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0 13: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zhé)  范围(fàn)  陆地(lù)  石钟乳(rǔ)
B.重荷(hé) 蜿蜒(wǎn) 臀部(tún) 镶金(xiāng)
C.一簇(cù) 代替(tì) 漆黑(qī) 石笋(sǔn)
D.额角(jiǎo) 孔隙(xī) 窄小(zǎi) 灿烂(càn)
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
A.忧愁,愁闷 B.草木茂盛
C.姓 D.形容香气浓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A.东西的一头 B.原因,起因
C.项目,方面 D.端正,不歪斜
4.下面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B.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C.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D.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扩大(kuò) 浙江(zè) 漆黑(qī) 石钟乳(nǔ)
B.重荷(hè) 荷花(hé) 好奇(hào) 系着绳子(jì)
C.刹那(shà) 一簇(cù) 重围(chóng) 时而窄(zhǎi)
D.镶边(xiāng) 蜿蜒(wǎn) 石笋(shǔn) 走了一转(zhuàn)
6.“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加点词意思是(  )
A.表现出来的活力。 B.活跃;有生气。 C.英俊;相貌、身材好。
二、填空题
7.日积月累。
《海上日出》是______写的,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记金华的双龙洞》是_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作者按照______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______、______、孔隙、______、出洞时的见闻。这些大自然的景物,值得我们细细观赏,赏奇观奇景,_______________。览园林之美,_______________。
8.理清脉络,内容梳理第三步。
1.找出文中一个排比句___________。
2.这篇游记按_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游双龙洞的经过:先写______________,再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的景色,接着写______________,最后写出洞,使文章条理分明。
3.本文描写生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双龙洞,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写句子
1.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照样子仿写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
她唱着动听的歌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用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仿照例句,用一组连续的动作描写“小男孩打羽毛球”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往。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照样子写一写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一段话。
自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地都在响应积极。有的小区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口号,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倡议;有的小区与学校共同一起举办儿童环保活动;还有的小区使用了智能垃圾回收箱,采用积分兑换的方式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完成练习。
1.我喜欢梅花,更喜欢梅花自强不息的精神。(用画横线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用画横线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慢慢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红色。(仿写一个含有多个动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估计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颐(yí)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á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11.作者浏览颐和园的顺序是(  )
A.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十七孔桥
B.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C.长廊 佛香阁 排云殿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12.课文写长廊主要写了长廊的______、______等特点;写万寿山时先写从_________往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再写从________往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写昆明湖时重点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说法表达正确的打“√”,错的打“×”。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2)这篇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
(3)从“进颐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移步换景的浏览顺序记叙的。( )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4.加点字“贴”和“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过孔隙时的_______和_________,“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写出了___________的感觉。
15.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泉水是从右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B.画线句是一个设问句,具体说明了船的小,也给人新奇的感觉。
C.写船小主要是为了突出内洞的小。
16.“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中的“挤压”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选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游览完孔隙后的感受,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8.习作
题目:我的好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朋友、同学、老师、爸爸、妈妈……
2.写的时候要抓住“好”来进行叙述,可以通过一件生动具体的事来突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3.字数不少于3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浙江(zhé)——浙江(zhè)
B.重荷(hé)——重荷(hè) 蜿蜒(wǎn)——蜿蜒(wān)
D.孔隙(xī)——孔隙(xì)  窄小(zǎi)——窄小(zhǎi)
2.B
3.C
2.本题考查对加点字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去分析。“森郁”是形容树木、草木多而茂盛。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对加点字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去分析。“变化多端”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在这句话中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有很多形状。
故答案为C。
4.D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仔细分析每句话的主要内容,找出标点符号的正确的,在本题中使用正确的是D项。
A项:本句话是疑问句,所以结尾应用又问号。
B项:本句话中最后一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最后两句话之间并不是并列了,所以不能用顿号。
C项:本句话并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所以结尾应该用句号。
