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此刻的______。
②这句话中的动词有___________,试着用这种方式写一写爷爷晒太阳的情景。
阳光下,爷爷躺在躺椅上,___________________
7.《好的故事》内容感知。
1.本文采用了__的结构,写了作者梦中的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
A.分— 总 B.总— 分 C.总— 分— 总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____—____—____。
3.文中“好的故事”指的是一幅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语言实践
请你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训练。
我真爱这一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
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0.“好的故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对选文第一段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13.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从__________看到的情景。
14.这两句话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
A.美轮美奂
B.万紫千红
C.郁郁葱葱
D.月朗风清
15.仿照句子写一写你梦幻中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2.B
【详解】
上下句没有直接的关联,破折号在这里起到了转折的作用,突然转移了话题。
3.C
略
4.B
【详解】
“昏沉的夜”,此词出自课文《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5.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的是《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6. 动作 郁闷、疲惫 闭、仰、靠、捏、搁 微微地闭着眼睛,双手叠放在小腹上,双脚自然地舒服地搁在脚蹬上,好一副悠闲的样子啊!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以及仿写能力。分析句子可以知道是对“我”的动作描写,描写动作的词有:闭、仰、靠、捏、搁。最后根据情境用上动词仿写即可。
7. C 现实 梦境 现实 美丽、幽雅而又有趣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详解】
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1.《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写了作者梦中的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
2.鲁迅写的好的故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出了鲁迅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累了,然后在躺椅上就是休息了一下。然后在朦胧中进入了梦乡,然后,在这个梦乡当中他构出了一个好的故事。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这个好的故事当中有那些作者向往的江南水乡的那种生活。最后一自然段就是作者回到现容实当中继续写文章。
3.《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文中“好的故事”指的是一幅美丽、幽雅而又有趣的江南水乡风情画,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8.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详解】
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9.示例:炎热的夏季渐渐离我们而去,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徐徐的秋风伴随着我我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再过一两夜,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金黄的落叶满地,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淙淙的小溪水面上雾气翻腾,被九月的月色冲破,露出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详解】
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为:示例:炎热的夏季渐渐离我们而去,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徐徐的秋风伴随着我我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再过一两夜,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金黄的落叶满地,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淙淙的小溪水面上雾气翻腾,被九月的月色冲破,露出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10.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11.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12.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
地。
10.略
11.略
12.略
13.水中
14.A
15.这天边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的长带,带子上面是一片清冷的淡蓝色,那长带越来越亮了,光色也是变化无穷,绚烂多彩。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迸波动作泼剌的声音。因此,这是作者从水中看到大红花倒影的情景。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句子中美丽的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慢慢地流入了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这些美好的景物,给人美轮美奂的感觉。
1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可以通过景物的颜色、形状,再加以修辞手法,将梦幻中的景物的特点写出来。
示例: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又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清的天空分成两半,白云移过,逐渐消失在远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