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22: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学习目标
1、梳理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学会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在历史时空框架下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以开放的心态,相互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推动文化的融合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三、核心概念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理解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四个基本特点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央视公益广告《一带一路,共创繁荣》宣传片视频导入
教师:这则广告被网友誉为中国最好看的公益广告。那它在广而告知何事呢?
学生:一带一路。
教师:同学们,你对广告里哪一细节哪一情节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
教师:一带一路战略反映当前世界局势呈现怎样的特点?
学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现实篇 概述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
1、政治:多极化
【展示图片】《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过渡】从地图上看,丝绸之路是条迷人的曲线,它东起古都长安,像一条飘逸的丝带,穿行在亚非欧,将亚非欧文明勾连起来。同学们,丝路串联起哪些文明? 真巧,今年咱们侨中举办了以丝路为主题的国文活动,同学们纯手工打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服饰,在师生的精彩演绎下,极具创意地诠释了各国的文化特色与独特内涵。那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各个国家各类文明的风采。
【展示图片】《“千古丝路通古今,‘一带一路’连世界”——中山市华侨中学2018年国际文化节》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
学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多种文明百花齐放,交相辉映,形成别致的景致,凸显着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多样化
教师:当下,全国正在大力推广一部手机游天下的智慧旅游建设。假设周末你外地一朋友想来咱中山旅游,你想领着人家去中山哪看看哪吃吃?
学生:会带着浏览孙中山故居、瞻园,吃吃地道美食石岐佬,坐坐中山之眼摩天轮……
教师:这全部的行程你能凭借一部手机就完全搞定吗?
学生:能。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信息化、便利化。
3、经济:全球化
【展示材料】“一带一路”的本质要求是经济全球化。中国提出这一倡议不仅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而且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一个新格局。
——环球时报《“一带一路”对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教师:刚才那个视频里那一尾鱼打探上后立即变成各地餐桌美食。一带一路它彰显了何种时代趋势?
学生:经济全球化。
【展示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教师: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各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教师:经济全球化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开启于何时?受到哪些因素的推动?
学生:新航路的开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扩展到了全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学生:还有工业革命,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与贸易路线出现,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学生:我认为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只有经济的互通有无,还有全球经济规则与经济秩序的确立。二战后初期伴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全球化开始出现制度化的经济规则与秩序,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学生:接下来,冷战结束,伴随政治局势的瓦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科技的,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采取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展示经济全球化历程:
事件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 开始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扩大
二战后,IMF WB GATT 体系化、制度化(半球化)
冷战结束后 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教师:但这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二战后至苏联解体前,由于两极格局的对峙,世界贸易实质上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体系,此时的全球化实际上是半球化;②苏联解体后,“冷战”的结束缓和了世界局势,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加入,使世界贸易真正具有全球意义。
【展示图片】《经济区域集团化》
教师:受生产力条件所限,经济的互通有无最初都是从与自身相近的国家与区域发展起来的。哪一地区率先做出示范?
学生:欧洲,欧共体。
教师: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发展。50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为各地区各民族国家如何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做出了榜样。在欧洲一体化的示范之下,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据不完全统计,自今世界已有100多个区域性合作组织。区域集团化的蓬勃发展也强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展示图片】《经济全球化》
教师: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它推进世界资源的高效配置,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改善人民的生活。
教师:那给中国带来何种影响?比如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需要感谢谁?
学生:感谢邓小平!
教师:没错,如果没有40年前国家领导人做出的改革开放的远见和魄力,中国不可能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那除了国人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奇迹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我们还应感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发展与世界联系起来,让中国搭上世界经济景气的快车。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从多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的合理的历史解释。
【展示图片】《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图》
学生:世界呈现多个经济中心,美国依旧是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超级大国。
学生:传统的西方大国依旧领先,但金砖四国的表现也引人注目。
教师:伴随经济多极化的出现,这些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逐步对国际事务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经济的多极化也助推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
4、政治:多极化
【展示概念】
“极”-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国家集团)。
“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
“多极化”-世界上出现了多极并存的发展趋势。
教师:有没有同学能梳理一下多极化趋势的历程?
