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1: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20世纪50年代最初几年里……他们缺少农具及牲口,以便能够有效地耕作其土地……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只靠简单地重新分配村中的土地就能解决的。”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建立生产合作社 C.实行公私合营 D.建立人民公社
2.“在一个狂风暴雨日,一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大的取名互助,小的取名合作。”这一情境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3.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三反”运动完成后
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几经变化。下图中农业总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国家经济得以全面恢复,社会的经济运行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营经济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于是,中国盛行一个政治名词,叫“一化三改”。“一化”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目标,是主体;“三改”就是对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了
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新民主主义制度 D.封建制度
7.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真实记录了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中国抗击疫情的胜利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8.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为此进行了多次的土地关系调整。下列选项中哪一次改革彻底改变了土地性质: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下面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表。从中可以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
时间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完全确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已经消亡 D.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主体
10.下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合作化群众性显著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得人心
C.“大跃进”运动民众热情高 D.包产到户强化家庭生产
11.当国民党退向台湾的时候,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暗示:“中国人民政府解决不了粮食的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只有靠美国的面粉,中国才有出路。”但是,中国人民政府在1949-1956年先后采取了两项措施,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两项措施”是( )
①土地改革②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③抗美援朝④公私合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 ②土地改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庆祝的是
A.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的狂热
14.1955年,毛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农民的出路主要地还是在农村,“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里“生产的深度和广度”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C.公私合营 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1951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
图二∶公私合营大生第一纺织公司股权凭证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材料三: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增长100%。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新中国初期采取的哪一重要举措?图二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哪一做法是中国的创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优先发展的企业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创造奇迹、铸造辉煌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摸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材料三: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
材料四: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此次改革我国农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了什么方式?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最初几年里”“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于1953年—1956年底进行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实行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组织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从一九五八年夏季开始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D
【详解】
1953年到1956年,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的方式,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由材料“大的取名互助,小的取名合作”可知,莫言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三大改造,故D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取名可以类似“建国”比较应景,排除A项;1950年到1952年,党和国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取名可以类似“土改”比较应景,排除B项;抗美援朝是1950年到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争,取名可以类似“援朝”比较应景,排除D项。故选D项。
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B
【详解】
根据图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3-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量稳步增长,主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A项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年到1952年,故A不符合题意;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是1958年,是农村经济探索的一次失误,故C不符合题意;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是1978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详解】
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A项。
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排除C项;1949年新中国标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D项正确;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排除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农村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它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措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B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本质上还是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追求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它没有改变土地性质,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仍归国家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民,土地性质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到1956年,集体所有制经济、国营经济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八十五强,这体现出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主体,D项正确;个体经济占百分之七,排除AC两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排除B项。故选D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劝父亲入社》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受到百姓的支持,群众性显著,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兴起于1958年,排除BC项;包产到户强化家庭生产是在1978年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粮食问题的解决与农业上的政策有关,“1949-1956年先后采取了两项措施,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53年我国又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军事行动,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③④均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事件使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土地改革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含义①②的选项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3.B
【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故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人民当家作主,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的时间是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B
【详解】
根据题干关键词“1955年”“农民的出路主要地还是在农村,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社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项正确;1952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排除A项;195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排除C项;题干信息强调农民,与手工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是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排除B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土地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
(2)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企业多分布于东北地区
(3)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详解】
(1)根据材料“1951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可知,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根据材料“公私合营大生第一纺织公司股权凭证”可知,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实行了赎买政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
(2)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可知,汽车制造厂、机床厂、大型轧钢厂都是重工业,由此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根据地图所给提示可知,这些企业多数分布在东北地区。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工农业业产品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工农业产品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17.(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意思相近即可)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点: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任意两点)
(4)方式:公私合营。实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1)
根据“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1840+109=1949,标志性事件是新中国成立;意义:根据所学,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回答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可从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回答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
(2)
法律文献:根据“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根据“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得出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3)
会议: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特点:根据“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得出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根据“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得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根据“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得出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
(4)
方式:根据所学可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实质:根据“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得出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
启示:综合材料,可从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角度总结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