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20世纪20年代初,在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广州,国共合作建立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这所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黄埔军校 D.清华大学
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下图表述集中体现了
永不言败、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4.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咖他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长征
A.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D.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5.如下表是《新青年》杂志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表中“革命”一词某一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一词出现频率 0.78% 2.45% 25.14%
A.南昌起义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国民革命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进行
6.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它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这个关键点是( )
A.毛泽东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初步形成
C.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人党章
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武昌起义 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统一全国
B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C中国国民党一大 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D南昌起义 开始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A.A B.B C.C D.D
8.“它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唯一正确道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A.八七会议召开 B.三湾改编
C.古田会议召开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9.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变法图存的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胜利道路 D.反抗日本侵略的革命道路
10.下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C.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D.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11.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12.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关于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 )
A.1934年红军三大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1936年10月会宁大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3.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 )
A.上海 B.南昌 C.重庆 D.井冈山
14.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反映了( )
A.五四运动的发展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工农运动的高涨 D.北洋政府的覆灭
15.《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指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北伐战争
C.北洋军阀的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综合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一个伟大的党诞生了,是它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个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指出我们的党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请问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的“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写出这一转移过程中党召开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及其完成转移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1920年的中国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大事记
1919年6月 上海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士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
1920年5月 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月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8月至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11月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材料二 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上山’的思想”表明中共将革命重心转向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闯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回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可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北伐战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因此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选项A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排除;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D排除。故选A。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故C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创办,故A不符合题意。京师同文馆是1862年创办,故B不符合题意。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不言败、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的是长征精神,C项正确;五四精神是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精神,排除A项;红船精神是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没牌出B项;延安精神指的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D
【详解】
根据材料“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即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D项正确;由于博古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
革命一次的频繁出现与国民大革命有关,国民大革命从1924到1927年。故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排除A;马克思主义传播是五四运动之后,排除B;土地革命是1927年之后,排除D。故选C。
6.C
【详解】
根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面临的方针、路线和政策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C;AB是在遵义会议之前,与题意不符,排除;中共七大是在遵义会议之后,排除D。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它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故C符合题意;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统一全国,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详解】
根据“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可得出是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的井冈山道路,D项正确;AB项都是在上井冈山之前,排除AB项;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指的是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项正确;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是学习俄国的城市武装起义,排除A项;变法图存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不仅仅是反抗日本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可知,1928年~1934年,中国共产党人数急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使中国共产党人数急剧增长,B项正确;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1927年,排除A项;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始于1931年,排除C项;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的承担中国革命的重任,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年走向成熟,故D选项正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属于遵义会议的内容之一,但这并不能说明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错误;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属于遵义会议的意义,但这并不能说明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B错误;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山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意义,不能说明题意,C错误。
1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起义失利后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并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正确的道路,D项正确;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排除A项;南昌是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地方,排除B项;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材料“民国十五年……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及所学可知,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1919年,排除A项;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项;1928年,北洋政府覆灭,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并且派系林立,地方实力派在地方简直是土皇帝,加剧了对工农阶级的剥削,被称为国民党新军阀,D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一次民权运动,排除A项;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B项;北洋军阀不是新军阀,排除C项。故选D项。
16.(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事件:红军长征;会议:遵义会议;完成转移:甘肃会宁会师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921年一个伟大的党诞生”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可知,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可知,这就是红军长征,这一转移过程中党召开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完成转移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会师。
(4)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正确要点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
17.(1)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或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或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或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或农村);
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1)
据材料“1919年6月上海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士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可知,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而且1919年的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据材料“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信息可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指导了工人运动;据材料“1920年11月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可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组织基础。
(2)
革命重心:据材料“……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可知,中共摒弃了“城市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即将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或农村);
革命道路:据所学可知,中共闯出的“革命道路”是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
据材料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