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2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5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黄土高原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和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说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图片和文字材料,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
4.探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
5.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主要的煤矿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学习目标
目标一:黄土高原的范围和位置
103°E
40°N
114°E
34°N
1.经纬度位置
目标一:黄土高原的范围和位置




太行山脉
乌鞘岭





目标一:黄土高原的范围和位置
2.相对位置
3.所跨的主要省区
目标一:黄土高原的范围和位置
4.附近的地形区
目标一:黄土高原的范围和位置
经纬度 位置 经度范围:103°E—114°E
纬度范围:34°N—40°N
四至点 东起太行山 西至乌鞘岭
南至秦岭 北抵古长城
所跨的 主要省区 山西省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附近主要 地形区 北部:内蒙古高原
西部:青藏高原
东部:华北平原
小结
黄土高原
的地表景观
是咋样的呢?
目标二: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沟谷
1.地貌景观



目标二: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2.地表特征
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目标二: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黄土的世界
黄土剖面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想一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风成说
水成说
风水雨相说
科学家的假说
风成说证据
厚度均匀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矿物成分不同
有古土壤
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不是水冲来的
带来黄土的方向是从西北到东南西北
黄土不是本地产生
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
为什么黄河的
水质会发生如此
大的改变?
目标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水土流失
——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1.水土流失的成因:书本90页
师生共同探究
水土流失
降水特征
土质特征
植被特征
人类活动
地形特征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后果
目标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材料一:在黄土高原地区,夏季(6~8)月是多雨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黄土高原是我国北方降水强度大的地区之一。夏季的7~8月,中雨、大雨时有出现,夏季的降水量往往集中在几天之内降完,暴雨在很多年份都会出现。近30年来,黄土高原多数地区7~8月均出现过一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特大暴雨。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之①降水特征: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
目标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材料二:黄土高原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容易溶解。黄土对流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蚀,一旦土面天然植被遭受破坏和大面积土地被开垦,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蔓延发展。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之②土质特征:
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目标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材料三: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资源贫乏,是典型的少林地区。改 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森林覆盖率只有8.6%,陕西省只有12.7%,宁夏回族自治区仅1.1%。
自然原因之③植被特征: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
目标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之④地形特征:
地面破碎,多沟谷
目标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从上图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快,对粮食的需求大增,所以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加上不合理开采 矿产资源,修路等,使植被破坏,地表疏松,更易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目标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水土流失
降水特征
夏秋多,冬春少,夏季多暴雨。
土质特征
直立性强,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
植被特征
植被稀疏,
覆盖率低。
人类活动
1.开发历史久
2.人口增长快
3.不断开荒种地
4.过度放牧
5.开采矿产资源
6.修路
地形特征
地表破碎,
多沟谷。
小结
3.后果
我国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
目标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使农作物产量下降,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严重制约着整个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黄河泥沙的来源
后 果
水土
流失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开发历史久
2.人口增长快
3.不断开荒种地
4.过度放牧
5.开采矿产资源
6.修路
土壤贫瘠、旱涝灾害频繁
小结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土质疏松
植被稀疏
地表破碎
目标四: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缓坡修建梯田
思考:修建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2.工程措施:沟谷处建淤地坝
打坝淤地有什么作用?
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优良。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目标四: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
3.工程措施:修建水库
目标四: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
4.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目标四: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
目标五:黄土高原的能源资源和主要的煤矿
1.找出大同、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和促进作用。
煤炭外运
电力与煤化工
电力输出
想一想,与把煤用铁路或公路运输相比,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送出去,有什么优势?
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及造成的环境污染;
优化能源输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环境污染;
能源运输不受时间、自然条件的限制。
【课堂限时训练】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话与 的水土流失有关(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正确的是( )
①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冲刷严重
②土质疏松干燥,极易渗水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④开发历史久、过渡放牧、不断开荒种地等人类活动加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