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1:5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如图是1949—2008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图中新中国三次建交高峰中属于第二次建交高峰期间的外交成就的是
A.“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B.中日建交
C.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加入WTO
2.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一带一路”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3.“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内涵之一,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在我国现代外交史上的“实践”是( )
A.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一次著名的国际会议,我国代表在会议中提出了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5.“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首次让世界感受到中国这种外交胸怀的是(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6.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没有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而真挚诚恳的人……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B.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C.中国与人为善的态度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从发展模式来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中国所走的发展道路是( )
A.霸权 B.扩张 C.结盟 D.和平
8.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B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9.周恩来在出席某次国际会议时曾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会议是( )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联合国第26届联大 D.朝鲜战场停战和谈
10.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新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外交的主要贡献是( )
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C.使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综合题
13.开放,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旋律。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上的尊重。
——选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
材料四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共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的主题,就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它的起点是哪儿?为它的开通作出关键贡献的人物是谁?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
(2)据材料二回答,我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为“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上的尊重”,在接见古丝路国家印度的代表团时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
(3)材料三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请列举1984年在江苏境内设立的两个沿海开放城市。
(4)依据材料四,请对我国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一些建议。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1)材料一中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材料二:“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2)从所给材料二判断“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的性质是什么?
(3)谁在“这次会议”中发出中国的声音?他在该会议提出了什么方针?
(4)请简述“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了14.4万亿美元(按汇率换算,约为99.1万亿元),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将指日可待。该数据还显示,2019年中国GDP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
(1)依据材料一,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说说该政策起到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按照这一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50年代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三则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1972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1972年,中日建交属于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的外交成就。B选项符合题意。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在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3年首次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2001年中国加入WTO。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读懂曲线图的具体内容,其中新中国三次建交高峰中属于第二次建交高峰期是在“1972年”。结合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便可选出答案。
2.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智慧、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外交形势异常复杂,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巨力和平事业的发展,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C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在1955年, “一带一路”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十八大以后才提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C项正确;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体现了我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性,“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体现了新中国清除西方殖民势力、主张平等外交的外交原则,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C
【详解】
由题目所示材料可知,该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正确;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便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基本准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的外交胸怀,B项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了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但两者都不是首次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平等相待、和而不同”的外交胸怀,排除AC两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无法体现中国“平等相待、和而不同”的外交胸怀,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A项正确;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和缅甸代表的时候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引导各国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冲突走向合作,倡导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D项正确;ABC项与事实不符,故排除。故选D项。
8.C
【详解】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又加以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正确;清王朝统治结束于1912年2月12日,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
依据题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反映的是求同存异方针,结合所学可知,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A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召开,当时还没有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B项;1971年第26届联大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朝鲜战场停战和谈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因此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C项正确;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B项;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
根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排除B项;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国、苏联都是搞霸权主义的,中国这两个“牌”都不打,而且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的显著特征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项正确;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B项;中、美、苏要友好平等,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
13.(1)丝绸之路;长安;张骞;佛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连云港、南通。
(4)推进国家间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推动经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等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西汉末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指导中国与多国关系的处理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根据材料三“199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连云港、南通等14个沿海城市,其中在江苏省的有连云港、南通。
(4)根据材料四“就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可归纳出推进国家间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需要推动经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等等。
14.(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周恩来;求同存异。
(4)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
【详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
(2)依据材料“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指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的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依据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的阻挠和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依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等。
15.(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意思相近即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为外交奠定基础;外交的成功又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保障。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可知反映的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政策;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各民族平等,对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意思相近即可)
(2)依据材料二“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参加了万隆会议,会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依据材料一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材料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为外交奠定基础;外交的成功又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保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