5.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认好音调。题干要求我们找出正确的一项,通过对四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拼音逐一进行拼读。我们发现B项完全正确。其他选项的正确读音如下:
A. 浙江(zè)——( zhè ) 石钟乳(nǔ)——( rǔ )
C. 刹那(shà)——( chà )
D. 蜿蜒(wǎn)——( wān ) 石笋(shǔn)——( sǔn )
6.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加点词的意思,要结合整句话的含义进行分析,结合整句话可以得出,“精神”的意思是表现出来活力。
7. 巴金 观看日出的过程 叶圣陶 游记 游览 路上 外洞 内洞 叹造化神功 敬匠人巧思
【详解】
《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其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死去的太阳》《随想录》等。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8.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游览 去双龙洞途中见到的风景 如何通过孔隙来到内洞及在内洞看到的景象 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9. 她像百灵鸟一样唱着动听的歌曲。 小男孩左脚向前跨了一大步,用力地挥了一下拍子,只见羽毛球像只小鸟一样飞快地窜了出去。 春风把小草都吹绿了,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自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响应。有的小区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小组,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倡议;有的小区与学校共同举办儿童环保活动;还有的小区使用了智能垃圾回收箱,采用积分兑换的方式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详解】
1.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2.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4.此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将“积极”与“响应”调换顺序;将“宣传口号”改为“宣传小组”;将“一起”去掉。
10. 我喜欢春天的花香,更喜欢冬天的飘雪。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人民解放军也会迎难而上。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早晨我来到教室,放下书包,拿出书,大声地朗读起课文来。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估计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详解】
本题考查按要求完成练习。
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造句,要根据词语的特点和语境,进行造句。注意语境的完整与连贯,不要有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本题“喜欢……更喜欢……”表示意思的递进,要将自己喜欢与更喜欢的事物写出来。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造句,要根据词语的特点和语境,进行造句。注意语境的完整与连贯,不要有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本题“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造句时要将假设的情况与结论写出来。
3.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要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不是”改为肯定词“是”,然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去掉,将问号改为句号,最后将句子梳理通顺即可。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中动词有“冲”“出现”“染”,每个短句都含有动词。仿写的句子每个短句也要含有动词,要注意语境的完整与连贯,不要有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句子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后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畅、合理。
本题语意重复,“大概”与“估计”语意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11.B
12. 长 美 万寿山脚下 山上 山上 山下 湖中心的小岛
13. × √ √
11.此题考查游览颐和园的顺序,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学生按游览顺序选出答案即可。
12.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知,课文写长廊时,主要从长廊的长、图画、花木茂盛三个方面来写的。写万寿山时,从“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可知,先是从下往上。从“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可知,再写从上往下看到的景物。从“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可知,写昆明湖重点写的是十七孔桥。
13.此题考查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从词语“七百多”、“二百七十三”等词语可以发现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1)是错的。
14. 姿势 紧张的心理 紧张、担忧
15.B
16.不能,“挤压”一词写出了孔隙给“我”的感觉,进一步突出孔隙窄小的特点。
17.我会说:“大家一定要坐船来感受孔隙的黑、小、险,领略奇特风光。”
14.
本题考查句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结合文中“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可知,“贴”和“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过孔隙时的姿势和紧张的心理。结合文中“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可知,“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写出了作者紧张、担忧的心情。
15.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文中“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可知,选项A错误;设问句:指“自己提出问题,在文章后面自己给了回答”,画线句子是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写出了船的小,也给人新奇的感觉。选项B正确;结合文中“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可知写船小主要是为了突出孔隙的小。选项C错误。
16.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
分析通读文章,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挤压”意思是从四面往中间压。“挤压”不仅有“挤”的意思,而且还有“压”的意思。“挤压”用词准确,说明作者用心去体会,感受真实;与文中”左右和上方的山石“相呼应。突出了孔隙的小,删去就体现不出了。
17.
此题为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18.示例:
我的好爸爸
我爸爸是一位很帅的人,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什么气味都能闻到。鼻子下面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每次都逗得我和妈妈大笑。别看我老爸好像很温柔,但他对我的学习一点儿也不温柔。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爸爸突然过来把电视关了。我对他大叫一声:“干嘛呀,正在看精彩的部分呢,不去。”他一点也不恼怒地对我说“先把桌上的作业写了。”我没办法但又不想写,所以我就跟他闹、哭,一把鼻涕一把泪。我知道,最终但作业还是要写一下子,我看到了桌上堆成山的作业,在心里想他就是世界上最坏的爸爸。
不过他也有温柔的一面。比如有一次,一天我在外面和别人比骑自行车,谁知道地上有块香蕉皮,一不小心就连人带车摔倒了。我爬起来一看呀,鼻子流血了,手臂破了,总之非常痛。爸爸闻声跑过来,问我有没有受伤,并把我抱回了家给我涂药。这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这就是我的好爸爸,既严厉又温柔的爸爸!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