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9.6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图中甲、乙两套装置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质量相同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重物上升的速度相等
B.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
C.甲滑轮组的总功比乙少
D.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2.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用1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不计滑轮重力)木板B静止,木块A在粗糙木板B上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5s内木块A移动了0.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4N
B.5s内绳子拉力对木板B做的功为2J
C.拉力F的功率为2.5W
D.地面对木板B的摩擦力为4N
3.将一个定滑轮和挂有一个重60N钩码的动滑轮分别组装成如图甲和乙所示的两种滑轮组。在图甲滑轮组,用大小为36N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1把钩码匀速提升了0.3m;在图乙滑轮组,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2把钩码匀速提升了0.6m。不计摩擦和绳重。设图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甲,图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乙,则
A.η甲>η乙 B.η甲<η乙 C.η甲≈55.5% D.η乙≈83.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
C.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机械效率越大,功率一定越大
5.某人将一箱书用两种方式搬上楼,第一种方式是先搬一部分书上楼,再搬剩下的部分;第二种方式是把所有的书一起搬上楼。假设他上楼的速度相同,用这两种方式搬书的功率分别为P1、P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则( )
A.P1>P2 η1>η2 B.P1>P2 η1<η2
C.P1
η2 D.P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背着书包上楼梯过程中小明对书包做了功
B.机械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机械效率也一定越大
C.机械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一定越大,机械效率也一定越大
D.滑轮组越省力,一定越省功,其机械效率一定越大
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已知物体质量为40kg,与地面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2倍。10s内物体被拉动了10m,动滑轮重20N。(不计绳重和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端的拉力F为100N
B.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4000J
C.拉力的功率为15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8.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20N。在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J
B.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
C.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如图,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A沿水平面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了距离s,若物重为G,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的功率为fs B.拉力的功率为3Fs
C.额外功为(3F-f)s D.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10.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11.如图所示的斜面长s为3m,高h为0.6m,建筑工人用绳子在6s内将重500N的物体从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到顶端,拉力是150N,(忽略绳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时所受摩擦力是150N
B.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
C.拉力的功率是75W
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
12.小波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300N重物,在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为125N,2s内重物匀速上升1m,不计绳重和轮、轴间摩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B.拉力所做的总功为250J
C.动滑轮的重力为50N D.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小俊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的实验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
(2)图丙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不计摩擦及绳重,若动滑轮重1.8N,此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3)如图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可知是为了探究_____因素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14.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G=5.4N,实验时要 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则拉力做的功是 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___。
15.如图所示的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 N。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__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 cm,则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6.如图所示,将重为40N的物体G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向左拉动2m,用时5s。已知滑轮组中动滑轮重为6N,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1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___________N。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为 ___________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为 ___________(不计绳重和滑轮组的摩擦)。
三、综合题
17.一名体重为500N、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4m2的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要用滑轮组将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1m.求:
(1)他站在地面上未拉绳子时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2)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3)若匀速提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则拉力F多大?
18.电动汽车是世界各国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我国生产的某品牌电动汽车配备容量为120kW·h的锂电池.研究人员对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阻力Ff与速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表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的数据应为_____N.
(2)当该车以40m/s的测试速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功率为多少?
