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C.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不睡觉,都要守岁。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和心情了。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万象更新,鸟语花香,一切都是生机盎然的样子。
B.国庆节前夕,大街上张灯结彩,五光十色,一派热闹的景象。
C.李纲同学聪明灵活,两面三刀,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D.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同时也是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娴熟(xián)蝈蝈(guō)瞻仰(zhān)燕山(yān)
B.缰绳(jiāng)抽噎(yē)瞟见(piāo)犬牙(quǎn)
C.沧凉(chāng)宪兵(xiàn)黑莓(méi)彻底(cè)
D.鸿鹄(hú)娱乐(wú)咔嚓(kā)獠牙(liǎo)
4.下列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B.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C.“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回味的书。
D.“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店铺(pù) 间断(jiān)
B.分外(fēn) 万不得已(yǐ)
C.搅和(he) 娴熟(shú)
D.亲戚(qi) 响彻(chè)
二、填空题
6.拼一拼,写一写。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chū xún( )就开始了。áo( )腊八粥、泡腊八suàn( )、用zhēn( )子、lì( )子等做成的zá bàn( )、买fēnɡ zhenɡ( )、放biān pào( )、ɡuànɡ miào huì( )……这活动真是一个连着一个。
7.比一比,再组词。
宵( ) 醋( ) 眨( ) 饺( ) 拌( )
销( ) 腊( ) 泛( ) 较( ) 伴( )
三、语言表达
8.小练笔。
过年就是贴对子,红红火火的,把祝福和吉祥带回家。过年就是吃饺子,白白胖胖的,把温馨和团圆带回家。过年就是放鞭炮,花花绿绿的,把喜庆和欢乐带回家。过年就是_____,_____的,把_____带回家。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 啷 啷地大响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0.文段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11.用“_____”画出文段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讲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写一副自己搜集的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3.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15.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还要( )。
16.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___________
17.“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
18.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 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20.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____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略
2.C
略
3.A
略
4.B
【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回答此题,要 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A.“彩排”要加双引号,因为并不是真的彩排,这里是突出强调,代表有特殊的含义。
C.“《鲁宾逊漂流记》”是书的名字,要加上书名号。
D.“不要多嘴”是法官说的话,并且怒气冲冲,所以要加叹号,即“不要多嘴!”,后面“狠狠地拍了几下”是对动作的描述,用句号即可。
5.D
略
6. 初旬 熬 蒜 榛 栗 杂拌 风筝 鞭炮 逛庙会
略
7. 元宵 米醋 眨眼 饺子 拌菜 销售 腊月 广泛 比较 伙伴
略
8. 走亲戚 高高兴兴 浓浓的亲情
略
9. 这次中秋节,除了在外当兵的叔叔没回家,其他人都回来了。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会议室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大钟大响起来。
略
10. 北京的春节 老舍
11.除夕真热闹。讲了做年夜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内容。
12.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识记。
语段选自《北京的春节》,这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
11.
考查了如何找中心句。
本段主要写了人们是如何过除夕的。故中心句式本段首句“除夕真热闹。”
从“家家赶做年菜;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贴好红红的对联;贴好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可知,将了除夕人们做年夜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内容。
12.
考查了对对联的积累。结合课内外对联的积累。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13.除夕真热闹。
14.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15. 年菜 新衣 对联 年画 鞭炮
团圆饭 守岁
16.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7. 初一的情景 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18.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孩子们逛庙会;老年间赛骆驼。
19.详写
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0.热闹、隆重
13.
考查中心句。
注意中心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
仔细阅读第一段,主要描写了除夕人们的热闹的活动,可知是围绕“除夕真热闹。”来写的。
14.
考查句子理解。
画线句子利用对比反映了除夕的热闹与初一的安静。反应了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15.
考查信息提取。
由原文“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进行概括即可。除夕的主要活动有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16.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可知,找出描写元旦的相关语句即可。
由原文“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可知初一的光景。
17.
考查词语理解。
“光景”是风光、景象的意思。文中指的是初一的情形。
截然不同,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在文中指的是初一和除夕的光景不一样。
18.
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由原文“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可知,第三段写了男人们拜年,女人们接待客人、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表演者们比赛。简要概括其活动即可。
19.
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
文中关于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属于详细描写。
详细描写可以让写作的重点突出,让读者们全面了解北京的春节具体的民俗活动,体现其热闹的氛围,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0.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表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隆重。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