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选择题
1.“宋案发生,中山先生其时适归沪上,知袁氏将拨专制之死灰而负民国之付托也,于是誓必去之。”在此背景下,孙中山号召南方各省发动了(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德国的权利转交给日本
3.1913年春发生的“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A.革命与改良的冲突 B.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C.列强在中国的矛盾 D.北洋政府统治的确立
4.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是谁在云南发动护国运动?( )
A.蔡锷 B.孙中山 C.黄兴 D.宋教仁
5.下表中的历史现象出现在1914~1918年间,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八国联军侵华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民革命军北伐
6.在昆明有一条路,名为护国路,意在纪念1915年的护国战争。在云南宣告独立并且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人物不包括( )
A.蔡锷 B.李烈钧 C.唐继尧 D.冯国璋
7.1912年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愿意由袁世凯接任“总统”职位,是出于个人意愿,还是出于国家利益?孙中山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这反映了
A.袁世凯具有求民主共和革命理想 B.媒体深刻影响政治格局
C.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质认识不清 D.孙中山灵活的革命策略
8.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B.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C.国民党力量涣散 D.孙中山不在国内
9.下图是位于昆明市护国路中段的护国桥,该桥是为纪念1915年,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领导的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得名。该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0.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身亡,革命党人迅速协助租界当局捕获凶手,宋案真相大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武昌起义 C.广西起义 D.安庆起义
11.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孙中山的号召得到全国的响应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12.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这是因为袁世凯( )
①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极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③进行复辟帝制活动 ④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他继而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材料一反映了袁世凯什么样的心态 概括材料一中《中华民国约法》”和“总统选举法”赋予大总统怎样的权力?
材料二 他(袁世凯)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采取了哪些行动。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威,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保卫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及结果。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材料四:为独揽大权,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指使刺客将宋教仁暗杀。
材料五: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材料一中“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是谁?
(2)材料二是哪个革命政党的革命纲领?该政党的机关报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纲领后被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具体指的是哪三大主义?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的哪部法律文献内容?该文献的性质是什么?
(5)材料四中人物指的是谁?刺杀宋教仁后,革命党人号召南方各省反抗,发动了什么革命?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维护共和反对“一人冠冕”发动了什么战争?
15.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找寻伟人足迹】
(1)根据图1、图2请你列举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任答三项)
【解读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一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2)依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3)材料二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
【学史感悟】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4)从材料三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答出两点)
(5)综合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对孙中山做出评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宋案发生,中山先生其时适归沪上,知袁氏将拨专制之死灰而负民国之付托也,于是誓必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上台后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于1913年派人刺杀宋教仁,“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但是很快归于失败,B项正确,排除A项;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称帝,遭到举国反对,孙中山号召大家反袁,蔡锷等人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排除C项;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称护法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C项正确;《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是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卖国协定,排除A项;承认外蒙自治是二战期间的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以外蒙独立为代价换苏联东征日本在我国东北的侵略军,排除B项;德国的权利转交给日本是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宋教仁案,即宋教仁被刺杀案,1912年底在中华民国首次国会大选中国民党获得巨大胜利,宋教仁代表国民党组阁,由于宋教仁改组了国民党,想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阻止其专制独裁,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去北京,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22日不治身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共和与专制的矛盾,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本题选B。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原云南都督蔡锷率先在云南发动护国运动,与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拥护共和,A项正确;孙中山、黄兴均不是护国运动的直接发动者,排除BC两项;宋教仁在1913年被刺杀,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1914~1918年间,农户和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荒地增加,军费开支巨大。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军阀割据混战带来的影响。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局面给中国巨大影响,破坏了经济发展,民不聊生,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政治上的倒行逆施行为,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1915年12月,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史称护国战争。故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点睛】
7.C
【详解】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让位于袁世凯,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故C项正确;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而“鼓动共和”,是假共和真专制,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媒体深刻影响政治格局,排除B项;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但不利于中国革命,是一个失误,并非“灵活的革命策略”,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国民党缺乏统一领导、力量涣散。1913年,改组国民党、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D
【详解】
1915年12月,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故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1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国会大选中获胜,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为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A项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广西起义是指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筹划领导的一场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排除C项;安庆起义是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的,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起义。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A
【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正确;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项;孙中山的号召得到全国的响应不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并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因此孙中山等人发起护国运动,并在《讨袁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②③④正确;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相互妥协的结果,并不是孙中山称袁世凯为“民贼”的主要原因,①排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1)袁世凯复辟帝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纵览统治权;
(2)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无限期连任,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内容。
(3)进行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
根据材料一可知,“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表明原始凯复辟帝制的野心。“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表明总统总览国家统治权和可连任和世袭特权。
(2)
根据材料可知,“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指的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指的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内容。其他措施还包括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无限期连任等
(3)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三是孙中山讨伐袁世凯企图称帝的《讨袁檄文》,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先后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失败,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4.(1)孙中山。
(2)中国同盟会;《民报》。
(3)民族、民权、民生。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5)袁世凯;二次革命。
(6)护国战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孙中山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2)依据材料二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创办《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4)依据材料三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依据材料四的“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指使刺客将宋教仁暗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人物指的是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后,革命党人号召南方各省反抗,发动了二次革命。
(6)根据材料五的“讨袁檄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维护共和反对“一人冠冕”,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15.(1)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1907年,领导广西起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失败的原因: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
(3)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4)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5)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事迹有,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1907年,领导广西起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知,这体现的失败的原因是,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可知,这体现的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可知,这体现的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乃袁氏推翻民国”可知,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推行洪宪帝制;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护国战争。
(4)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5)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这些说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