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 四川盆地 课件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 四川盆地 课件 (共4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1 08: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怪现象
1、为什么四川盆地的狗看见太阳会狂吠不止呢?
(人称“蜀犬吠日”)
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四川盆地进出如此艰难?
2、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麻辣火锅?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什么当地多夜雨,占降雨量的67%?
  人们用“巴山蜀水”、“天府之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描述四川。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第三节 四川盆地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四川盆地的位置和范围。
2.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并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3.理解自然环境对“天府之国”的影响
  读第50页图7.39,回答下列问题。
  (1)四川盆地位于  省和  市境内,西临 高原,南有   高原,东有  山脉,北有大巴山和  山脉。
  四川盆地地处我国西南部,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四川
重庆
青藏
云贵
巫山
秦岭
图7.39 四川盆地地形
地势:
西高东低,地跨一二级阶梯。
  读第50页图7.39,回答下列问题。
  (2)找出流经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
  (3)观察河流流向,思考河流流向反映了四川盆地怎样的地势?
  岷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条河流从盆地四周汇入长江,使长江干流水量大增。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图7.39 四川盆地地形
长江丶岷江(宜宾)丶沱江(泸州)丶嘉陵江(重庆)丶乌江。
(1)主要河流:
(2)河流流向:
整体上看,河流从四周流向中间;内部看,主要为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流。
(1)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有季风之利而无季风之害?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盆地以北的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冬季很少受到寒潮影响,少霜雪,使得盆地内部冬季气温较纬度相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这里全年多云雾、少日照、多夜雨。得天独厚的湿热条件,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部分地区可一年三熟。
冬季风
图7.39 四川盆地地形
气候
想一想:四川盆地的地形对当地气候会造
成什么影响?
冬季风
1.北面高大的山地阻挡寒冷气流,盆地
内部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温暖。
2.因群山环绕,当地多云雾、少日照、多
夜雨,太阳辐射低,湿气重,故当地人喜欢
吃辣驱湿。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该成语常比喻少见多怪。
气候温和湿润
从四周向中间流
盆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紫色土
入夜后,云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而云层上部辐射冷却迅速,易使水气凝结,上冷下暖的气层不稳定,利于夜雨产生。特别是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区,因紧靠高原,高空西风盛行,夜间高原上经由地面辐射冷却的冷空气流向该区上空,而低层原有空气较暖,上下温差较大,对流强,多夜雨。
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
世界文化遗传名录--都江堰
读课本P.52页知识之窗,了解都江堰的历史与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1.地势低平
2.土壤肥沃有“紫色土”
3.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4.有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5.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物产丰富
柑桔
油桐
雪梨
川芎
旅游业
独特的地形
(山高谷深)
独特的气候
(温和多雨)
旅游业条件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誉为“天府之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的生产基地。
  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源泉,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目前,四川盆地内已有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熊猫栖息地、重庆大足石刻等六处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风景秀美的九寨沟
黄龙
四川峨眉山风光
峨眉金顶佛光
乐山大佛
蜀锦作坊
蜀绣
饮食文化
辛辣可口的川菜
麻+辣+红
饮茶习惯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自贡古盐井
重庆大足石刻
大熊猫栖息地
三星堆青铜制品
  读第50页图7.39,回答下列问题。
  (4)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艰难的原因。
  四周环绕的山地,曾阻碍了四川盆地与周边的地域联系,故引来古人叹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图7.39 四川盆地地形
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盆地内外交通,改变“蜀道难”的局面,国家投资兴建了成渝、宝成、成昆、川黔、襄渝等铁路干线和包括大量高速公路在内的一系列公路,成都、重庆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传统的长江航运条件大为改善。
现在的蜀道还“难”吗?
图7.48 四川盆地交通
水陆空多种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盆地的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使之成为中国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要致富确实要先修路啊!
  想一想,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有什么有利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交通体系完整
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天然气、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思维导图
1、下列有关四川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西北地区 B.位于非季风区
C.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位于半湿润区
2、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气温高 B.四周环山,降水少
C.受夏季风影响,云量多、雨雾多
D.纬度低,距海远
3、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重大地震,当时震坏了某种珍稀动物的保护基地,这种动物是( )
A.扬子鳄 B.恐龙 C.藏羚羊 D.大熊猫
C
C
D
4、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其形成主要跟下列哪个条件无关?(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土壤肥沃有“紫色土”
C.有都江堰,水源充足 D.雨热同期
5、关于成都平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 B.土壤肥沃
C.人口稠密 D.粮食产量不稳定
6、下列有关四川盆地的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流向大多从四周向中心流
B.嘉陵江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C.黄河流经盆地中部
D.河流水量较少,含沙量极大
A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