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
1.苏东剧变、欧盟成立、“东方巨龙”腾飞等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B.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D.“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2.21世纪初,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被认为是未来新兴市场及投资焦点所在地,这些国家国名的英文首字母组合形成了“金砖四国(BRICS)”“展望五国(VISTA)”“灵猫六国(CIVETS)”等新词汇。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挫
C.全球化的主导国已转移 D.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3.有学者说:“冷战结束后,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反映出( )
A.不结盟成为国家关系的主流 B.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加强
C.霸权主义被国际社会所抛弃 D.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4.2021年9月25日,华为高管孟晚舟获释回国。此前美国以华为公司“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指使加拿大扣留孟晚舟1000多天。这表明当今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强权政治依旧存在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5.基辛格1993年的谈及世界格局时 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材料表明
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 D.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
6.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对某国进行了持续轰炸,该国是( )
A.伊朗 B.伊拉克
C.朝鲜 D.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7.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发动伊拉克战争,充分说明了什么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
A.霸权主义 B.宗教纷争 C.地区冲突 D.民族矛盾
8.针对叙利亚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美军向叙利亚境内一座空军基地发射了50—60枚“战斧”巡航导弹。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联邦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奥泽罗夫表示,“美军这一举动可以被视作是对联合国成员的侵略行为”。美军空袭主权国家叙利亚的事件,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矛盾 B.水源争夺 C.宗教信仰 D.大国霸权主义
9.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讲话时表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尼克松这样说的背景是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多极力量的成长
C.两极格局的瓦解 D.欧洲联盟的成立
10.若给下表中的学习资料拟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学习资料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第50届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2020年2月,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签署了和平协议 2020年3月,中法俄英美重中促进和平利用核能普惠共享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和平与发展 D.经济与社会
11.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欧盟和中国将是主角。在正常情况下,俄罗斯将东山再起,印度可能会起成为一个有影响的角色。长期趋势无疑是朝着这几个大国的力量进一步平衡、美国优势下降的方向发展”。他意在
A.揭示美国单边主义即将破产 B.说明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阐释国际力量已经走向失衡 D.倡导大国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12.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确的损失是两个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确定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13.仔细观察如图,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特征是( )
A.两极对峙局面 B.多极化格局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 D.“一超多强”局面
14.以下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A.资产阶级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C.20世纪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D.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15.“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中,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几个基本的极。”造成上述材料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C.政治多极化的形成 D.一超多强局面的冲击
二、综合题
16.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相时稳定的态势和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 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国际主义联合的出现构成了20世纪民族独立与反霸权运动有别于19世纪的重要特性,并真正将这一运动导向了一个新的、试图建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的方向。换句话说,与那种西方中心的、试图通过自上而下制度设计而达成的“世界和平”构想不同,来自第三世界的反抗政治实践,通过不断的抗争与联合的形式,自下而上地保卫并推进了《联合国宪章》中所保证的平等权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国际会议协商而自上而下制定的那种新世界平等理想,不断遭到来自强权政治与实力政治的挑战。
——殷之光《国际主义: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普遍性世界秩序叙事》
(1)据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给了欧洲扩张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何作者认为欧洲的霸主地位的时间止于1914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3)据材料三,分析第三世界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特点,并指出其推动新秩序建立的方式。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际力量对比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这一主题。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还对那些要到俄国开办工厂的人大加鼓励。虽然后来因爆发了瑞典战争,不容许他认真地追求这一目的,但他对此事的注意并未丝毫放松,他不只经常设法收罗许多这样的人才,而且派遣自己的许多臣民到英国和荷兰去,到那里学习工厂生产方法。
(1)依据材料一回答彼得一世实行的促进工业发展的举措有哪些。
材料二:如果从总体上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2)从材料二来看,列宁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态度是什么?
材料三: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3)材料三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在这个会议上针对中国问题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四: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4)材料四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次进攻产生了什么影响?