(3)该车充满电后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最多能行驶360km,则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
19.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绳子利用滑轮组将重3N的物体匀速提升0.5m。
(1)求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
(2)求图甲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请在图乙中画出比图甲更省力的绕线。
20.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若物体重6N。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力(不计绳重与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使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已知物体重400N,拉力F=50N,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80N。则:
(1)B滑轮的作用是______;
(2)A处的拉力大小为______N;
(3)滑轮组在10s内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由图示知,甲滑轮的承重绳子为2根,乙滑轮组承重绳子为3根,在相等时间内两装置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则绳端移动的速度相等,据v绳端=nv重物知,甲重物移动的速度快,故A错误;
B.两个重物的质量相等,装置中滑轮的质量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据知,乙滑轮组绳端的拉力小,故AB错误;
CD.由题意知
s甲=s乙,F甲>F乙,G甲=G乙
据W总=Fs知
W甲总>W乙总
在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据
所以
η甲=η乙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机械效率公式
可知
故A正确;
B.5s内木板B静止,绳子拉力对木板B做的功为0J,故B错误;
C.5s内木块A移动的距离为0.5m,则拉力拉着滑轮移动了0.25m,拉力F的功率为
故C错误;
D.木板B静止,受力平衡,对其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绳子的拉力为5N,方向向右,还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为4N,方向向左,因此地面给木板B的摩擦力为1N,方向向左,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滑轮组中n甲=2,n乙=3由
可得
G动=2F1-G=2×36N-60N=12N
则
由
可得,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即
η甲=η乙
故选D。
4.C
【详解】
A.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值,只知道做功的多少,不知道时间的大小,不能判断功率的大小,故A错误;
B.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值,只知道时间的大小,不知道做功的多少,不能判断功率的大小,故B错误;
C.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越快,功率越大,故C正确;
D.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无法比较,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由题意得两种方式做的有用功相同,第一种方式克服人的体重做两次额外功;第二种方式只克服人的体重做一次额外功。第一种方式做的总功小于第二种方式的两倍。由于上楼的速度相同,第一方式上楼用的总时间是第二种方式的两倍,根据得
P1两种方式做的有用功相同,第一中方式中做的额外功多,第二中方式做的额外功少,所以第一种方式做功的效率低,即
η1<η2
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A.小明背着书包上楼梯过程中小明对书包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运动距离也是竖直向上,有力,且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说明做功,故A正确;
B.在相同时间内,机械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判断机械效率需要知道有用功和总功,故无法判断机械效率,故B错误;
C.在做功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一定越大;判断机械效率需要知道有用功和总功,故无法判断机械效率,故C错误;
D.滑轮组越省力,一定不省功;判断机械效率需要知道有用功和总功,故无法判断机械效率,故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由图可知滑轮组中有一个动滑轮,且n=2,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
不计绳重和滑轮间的摩擦,由受力平衡可知
则自由端的拉力F为
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拉力做功为
则拉力的功率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故选D。
8.A
【详解】
AB.甲、乙两滑轮组所提的重物相同、上升的高度相同,根据可知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则
故A正确,B错误;
C.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动滑轮的个数和重力以及物体的重力相同,根据可知,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不相等,故C错误;
D.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额外功是由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根据可知,动滑轮重和上升高度相同时,两者的额外功相等,即
由于
则两滑轮组的总功相同,即
有用功相同,总功相同,根据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为3,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则
W有=fs
有用功的功率
P有=fv
故A错误;
BCD.在向右匀速移动过程中,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s绳=ns=3s
所用的时间
则拉力的所做的功
W总=F 3s=3Fs
拉力的功率
那么额外功
W额=W总-W有=3Fs-fs=(3F-f)s
装置的机械效率
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
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
由图可知
甲绳子受到的拉力为
乙绳子受到的拉力为
则有
可见甲图更省力。提升的物体高度相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因为甲与乙中滑轮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相同,所以甲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样大。
故选A。
11.C
【详解】
A.根据题意
可得
则
所以,故A错误;
B.根据题意,由可得
故B错误;
C.根据题意,由可得
故C正确;
D.根据题意,由,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
由效率公式可得
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AB.由图可知,3段绳子提升动滑轮,重物上升1米,绳子移动3米,拉力所做的总功为
拉力功率为
故AB错误;
C.物重300N,绳子拉力125N,3段绳子提升动滑轮,则
动滑轮的重力为
故C错误;
D.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故D正确。
故选D。
13. 2.4 75% 被提升物体重力
【详解】
(1)[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大小为2.4N。
[3]图丙绳子股数n=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4]如图甲、乙、丙三次实验,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改变的是钩码的重力,所以是为了探究被提升物体重力因素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14. 匀速 0.72 75%
【详解】
[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拉力的大小。
[2]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3h=3×0.1m=0.3m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4N×0.3m=0.72J
[3]机械做的有用功
W有=Gh=5.4N×0.1m=0.5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5. 2.4 5.76 83.3%
【详解】
[1]由图示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2.4N,即拉力为2.4N。
[2]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为3根,钩码上升8cm时,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s=3h=3×0.8m=2.4m
拉力所做的功
W总=Fs=2.4N×2.4m=5.76J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6. 24 12 80%
【详解】
[1]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0N,一共3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则整个滑轮组提供的向上的总拉力为
F总=nF=3×10N=30N
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为
F拉=F总-G动=30N-6N=24N
物体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为拉力和平衡力,所以它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它受到的摩擦力为24N。
[2]物体前进了2m,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s=ns物=3×2m=6m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做的总功为
W=Fs=10N×6m=60J
拉力F的功率为
[3]拉动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17.(1)1.25×104Pa;(2);(3)400N.