学生:二战至50年代中, 两极格局的形成;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伴随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下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第二部分 困境篇 时代的风险与挑战
【展示材料】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摘编自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
【过渡】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也日益要求政治上的民主、沟通与协商。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在不断推进。但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我们面临哪些挑战?
1、文化:多样化还是单一化?
【过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着交流、多样性和跨文化对话的多重信息,也关乎着繁荣与发展。
文化对话、文明交流由来已久,也形成了不同的景致。
【展示材料】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风靡世界……T恤衫和牛仔裤加旅游鞋的休闲式着装传染给了全世界……好莱坞制造的影视主导着全球影视市场……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教师:中山地处珠三角地区,临近港澳,侨乡文化浓厚。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与港澳、与世界经济同层次国家的青年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有无不同?
学生:我们自小吃着“麦当劳” “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品着“雀巢咖啡”、穿着耐克鞋、吃着哈根达斯,看着tvb电视剧与“好莱坞大片”。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价值观与港澳的同辈孩子们似乎没什么区别。
教师:仅仅我们如此吗?世界其它地区呢?
学生:似乎整个世界都日益趋同。
【展示材料】今天,欧洲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向全球的传播虽然是在不同方面的支持下进行的,但似乎仍然以加速度创造一种尽管在细节上不同,但在基本特征方面将是一致的世界文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世界文化正向谁趋同?东方?西方?
学生:西方!
教师:为什么?
学生: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不仅牢牢把握着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还借自身强大的优势,向整个世界全面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与价值理念。世界各地区文化在呈现多样化的同时,也日益面临着单一化,同质化的冲击。
2、社会:信息化?还是风险化?
【过渡】古丝绸之路上,驼铃阵阵、浪花奔涌,人们夜以继日、跨越万水千山,方能到达目的地。而今天,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人们拿起手机,一次次轻快地点击,就很可能打破了地域的屏障、文化的隔阂,实现“网络相通”“民心相通”。但是在过去的2017年中,突如其来的一系列信息事件将“安全”这一古老又敏感的话题无数次地推到了风口浪尖。
【展示材料】
教师: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是在日益便利化,但何种不安也在日益冒头?
学生:风险化。
3、经济: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
教师:什么是全球化?
学生:各地区各国家之间休戚相关,互利共赢。
教师:但是它背后也有一些声音不容忽视。
【展示材料】“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
教师:同学们,根据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存在何种问题?
学生:利益分配不均。由于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异,利益分配不均。
学生: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也将面临危险。
教师:好像不仅发展国家如此。一些全球化受益的大国也开始向全球化说不!
【展示材料】“英国脱欧公投被看成了全球化将结束的信号。正如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霍米 卡拉思在美国《新闻周刊》上表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全球化实实在在地倒退”。《华盛顿邮报》曾就此发表文章,称“英国杀死了全球化”。
——《英国启动脱欧 逆全球化时代是否已开启?》
学生:英国2017年公投“脱欧”,全球化在倒退。
教师:还有吗?比方说,美国近日有哪些举动?
学生:美国特朗普总统坚持“美国优先”政策,面对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威胁,美国挥舞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接连与世界主要贸易大国挑起贸易争端,助长“逆全球化”浪潮。
教师:经济全球化是在大步推进,但也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
4、政治:多极化?还是单一化?
【展示材料】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国情咨文》(1991年)
教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的《国情咨文》反映了美国有什么意图?
学生: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妄图建立单极世界。
过渡: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教师: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有何肆意妄为之举?