(5)“持久和平”是“世界梦”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试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实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同时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实力不断增强,使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D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与欧盟成立、“东方巨龙”腾飞无关,排除A项;当今世界,美国仍处于霸主地位,大国力量并不均衡,排除B项;苏东剧变不能体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A
【详解】
据材料“21世纪初,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被认为是未来新兴市场及投资焦点所在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及其各种组团、组 合、群体、集团等的不断出现、演化重组,这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挫,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主导国”的转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保护主义”,而是强调“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被认为是未来新兴市场及投资焦点所在地”,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冷战结束后,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发展;世界“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排除A项;霸权主义被国际社会所抛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社会保障制度,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材料反映了美国运用强权主义思维对中国科技的打压,表明当今世界强权政治依旧存在,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速度,排除A项;材料无法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表明强权政治,不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题干“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可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说法错误,排除A项;;世界新秩序并没有形成,排除B项;“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造成南联盟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D项正确;历史上美国没有轰炸过伊朗,排除A项;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占领伊拉克,排除B项;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1950年乘着朝鲜内战,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从时间和作战方式上都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A项符合题意;宗教纷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8.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叙利亚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美军向叙利亚境内一座空军基地发射了50—60枚“战斧”巡航导弹。美军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空袭主权国家叙利亚,这是大国霸权主义的体现,进而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大国霸权主义,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军借口化学武器空袭叙利亚,与民族矛盾、水源争夺和宗教信仰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并结合所学可知, 随着中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实力增强,世界多极力量成长发展起来,故B正确;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序幕,故A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故C错误;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0.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国际合作、世界经济论坛、签署了和平协议、和平利用核能普惠共享”可知,这体现出,通过经济合作来促进发展,通过和平协议、和平利用核能来保证和平,反映出 和平与发展是潮流,C项正确;和平协议、和平利用核能不能体现出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经济与社会,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欧盟和中国、俄罗斯、印度,长期趋势无疑是朝着这几个大国的力量进一步平衡、美国优势下降的方向发展”可知,这体现出多个力量演变,也就是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B项正确;美国单边主义早已破产,国际力量正在实现新的均衡,材料陈述的是新的国际格局,不是倡导大国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掩盖下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纷纷出现,不稳定因素增加,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确定,新的世界格局也尚未形成,所以“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C项正确;美苏“冷战”的结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排除A项;冷战格局之下,美苏之间是对抗,而非联盟,排除B项;实现世界局势稳定,需要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而非建立单极霸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观察图片可知,这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特征是“一超多强”局面。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两极,排除A项;多极化是趋势,并没有形成,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美国独霸,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署了《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签署了《九国公约》。通过这两个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91年苏联解体后,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所有事件均发生于20世纪,都与国际政治格局有关。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资产阶级思想的出现时间要早于20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于英法美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国际贸易,故排除ABC。故选择D。
15.D
【详解】
由题干“……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几个基本的极”并结合可知: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日本、欧洲、中国等国家逐渐兴起,充斥着“一超多强”格局,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没有体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排除AB项;政治多极化是在发展中,还没有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推动力量: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也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2)因素: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战争威胁言论。
(3)特点:倡导国家间的平等协商与合作团结;以联合反帝、反殖、反霸为主要任务;旨在维护政治独立于经济独立;方式:自下而上的抗争与自上而下的协商相结合。
(4)观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推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论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由于战争的破坏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相对衰落,西欧和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但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暂时是“一超多强”。
(1)
根据材料“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可知因素有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也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2)
依据材料“每一方都认为对方或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等结合所学知识纳如下: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战争威胁言论。
(3)
根据材料“国际主义联合的出现构成了20世纪民族独立与反霸权运动有别于19世纪的重要特性”可知旨在维护政治独立于经济独立;根据材料“与那种西方中心的、试图通过自上而下制度设计而达成的“世界和平”构想不同,来自第三世界的反抗政治实践,通过不断的抗争与联合的形式,自下而上地保卫并推进了《联合国宪章》中所保证的平等权利”可知倡导国家间的平等协商与合作团结;以联合反帝、反殖、反霸为主要任务;根据材料“……自上而下制度设计……通过国际会议协商而自上而下制定的那种新世界平等理想,不断遭到来自强权政治与实力政治的挑战”可知方式为自下而上的抗争与自上而下的协商相结合。
(4)
材料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线索,国际力量的变化与战后政治格局紧密相关。围绕材料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划分时期,进行论述。
17.(1)鼓励外国人到俄国开办工厂;派臣民到英国和荷兰学习工厂生产方法。
(2)肯定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3)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4)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5)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实现长久和平,而中国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致力于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
根据材料可知,“他还对那些要到俄国开办工厂的人大加鼓励”指的是鼓励外国人到俄国开办工厂即鼓励兴办手工工场;“而且派遣自己的许多臣民到英国和荷兰去,到那里学习工厂生产方法。”指的是派臣民到英国和荷兰学习工厂生产方法,即派遣留学生学习外国生产技术。
(2)
根据材料二可知,“如果从总体上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说明列宁对1861年俄国从总体上是肯定的。
(3)
根据材料可知,“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指的是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会议,在会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该条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实质是实现美国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中国未能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指的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指的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影响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5)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且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致力于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所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实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