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2:2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艺术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鲁迅―《愚公移山》 B.徐悲鸿―《黄河大合唱》
C.郭沫若―《阿Q正传》 D.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2.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得住脚的重要基石,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依次经历了( )
①洋务运动时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 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下列属于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措施的是( )
A.废除科举制 B.创立京师同文馆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创立福州船政学堂
4.他以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如下图是他的作品《愚公移山》(局部)。这位画家是( )
A.周立波 B.齐白石 C.徐悲鸿 D.赵树理
5.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4年
书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 《民族英雄诗话》、《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三民主义,进行辛亥革命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追寻革命足迹,感受长征精神 D.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6.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标志
①废除八股文 ②废除科举制度 ③兴办学堂 ④统一全国学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
C.留学生缺对日本的正确认识 D.清政府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
8.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9.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总工程师是
A.魏源 B.詹天佑 C.侯德榜 D.严复
10.商务印书馆秉持“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不仅会集了严复、蔡元培等最耀眼的“员工”阵容,更推出冰心、巴金等一大批日后中国文坛上的巨星,成为当时“中华文化的大本营”。下列对商务印书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最早创办专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B.创办了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C.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
D.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1.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郭沫若——《狂人日记》 B.矛盾——《子夜》
C.巴金——《家》 D.老舍——《骆驼样子》
12.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发明的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及新的文化生活传入中国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符合史实的是( )
A.1913年,人与人见面行握手礼
B.1921年,王阳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C.1919年,张玉祥通过《申报》了解北京学生运动
D.1920年,李刚着中山装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宴会
13.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人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渔光曲》 B.《歌女红牡丹》 C.京剧《定军山》 D.《马路天使》
14.下列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的有( )
①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正式废除科举制 ④创办商务印书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的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茅盾——《子夜》
C.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齐白石——《愚公移山》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还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三指出“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的含义,并分析这一“新陈代谢”对近代社会产生的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翻译外交人才。到1895年,洋务派共创立新式学堂30余所,培养了一大批包括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新型人才。
材料二:甲午战败后,在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和轰轰烈烈的变法浪潮之下,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科举不除,新学难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根据维新派的建议,提出了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兴办学校,包括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大小书院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堂等措施,到1898年,全国共设立新式学堂185所。
材料三:1904年全国新式学堂才4220所,可到了1905年就陡然增加到8277所,到1910年,已有42696所。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流向农工商、金融、交通等部门,或为各地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新式学堂的学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理论,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西学的影响,成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材料选编自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新式学堂兴起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新式学堂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小二黑结婚》是由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发现了抗战期间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D项正确;《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画作,排除A项;《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创作的,排除B项;《阿Q正传》是鲁迅的小说,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初创办了京师同文馆,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故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依次经历了①②③,C项正确;1995年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④是现代提出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属于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废除科举制是在1905年,排除A;洋务运动时期创立京师同文馆,排除B;创立福州船政学堂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故选C。
4.C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愚公移山》(局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以古代的寓言人物故事作为题材,表现出的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激励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C项正确;周立波和赵树理是作家,排除AD项;齐白石擅长画山水、花鸟、虾等,排除B项。故选C项。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4年抗战,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所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传、介绍民族英雄的书籍,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D项符合题意;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与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相关,排除B项;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并统一全国学制,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说明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留学生接受的哪一思想,排除A项;“排满反清”与留学生缺对日本的正确认识无关,排除C项;甲午战后,中国已经历了戊戌变法的改良道路,光绪皇帝支持变法,清政府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根据材料“《申报》”“《大公报》”“《新闻报》”“文化出版机构”“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等信息可知,近代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这反映出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A项正确;而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变化、外交事业、科技进步等信息,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详解】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B项正确;魏源是《海国图志》作者,不是工程师,排除A项;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排除C项;严复翻译《天演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讨伐封建主义,思想深刻,语言犀利。郭沫若的代表作是《女神》。A项符合题意;《子夜》是矛盾的作品,排除B项;《家》是巴金的作品,排除C项;《骆驼样子》是老舍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因此现象不符合史实的是“1921年,王阳赴京参加科举考试”。B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穿中山装;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ACD项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3.C
【详解】
据所学知识,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定军山》,C项正确;赵丹、周旋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渔光曲》、《马路天使》等经典影片,排除AD项;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歌女红牡丹》,排除B项。故选C项。
【点睛】
14.A
【详解】
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创办京师大学堂、正式废除科举制都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在教育方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①②③符合题意;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不属于教育方面,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作品,与齐白石无关,D项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ABC项中的对应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6.(1)特点:注重培养近代实用人才;侧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翻译日本书籍尤其是社会科学类书籍大幅增多。原因: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洋务运动的推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刺激;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影响等。
(2)含义:新式的专业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知识分子。作用:满足了近代社会对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要。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还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材料二中翻译日本书籍的数据情况,从注重培养近代实用人才;侧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翻译日本书籍尤其是社会科学类书籍大幅增多等角度进行概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洋务运动的推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刺激;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2)含义:根据材料二中“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式的专业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知识分子。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满足了近代社会对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
17.(1)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速,传统的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统一了全国学制,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机构的设立,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有利于促进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详解】
(1)根据材料中“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根据维新派的建议,提出了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兴办学校,包括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大小书院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堂等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速,传统的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1905年,在中央设立学部,主管全国的教育事务,到1906年,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学部,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中“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流向农工商、金融、交通等部门,成为各地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此外,新式学堂的学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理论,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西学的影响,成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新式学堂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有利于促进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