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0 10:1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 7*猴王出世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辟(bì)迸裂(bèng
B.遂(shuì)径直(jìng)
C.瀑布(pù)夜宿(sù)
D.玩劣(luè)麋鹿(mí)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血泊”中的“泊”相同的一项是(  )
A.停泊 B.湖泊 C.泊车 D.淡泊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甚聪惠(很,非常) B.手疾眼快(快,迅速)
C.竭尽全力(全部用出) D.瞑目蹲身(昏花迷离)
4.下面对人物的特点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B.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
C.宝玉:神机妙算,心地善良 D.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5.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老虎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2)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出平生力气只顾打。
(3)那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4)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A.夸张 比喻 拟人 对偶 B.拟人 比喻 排比 对仗
C.比喻 夸张 排比 对偶 D.夸张 比喻 排比 对偶
二、填空题
6.课文《猴王出世》中有许多句子是对仗的,仿照例句,对出下面的对联。 例: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芝麻开花节节高,甘蔗出土________
②风吹水面层层浪,________
7.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划线部分的意思。
1.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
三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喜不自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瞑目蹲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幸勿推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例: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____________,不然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敌人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祖籍傲来国,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在《西游记》中,他有哪些称呼?是怎么得来的?请你搜集资料,并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盆_______碗,_______灶_______床,_______过来,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10.将下列动词还原到文中。
占 争 抢 夺 搬 移
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_盆________碗,________灶________床,________过来,_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1.写出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力倦神疲:________。
12.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日
我埋头忙碌了一个冬季的工作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我老早就计划好要利用这个机会到一个风景宜人的观光胜地去,上音乐厅听听音乐,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息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我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我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准备去度假。母亲说:“你能不能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一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妈妈,我也想去看您,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我说。“好吧,你回来后再到我这儿来吧!”母亲说。
当我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我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因为我知道母亲非常喜欢鲜花。
花店里有一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带愁容,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钱。
我问小男孩:“你买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我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买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
我说:“不用谢,今天也是我妈妈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我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的老板写下了我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我就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他跪在一个小墓碑前,玫瑰花摊放在碑上。我下了车,小男孩看见了我,挥手说:“先生,我妈妈很喜欢我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眼前的情景,让我心头一震。我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老板摇摇头说:“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我说,“我自己去送。”
14.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 )
A.小男孩 B.我的母亲 C.我 D.花店老板
15.最后,“我”决定自己将花送给母亲的原因是( )
A.怕花店老板不能准时送到。 B.与别人约好的度假时间还没有到。
C.母亲家的地址写错了。 D.受到小男孩热爱母亲言行的启发。
16.本文要告诉我们的是( )
A.应当孝敬老人。 B.理解和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
C.对人要慷慨一些,要乐于助人。 D.小孩子比成人更有孝顺长辈之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字音的掌握情况。 A项中“辟”应读“pì”; B项中“遂”应读“su ì”; D项中“劣”应读“liè”。
2.B
【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泊”为多音字,读音为bó时解释为:(1)停船靠岸。(2)停留(3)安静。读音为pō时解释为:湖(多用于湖名)。
血泊:xuè pō。
A 停泊:tíng bó。
B 湖泊:hú pō。
C 泊车:bó chē。
D 淡泊:dàn bó。
3.D
【详解】

4.C

5.D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个句子强调了老虎声音威力大的特点,所以是夸张句。
(2)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本句把“武松的拳头”比作“铁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此句是由“……为……”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闲静时”对“行动处”;“如”对“似”;“姣花照水”对“弱柳扶风”。本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6. 节节甜 雨打沙滩点点坑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中对联的仿写。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①“芝麻开花节节高”因为芝麻总是从下往上开花的,用于形容人们步步高升、生活越过越好之意。“甘蔗出土节节甜”比喻生活越来越美好。
②“风吹水面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根据对偶原则,“风吹”和“雨打”是相对的,“水面”和“沙滩”是相对的,“层层浪”和“点点坑”是相对的。
7. 半夜十一时至第二天凌晨一时。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闭上眼睛,蹲下身体。 希望不要拒绝、推脱。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还要有个诸葛亮!

8. 赶快做作业吧 就是一巴掌,把你拍疼去 你我间的友谊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

9.示例:美猴王: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弼马温:被天界招安受封。
齐天大圣: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赏。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阅读情况。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答题即可。
10.抢;夺;占;争;搬;移
11.因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12.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13.反问
10.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体会动词的妙用。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1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力倦神疲:因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1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1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反问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反问”,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
14.C
15.D
16.B
14.考查对文中人物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我,故选C。
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最后,“我”决定自己将花送给母亲的原因是受到小男孩热爱母亲言行的启发。故选D。
1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本文要告诉我们的是理解和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