学生:美国完全不顾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也不顾多国反对,为了自身利益任意对一个主权国家运用军事力量挑起战争。例如,南斯拉夫地区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
学生:新就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际政治领域正在狂热“退群”,美国近1年以来已经退出了TPP组织、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三部分 愿景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播放音频】“当今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望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同步展示材料】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摘编自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
【过渡】当今世界呈现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体趋势,可为何还有诸多挑战与问题。当今世界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以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为例。
【展示材料】
材料一:“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
材料二:“全球化谈不上好东西,也不是坏东西,不要神化全球化。特朗普一点也没有要阻止全球化。他的本意不是要收回资本,让美国公司全部回来,把外国公司全部赶出去,相反,他希望中国给美国企业提供更加友好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美国商品在美国人充分享受之后再走向世界,这当然是全球化,而且是一种扩大化的全球化。所以,与其说特朗普在阻止全球化,不如说,他在打造一个对美国更加有利的全球化。”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学生:材料一正好映射了此前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对全球化的评论。卡斯特罗反对的不是全球化,而是反对由于国际分工不合理,所以带来的全球利益分配不均的后果。
学生:材料二也体现出美国当下政治单极化与经济逆全球化的举动多为打造对美国有利的格局。
教师:同学们,人们是在反对全球化本身还是在反对全球化给本国带来的威胁?
学生:后者。
教师:孙中山先生曾说,孙中山名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全球化势不可挡,人们并没准备逆势而为,人们反对的只是全球化下出现的一些问题。“逆全球化”思潮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头,这深刻反映出全球化之路的任重道远。这也反映出人们对建立起一个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公正、合理新秩序的渴望。世界的发展需要新的方案、新的智慧。人们能否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播放视频】央视纪录片《大道之行》
【展示材料】“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结语】大家知晓开头那则公益广告的主题吗?一带一路,共创繁荣。作为全球第二经济体量的中国,当我们选择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以和平的、交流的、共享的方式重新缔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当中国提出构建命运与共、共生共赢的人类未来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时,中国与世界未来的前景变得清晰而乐观。那么,如何合作共赢,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下节课再见!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是新教材第9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的第1课,它在教材中起呈上启下作用,承接上一单元政治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内容,开启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未来共同体的新篇章。
本课子目为: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较此前教材而言,新教材知识含量大。它既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方面的主流趋势,又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两个子目中简略介绍当下世界存在的一些冲突与危险。教学内容的丰富也给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时间安排带来挑战。
具体内容方面,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略加完善。
1、厘清概念,理性认知。只有对核心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学生才能准确并高效地认知并掌握核心知识点。该课有四大定义,但仅对“社会信息化”进行了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宜增加“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两大核心知识的概念介绍,便于学生自主预习并理清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2、调整顺序,勾勒历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这一子目。新教材简略勾勒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但过程梳理过程中时序逻辑略显混乱。例如:两极格局结束后,伴随多因素,比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助推、跨国公司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经济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是教材撰文随后强调“风险与逆全球化”威胁,再紧接着介绍“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笔者个人认为可依照时间发展脉络,将“区域经济集团化”内容上移到“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中去,等历程全部梳理清楚,再介绍当下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与逆全球化的现象。
二、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本课学习目标设置如下:
1、梳理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学会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在历史时空框架下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以开放的心态,相互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推动文化的融合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并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理解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四个基本特点的内在联系。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教学设计由三部分构成:
1、现实篇——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借助各类型史料、图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概念当代世界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的特点,即文化的多样化、社会便利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中,强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核心内容,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来界定概念以明确定义、梳理历程以知晓缘由,逻辑关联以明晰内在联系。
2、困境篇——时代的风险与挑战。借助时事史料介绍当下世界的风险与挑战:“文化的单一化”、“社会的风险化”、“经济的逆全球化”、“政治的单极化”。借助《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的发问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怎么了?”
3、愿景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为例,借助学者的观点论述,让学生自发思考、明晓世界诸多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各国家各地百姓想逆势而为,而是在渴求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能否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最后引导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教学反思
笔者在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高效地落实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笔者依照教学重点与思维逻辑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清晰界定并概括梳理“文化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四化趋势。随后,借助史料、时事、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营造了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去理智质疑,文化在多极化同时也面临单一化挑战、社会在信息化便利化的同时也遭遇安全风险的威胁、经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遇到逆全球化的挑战、政治在多极化的同时也存在单一化的冲击。再者,以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为例,借助学者观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们是在反对全球化本身还是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严密的推理与理性的分析,顺理成章形成世界未来发展渴求新的智慧、新的方案的愿景。最后,赢得共识,牵引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但由于本课内容含量太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性过重,留给学生思维思考的时间有限的缺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