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以下选手不是来自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
A.云南白族选手 B.广西壮族选手 C.宁夏回族选手 D.新疆维吾尔族选手
2.乐山市有11个区县,其中 “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的设置与我国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有关,这一政治制度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人口的70%左右。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这与我国制定的哪一政策有关?( )
A.精准扶贫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改革开放
4.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优越性包括
A.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有利于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C.有利于保留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等长期不变 D.有利于加快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经济开发速度
5.广东省内3个民族自治县,2019年开始“粤省事”平台新增少数民族特色服务和少数民族旅游服务专区,提供旅游信息查询、多个民生事项便捷办理等服务。这一举措旨在促进( )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族共同繁荣 C.加强民族融合 D.实行多党合作
6.根据国务院规定:“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自2017年起广西“三月三”被定为法定节日,这说明广西实行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改革开放政策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国策
7.作为青藏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西宁火车站的变迁见证了西宁的巨大发展。从绿皮火车到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再到高铁的方便快捷,西宁人出行条件不断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国家统一领导 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共同繁荣发展
9.邓小平说:“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盟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能使各少数民族自由选择社会制度
B.使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保证了国家统一
C.使各少数民族完全自治,促进民族团结
D.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10.1952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为46.5亿元,到2014年,增长到1352.3亿元。“增长”的原因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2.我国最早设立的自治区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普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3.“……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优惠政策 B.西部大开发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的政策
1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5.1949年通过的《□》,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应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综合题
16.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 2008年3月14日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起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
②你认为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障是什么?
(3)材料三①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②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17.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给中央决策者们错误的信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可能即刻到来。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它取得了哪些成就?请你列举其中的两项。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2)材料二中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指的是谁?一九七九年和一九九二年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这不但对这两个地区人民有利,而且对于全国也有利。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容许个别小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4)材料四中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利在哪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到1998年,全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5个自治权和30个自治州和120 个自治县,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详解
根据材料 “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设置的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D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奋斗,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结合材料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可知,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B项正确;精准扶贫主要是针对贫困居民而言,谁贫困就扶持谁,不是针对整族脱贫的,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不是针对少数民族的,C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其最终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现代化,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了人民的权利,更加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积极性,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外资金技术无关,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客观上可能客观上利于经济发展,但最大的优越性是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了人民的权利,更加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体现了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B项正确;材料与人民当家作主、民族融合及多党合作的说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故A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对内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和对外建立经济特区等开放,故B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国策是针对澳门、香港和台湾问题设定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强了对青海、西藏的建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出行条件不断改善,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五计划揭开了我国工业化的序幕,一国两制是为实现祖国统一,排除ABC三项。选D项。
8.A
【详解】
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排除B项;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繁荣发展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排除CD项。故选A项。
9.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故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旧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而非宪法和法律,排除B项;“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等,均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错误。故选D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D项正确;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排除A项;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排除B项;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区,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3.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可知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民族区域优惠政策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部大开发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4.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这些都有利于民族团结,所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5.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通过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198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于1954年,此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存在,排除A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变革土地所有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2)①达赖集团制造的拉萨暴力事件是分裂祖国的行为,必定不会得逞;②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行使民族自治权,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3)①清朝;②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并监督达赖和班禅圆寂后的转世程序。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可知反映的是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入藏,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结合所学知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2)依据材料二“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和所学知识,达赖集团制造的拉萨暴力事件是分裂祖国的行为,必定不会得逞。要保障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要坚持党与中央政府的领导,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通过行使民族自治权,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3)依据材料三图片金瓶掣签可知,反映了清朝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设立金瓶掣签制度,监督达赖和班禅圆寂后的转世程序。
17.(1)1953年——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青藏,成藏,新藏公路通车等(其中答道两列就得分)
(2)邓小平经济特区的建立,南方谈话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4)一国两制,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
【详解】
(1)据所学可知,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取得了巨大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2)依据“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设立经济特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依据“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保障了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4)根据材料四“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国两制制度,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有利于保证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对于全国也有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有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