【详解】
(1)他站在地面上未拉绳子时对地面的压力:F=G=500N,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p==1.25×104Pa;(2)由图知要求站在地面上提升重物,所以,最终的绳子自由端方向向下,则绳子的起始端应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
(3)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nh=2×1m=2m,做的有用功:W有=Gh=600N×1m=600J,由η=×100%可得,拉力做的总功:W总= = =800J,由W=Fs可得,拉力的大小:F==400N.
点睛:(1)他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和自己的体重相等,又知道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根据p= 求出对地面的压强;(2)在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既要考虑到它的省力情况,还应注意动力的施力方向;(3)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h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Gh求出有用功,利用η= ×100%求出总功,利用W=Fs求出拉力的大小.
18.(1)400 N (2)6.4×104W(3)3.24×108J 75%
【详解】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汽车速度增大为原来的3倍,则阻力增大为原来的9倍(9=32 );速度增大为原来的4倍,则阻力增大为原来的16倍(16=42 );即汽车所受的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当汽车的速度为20m/s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0m/s时阻力的22 =4倍,则此时的阻力Ff =4×100N=400N,所以漏填的数据应为400N;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该车以40m/s的测试速度匀速行驶时,阻力Ff ′=1600N,因为匀速行驶,所以此时的牵引力:F牵 =Ff ′=1600N,牵引力的功率:P=F牵 v=1600N×40m/s=6.4×104 W=64kW;
(3)当该车以30m/s的测试速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F牵 ′=Ff ″=900N,
牵引力做的功:W牵 =F牵 ′s=900N×360×103 m=3.24×108 J,
已知“电动汽车配备容量为120kW h的锂电池”,则汽车消耗的电能:
W电 =P电 t=120×103 W×3600s=4.32×108 J,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η=W牵/W电×100%=3.24×108J/4.32×108J×100%=75%
19.(1)2.4J ;(2)62.5% ;(3)
【详解】
(1)由图甲知道,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2h=2×0.5m=1m,由图读出拉力F=2.4N,拉力做功:W总=Fs=2.4N×1m=2.4J;(2)有用功:W有=Gh=3N×0.5m=1.5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20. 匀速 83.3% 增大
【详解】
(1)[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反映了拉力的大小。
[2]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承重绳子的股数为n=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则
由于重物有3股绳子承担,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3h=3×0.1m=0.3m
总功
W总=Fs=2.4N×0.3m=0.72J
滑轮组机械效率
=×100%≈83.3%
(2)[3]整个滑轮组保持不变,不计绳重与摩擦,则使用该滑轮组时额外功不变;因为对重物做的功为有用功,增加重物的重力,有用功增加,机械效率会增大。
21. 改变力的方向 80 80 80%
【详解】
(1)[1]图中B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因此它是定滑轮,其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2]因为物体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处的拉力
FA=f=80N
(3)[3][4]由图可知,n=2,已知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1m/s,滑轮组在10s内做的有用功为
W有=fs=fvt=80N×0.1m/s×10s=8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