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2: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选择题
1.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联合声明。以下内容不符合这一声明的是
A.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设立完全独立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C.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香港保持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
①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②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
④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祖国统一大业已顺利完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右边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他正在学习的是一国两制的
A.背景 B.内涵 C.性质 D.影响
4.下图所示的谈话内容体现了邓小平同志( )
A.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5.邓小平曾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下列对他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全体香港人都有治理香港的权利 B.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治理香港
C.香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香港回归后只能由港人自己治理
6.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厦门经济特区、西藏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 )
A.都有高度自治权 B.都有独立行政权
C.都实行相同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不可分割部分
7.“港九楼头,米字旗落,百年耻辱从今雪;太平山上,紫荆花开,两制光辉自此昌”这副对联反映的史实是( )
A.香港回归 B.改革开放 C.澳门回归 D.西藏解放
8.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祖国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9.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庆祝澳门回归 周年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充分肯定澳门在“一国两制”实践中的独特作用
A.10 B.20 C.30 D.40
10.“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七子悲歌成旧恨,九州热泪入新醅。”这首诗中的“喜事”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1.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停课,闹革命”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12.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对外开放
13.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的方针施政。下列关于“一国两制” 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来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最早在解决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世纪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4.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这标志着(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中葡就澳门谈判取得进展
C.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D.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5.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全面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民族区域自治
二、综合题
16.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顺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
材料一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爱控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率部队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牵制敌军最多时达60%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刻印着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无私奉献的奋斗史。
——《人民日报》
材料四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落脚点”是什么?从“新起点”出发,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后来在革命道路中出现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站起来”“富起来”有直接关系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富起来”,在农村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走自己的路”是指什么道路?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请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祖国统一的相关政策或方针各一例说明。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时广东省委负责人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二: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晚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个经济特区?我国先后共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最年轻的是哪个?
(2)材料二中的谈判针对的是哪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该地区已于哪年月日回到祖国怀抱?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邓小平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联合声明,设立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B项符合题意;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香港保持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排除ACD三项。选B项。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因此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①②③。D项符合题意;④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祖国统一大业已顺利完成,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排除ABC项。故选D。
3.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它的内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主要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非针对台湾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权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排除C项;1980年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就已经设立,而且材料没有涉及到对外开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根据材料“邓小平曾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的理解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治理香港,也不是只能由港人自己治理香港,而是由爱祖国、爱香港的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体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选项B符合题意;由爱祖国、爱香港的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香港回归后不是只能由港人自己治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项正确;经济特区没有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排除A项;经济特区、自治区没有独立行政权,排除B项;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根据材料“……紫荆花开,两制光辉自此昌”,并结合所学可知,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标志,“紫荆花开,两制光辉自此昌”诗句反映的是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A项正确;“改革开放”、“澳门回归”、“西藏解放”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我国政府在恢复行使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后,香港、澳门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主权归属发生了变化,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C项正确;香港、澳门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台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行使主权,“一国两制”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这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又一典范,因此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0周年,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0.D
【详解】
根据“紫荆开后白莲开”可得出这两种花分别是香港与澳门的代表花种,因此涉及的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港澳历史发展新纪元,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中的内容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当时主张“停课,闹革命”;1950年到1953年,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主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③②①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A
【详解】
据材料“九二共识”“1997年7月1日,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对港澳台地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做法,其目的是促进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台湾地区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属于内政,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属于“外交成就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军队问题”,排除C项;港澳台均是中国领土,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这是新世纪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一国两制最早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排除ABC三项。选D项。
14.D
【详解】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标志着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港澳历史发展新纪元,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D项正确;材料与民族无关,排除A项;B项是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B项正确;A项不是基本方针,排除A项;C项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台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1)“落脚点”:井冈山(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转折点:遵义会议
(2)作用: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或为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事件:“站起来”指新中国成立(或开国大典)“富起来”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或改革开放)具体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或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发展乡镇企业(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统一: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或和平解放西藏)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爱控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率部队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落脚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因此从“新起点”出发,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三问,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后来在革命道路中出现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2)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牵制敌军最多时达60%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实行全民族抗战。
(3)根据材料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刻印着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无私奉献的奋斗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可知“站起来”是指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可知“富起来”有直接关系的是改革开放;为了“富起来”,在农村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根据材料四“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第二,祖国统一的相关政策或方针: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7.(1)深圳;海南。
(2)香港问题;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特区深圳;最年轻的经济特区即最后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2)
根据“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可知是香港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强国富民”道路是邓小平和同事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根据材料,可总结得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