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1 光的折射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
B.杯弓蛇影
C.海市蜃楼
D.长虹饮涧
2.2021年11月19日傍晚,天宇近600年最长月偏食展撼登场。月食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的倒影
B.用透镜取火
C.用日晷计时
D.
美丽的霞光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碗中“折筷” B.幕上“手影”
C.湖面“塔影” D.雨后彩虹
4.如图所示,能正确解释“岸边的人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天边彩虹 B.镜中小狗
C.镜下字迹 D.地上影子
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灯与墙的距离不变,手与灯的距离越近,手的影子越小
B.图乙: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丙: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D.图丁:由于光的折射,渔民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上方才能叉到鱼
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水中倒影
C.色散现象
D. 日晷
8.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是,人们就可以看到它——光的折射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了——光的反射
C.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反射
9.用鱼叉直接刺向水里的鱼往往刺不到鱼,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0.光的色散实验不仅表明了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不同色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不同。如图所示,相距很近的两束平行的红光和紫光,间距为d,斜射到较厚的玻璃砖的上表面,并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则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
①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大于d;
②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小于d;
③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等于d;
④两条出射光线不再平行。
A.②③④ B.② C.③④ D.①②③
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山的“倒影”
B.日食
C.汽车观后镜
D.水中“折”笔
12.下列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① 海市蜃楼
②日环食
③筷子上折
④鸟的倒影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小江家新买了一个鱼缸,他和妹妹从鱼缸的斜上方观察水中的小鱼,他们观察到小鱼的位置比小鱼实际深度要______(选填“深”或“浅”)一些;在观察过程中,他不小心将衣服弄湿了,妈妈让他把衣服放在暖气片上晾晒,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来加快衣服上的水分蒸发。
14.九寨沟“镜海”的湖面平静如镜,站在湖边你能看到“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奇特美景。这里,你所看到的“鸟”是光的______形成的,“鱼”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前者是个______像,后者是个______像。(后两空均选填“虚”或“实”)
15.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___一些;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______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_____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____弯折了;
16.如图所示,岸上的小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所形成的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小树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照到小树上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进入了水中。
三、综合题
17.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1)经过多次实验得到光的折射规律,请根据该规律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______
(2)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______。
A 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改变
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
18.一束从A点发出的激光射入盛有水的杯中(如图所示),在杯底B处形成光斑,请做出光斑形成的大致光路图,________光斑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会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19.如图甲所示,从游泳池里出来的小明向下看,感到池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______,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小明在岸上B点观察池底A点的光路图___________.
20.在桌面上固定一个激光器,发出一束红激光射向玻璃砖,如图所示。
(1)画出红激光在玻璃砖左表面的反射光,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 )
(2)画出红激光进入玻璃砖和射出玻璃砖后的折射光。
( )
(3)不改变激光的位置,只把玻璃砖向左移动,墙壁上的光斑将会 ______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21.舞剧《千手观音》是在广为流传的千手观音故事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演绎了一段极具寓言色彩的故事.图为由张继钢担任编剧、编导的大型舞剧《千手观音》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时的剧照.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____的缘故.
(2)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_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名称)
(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凿壁偷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
B.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偏折所致,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长虹饮涧,属于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
A.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透镜取火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日晷计时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大致判断时刻,影子的形成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霞光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A.碗中“折筷”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光线在界面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时光线照射不到的位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湖面“塔影”即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彩虹是太阳光在经过空气中的水雾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色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岸边的人看到水中鱼”,是鱼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人眼,人逆着光线看到的是位于水中鱼正上方的虚像。
A.由A光路图可知,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A符合题意;
BD.光路图为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BD不符合题意;
C.光路图为光由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即沿法线射入,方向不改变,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空气中会有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当光线经过时,光就会出现折射现象,在光的折射过程中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折射角度不相同,就形成了彩虹,故A不符合题意;
B.镜中小狗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小水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所以镜下字迹利用了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A.灯保持静止,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手与灯的距离越近,手的大小不变,墙的位置不变,手的影子越大,故A错误;
B.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属于漫反射,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
C.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由于光的折射,渔民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所以渔民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 ,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白光是复色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折射后各色光分散开,发生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日晷是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
A.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是,人们就可以看到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空气不均匀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游泳池水看上去变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时,由于小孔成像在地上形成的实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水中鱼反射的的光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每条单色光入射到玻璃砖后最终折射出来的光线都与初始入射光线平行;
紫光由于波长短,频率大,偏折能力强,所以紫光最终出射光线比红光出射光线向左平移的要多,即平行光线间距会缩小。
故B正确。
11.D
【详解】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而形成的,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的作用,扩大视野,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看水中的铅笔好像折断了,这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①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②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③筷子上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④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属于光的折射的是①③。
故选B。
13. 浅 提高温度
【详解】
[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2]加快蒸发的方法有:提高温度;增加空气流通速度;扩大表面积。加快物体把衣服放在暖气片上晾晒干的更快,是通过提高温度的方式加快蒸发。
14. 反射 折射 虚 虚
【详解】
[1][3]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表面时,会有一部分光被介质表面反射回原介质中,这种传播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由题意可知,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水中的“鸟”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2][4]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人看到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5. 高 浅 高 错位 上
略
16. 反射 虚像 折射
【详解】
[1][2]岸上的小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虚像。
[3]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倒影”看起来比小树本身“暗”一些。
17. D
【详解】
(1)[1]光从空气斜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2)[2]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来自于铅笔(水下铅笔部分)的光由水中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人们看到水下铅笔向上弯折的部分只是铅笔的虚像。
故选D。
18. 光的折射 右
【详解】
[1][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会向法线偏转,折射光线照射到B点处,光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如图所示:
[3]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于液面升高,折射点会向右移动,故光斑会向右移动,如图所示:
19. 浅
【详解】
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要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向下看,感到池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光路图如图所示:
点睛: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要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使池水看起来变浅;根据光的折射作出光路图.
20. 不
【详解】
(1)[1]在入射点用虚线作出法线,入射角等于90 -60 =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30 ,反射光路如图所示:
(2)在入射点用虚线作出法线,红激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砖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当红激光由玻璃砖射入空气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且此时折射光线与原始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3)光经过平行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不变,只发生侧移,侧移距离与玻璃砖厚度有关,故不改变激光的位置,只把玻璃砖向左移动,墙壁上的光斑将会不移动。
21. 直线传播 升华 振动
【详解】
分析:(1)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人,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舞台上烟雾缭绕,是因为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而生成的小水珠.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1)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2)舞台上烟雾缭绕是使用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形成小水珠飘浮在空中形成雾.
(3)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此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振动,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故答案为(1). 直线传播 (2). 升华 (3). 振动
【点睛】此题是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涉及的知识有光的直线传播、声音的产生原因和物态变化,要注意辨别其应用.难点是要知道舞台上的烟雾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