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2 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分辨出讲话的人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2.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 1 金属管做的传音筒, 有图 2 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 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 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甲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甲声源比乙声源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
3.“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 )
A.都是音调高 B.都是音调低 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低,响度小
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成语“低声细语”和“震耳欲聋”所描述声音的特征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以相同的力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瓶的音调最低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h瓶的响度最大 D.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6.如图,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7.某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小木棍敲打“水瓶琴”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 )
A.响度、音色 B.音调、音色
C.音调、响度 D.音调、响度、音色
8.如图,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 )
A.甲实验中,正在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
B.乙实验中,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声音连渐变小
C.丙实验中,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
D.丁实验中,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声音不同
9.小明和小华读出a、o、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响度
11.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12.生活中有“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现象。根据声音可以判定是谁在说话,这是利用了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二、填空题
13.一只蝴蝶10s内振翅60次,它振翅的频率为______,这样的频率是在表格中_____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类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类别 大象 狗 人类 海豚 蝙蝠
听觉频率/Hz 1~20000 15~50000 20~20000 150~150000 1000~120000
14.小宇同学喜欢听歌,根据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______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______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指利用声音获得身体______ 的。
16.有一音乐盒如图所示,由滚筒、音板等组成,滚筒转动时,上面突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使它______发声;金属条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越高”或“越低”);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三、综合题
17.在病人去看病时医生总是先用听诊器听听病人的心跳等,若发现问题医生建议病人用心电图仪做心电图(如图)。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试求:
(1)医生在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______,使声音的______增大些;医生通过听诊器判断心脏的好坏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可推知这台心电图仪的走纸速度为多少mm/s?( )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min?(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
一般的录音是单声道的。用一个拾音设备把各种声音记录下来,综合成一种音频电流再通过处理后由扬声器发出。这时我们只能听到混合的乐器声,而无法听出每个乐器的方位,即声音缺失了原来的空间感。用两个拾音器并排放置,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由这两个拾音器共同拾取,然后产生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当声源不在正前方时,声源到达两拾音器的路程不一样,因此,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立体声在播放时,至少必须有两个音箱或耳机放音。
(1)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______不同和______不同;(音调/响度/音色)
(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_____;(正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右后方)
(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一只耳朵也会产生双耳效应
B.单声道录音和放音也可以还原交响乐队中个演奏者的方位
C.将两只耳机的位置对调,听到的立体声效果会受到影响
D.电影院里,单个音箱(扬声器)无法实现立体声播放
(4)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__;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如图,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0.204m,声速为340m/s,开始声源在两耳连线上,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a从0°增大到180°,甲图中,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为______s,下列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与夹角a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______。
A.B.C.D.
19.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弦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____.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可以改变_____.
20.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当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这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______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______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如图丙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发声的不同,此过程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______的关系。
21.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
A.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________,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_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________(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从实验现象结合科学方法的运用,________(填“可以”、“不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音色与发声体有关,“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分辨出讲话的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B
【详解】
A.甲、乙、丙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路径相同,传播介质也相同,所以传播速度也相同,根据可知,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时间一样,故A错误;
B.由图2甲丙的波形图可知,甲、丙两声音振动的幅度相同,声音响度相同,故B正确;
C.金属管是中空管,所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通过两种介质传播:金属管和管内空气,故C错误;
D.由图2甲乙的波形图知:甲、乙两声音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次数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女高音”的“高”是指音调的高低;“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响度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低声细语”是指讲话声音很小,即响度小;“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能把耳朵振聋一样,即响度很大,所以这两个成语都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主要是玻璃瓶振动产生的;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从左往右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越来越慢(即振动频率越来越低),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低,即a瓶的音调最高,h瓶的音调最低;敲击的力度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综上所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则水的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故选B。
7.A
【详解】
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材料相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若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瓶内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不同;所以可能具有相同的响度和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
A.甲实验中,由纸屑的跳动可以说明喇叭纸盆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喇叭的纸盆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故A符合题意;
B.乙实验中,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声音连渐变小,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实验中,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丁实验中,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音调不同,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
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故B正确;
C.“轻声细语”指的是说话的声音小,是降低声音的响度,不是降低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用于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根据题意的描述,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都是指对于音色的描述。
故选B。
12.D
【详解】
闻声音能判定人,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6Hz 大象 不能
【详解】
[1]频率指的是物体在1s内所振动的次数,蝴蝶振翅的频率为
[2]由表格数据分析知,蝴蝶振翅的频率在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3]因蝴蝶的振翅频率不在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人类不能这到这种声音。
14. 音色 响度
【详解】
[1]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小宇同学喜欢听歌,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
[2]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即减小声音的音量。
15. 空气 变高 信息
【详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所以,人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当向保温瓶中注水时,瓶中水越多,振动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高,所以,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望、闻、问、切”中的“闻”即是指通过听声音获得信息。
16. 振动 越高 响度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滚筒转动时,上面突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使金属条振动发声。
[2]金属板切割出的金属条材料相同,长短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7. 分散 响度 信息 25mm/s 75次/min
【详解】
(1)[1][2][3]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医生通过听诊器判断心脏的好坏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4]已知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t=1s,通过甲图可知,每隔1.5s,走纸距离是25mm,所以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故这台心电图仪的走纸速度为25mm/s。
(3)[4]已经求出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25mm/s,由乙图可知,相邻两波峰的间距为20mm,故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
乙的心率为
故乙的心率为75次/min。
18. 响度 音色 左后方 D A 6×10-3s B
【详解】
(1)[1][2]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响度及音色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2)[3]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左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左耳,然后才传到右耳,则声源可能在人左后方。
(3)[4]ABD.要想录制立体声,至少要两只话筒,并用两个声道播放。声源处不同位置放的话筒越多,观众四周对应的扬声器越多,声音通过话筒、扬声器传到观众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的差异也就越明显,听到的立体声效果就越好。故D正确,AB错误;
C.将两只耳机的位置对调,听到的立体声效果不会受到影响,故C错误。
故选D。
(4)[5]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
BCD.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都是利用双耳效应,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6][7]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为0°时,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
当夹角为90°时,声源到两耳的距离相等,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为零,当夹角为180°时,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
故选B。
19. 低 控制变量法 音调
【详解】
(1)小李在实验过程中,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2)在探究音调跟弦的长短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控制粗细和松紧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在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弦的长短,改变弦的音调.
20. 振动 振幅 空气 不能 频率
【详解】
(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由于音叉振动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当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根据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左右音叉之间有空气,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硬纸片划过的速度不同,硬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从而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1. C 减少 不变 变小 还能听到微弱的 可以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在利用真空铃实验进行探究时,运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详解】
(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故选C。
(2)[2][3][4]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而手机发出的声音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小明听到手机声音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小。
(3)[5]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
[6]由此现象可以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