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0 10:5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图所示各种自然现象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 B.草木结露
C.晨间浓雾 D.松枝凝霜
2.物态变化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图中吸放热规律与其余不同的物态变化是(  )
A.雾凇形成
B.白露沾草
C.冰雪消融
D.霜满枝头
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草叶上形成“露珠”
C.湖水结冰
D.草叶上形成“白霜”
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到的现象,其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是(  )
A.甲图,通常情况下,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罐内
B.乙图,舞台上的缥缈的云雾是由于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丙图,气温骤降时,给橘子喷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橘子冻伤
D.丁图,夏天扇风扇,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
5.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
C.山间形成“白雾” D.草叶上的白霜
7.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A.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的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汽化放出大量的热
B.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
C.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重,是因为出冷库时空中的水蒸气在肉表面液化成霜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蒸发所致
9.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0.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露似珍珠月似钩”: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1.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凝固现象,形成在窗玻璃的内侧
B.“冰花”是凝固现象,形成在窗玻璃的外侧
C.“冰花”是凝华现象,形成在窗玻璃的内侧
D.“冰花”是凝华现象,形成在窗玻璃的外侧
12.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13.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熔化 B.盛夏,山野里的大雾——汽化
C.深秋,路边小草上的薄霜——凝固 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凝华
14.对下面几幅图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
1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
B.铁矿石在炼钢炉里变成铁水是熔化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利用降低温度的方式将气体变为液体,此过程吸收热量
D.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汽化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
16.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___________(填“内”或“外”)侧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___________现象。
17.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船返回时将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就显得十分重要。有一种非常有效的降温方式叫“烧蚀防热”,它的做法是:在飞船表面涂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对上述过程,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______过程。
18.(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后,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关于霜的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干冰升华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
B.干冰熔化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固而成;
C.干冰汽化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
D.干冰升华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固而成。
(2)另外,还可以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
19.干冰的制取方法是将气态的CO2加压降温处理直接变成固态CO2,该过程的物态变化是_____;干冰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干冰_____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20.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_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三、综合题
21.由于今年春季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影响,这些天“回南天气”特别严重,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家里的墙壁和地板,课室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关于这些“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
A、它出现在玻璃的内壁 B、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C、“水”的出现是汽化现象 D、“水”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2)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
(3)物态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______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______ (填物态变化).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
23.2016年10月17日,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展开了为33天的太空之旅。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1)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_______。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后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请你举出一个生活或生产技术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节环境温度的例子______。
24.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1)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吃冰棒解热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2)分析“简易冰箱”增强制冷效果的两个措施是:
①______;
②______。
25.由于今年春季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影响,这短时间“回南天气”特别严重,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家里的墙壁和地板,课室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关于这些“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题);
A、它出现在玻璃的内壁
B、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C、“水”的出现是汽化现象
D、“水”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2)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______;
(3)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
(4)物态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人工降雨时用小导弹把干冰发射到高空,干冰在云层中散开,利用干冰______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冰粒遇到暖气就______变为雨水最终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26.观察电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例如:打开冰箱上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状水珠。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块,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除此之外,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再打开电冰箱下边冷藏室的门,见到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这些水正流到冰箱底部的容器内。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冰箱内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并在表中记录下结果。
编号 观察到的现象 物态变化
1 打开电冰箱上面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白气”
2 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
3 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
4 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
5 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
6 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草木结露是液化现象,向外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向外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向外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
雾凇和霜属于固态物质,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白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冰和雪都是固态,消融后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通常情况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罐内,故A不符合题意;
B.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气温骤降时,果农给橘子喷水,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橘子的温度不会降得太低,能避免橘子被冻坏,故C符合题意;
D.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甲状态到乙状态需要放热,乙状态到丙状态需要吸收热量,而丙状态到甲状态又要吸热,可以判断甲状态气态水蒸气,乙状态是固态冰,丙状态是是液态水,乙状态到丙状态会发生熔化。
故选B。
6.D
【详解】
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房檐下的冰挂的形成,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错误;
C.雪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的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之后液化放出大量的热,造成二次烫伤,故A错误;
B.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液化过程中要放热,故B正确;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冻肉上凝华成霜(或液化成水滴),导致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重,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是液态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水蒸气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A.雨是水蒸气(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A不正确;
B.雪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不正确;
C.露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不正确;
D.霜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冬天,室内温度较高,室外温度很低,“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
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
A.冰封的湖面解冻,是冰吸热熔化成水,故A正确;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山野里的大雾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小水滴会聚形成,故B错误;
C.深秋,温度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放热凝华成冰霜,附着在小草上,形成肉眼可见的霜,故C错误;
D.冰冻的衣服变干,衣服中的水直接变成了水蒸气,这叫升华,故D错误。
故选A。
14.D
先要根据图反映的情景,说出每幅图观察到的现象。然后结合物态变化过程给予解释说明即可。
【详解】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故A错误;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熔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5.A
【详解】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A正确;
B.铁矿石在炼钢炉里变成铁水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故B错误;
C.液化石油气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气体变为液体,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16. 内 凝华
【详解】
[1][2]冬天室外的温度往往降到0℃以下,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上,这就是所看到的“冰花”。
17. 熔化 汽化 升华 吸热
【详解】
[1][2][3]飞船表面的高分子固体材料在吸收热量后可能从固态变为液态—熔化,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也可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所以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4]熔化、汽化、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都需要吸热,能够防止飞船在高温下烧坏。
18. A 液化
【详解】
(1)[1]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使得铝罐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是凝华,故选A。
(2)[2]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液化成为小水滴。
19. 凝华 升华吸热 液化
【详解】
[1]将气态的CO2加压低温处理变成固态CO2,是气态变为固态,即发生凝华现象。
[2][3]干冰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吸热,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为气态时吸热,降低了周围的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则会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20. 升华 凝华 熔化
【详解】
[1][2][3]人工降雨的过程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21. B 春季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窗、黑板和地板上造成的 升华 汽化
【详解】
(1)“水”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黑板和地板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会附着在玻璃窗的外侧;故选B;(2)课室内潮湿甚至“出水”,春季的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窗、黑板和地板上造成的;(3)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最终形成降雨;风速会加速汗液的蒸发(汽化),利用蒸发吸热降温.
【点睛】
(1)根据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可知它们是液态的小水滴,再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结合南方春季气候的特点作出合理的解释;(2)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2. 水蒸气 凝华 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详解】
(1)[1][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
(2)[3]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4]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不能对比验证,故不能验证猜想。
23. C 吸热 汽化 液化 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降雨
【详解】
(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而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C。
(2)[2]液体水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可以有效降低周围环境和发射架温度。
[3][4]白汽产生的过程中先是液体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液化成液体小水滴而形成的。
[5]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打入云层,云层是由水蒸气和固体尘埃颗粒等组成,干冰进入云层吸收热量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云层释中的水蒸气释放热量后液化成液体水后落下形成雨。
24. B 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 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
【详解】
(1)[1]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汽化)吸热来给食物降温的。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利用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2]首先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制冷效果更好;
②[3]其次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制冷效果更好。
25. B 见解析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升华 凝华 熔化
【详解】
(1)[1]“水”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黑板和地板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会附着在玻璃窗的外侧;故选B。
(2)[2]春季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窗、黑板和地板上,形成这些“水”。
(3)[3][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5][6][7]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26. 液化 凝固 升华 凝华 蒸发 液化
【详解】
1、“白气”是小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是鱼、肉中的水凝固成冰的缘故;
3、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是冰升华成水蒸气;
4、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5、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是蔬菜、水果中的水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6、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流出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