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到1930年,苏联基本消除了私营企业。这一变化表明苏联调整了
A.国家发展战略 B.科技创新计划
C.国防建设部署 D.农业发展策略
2.20世纪30年代,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A.实行计划经济 B.工业生产落后
C.经济比例失调 D.生产不计成本
3.某学者指出: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一旦落后,就必然挨打,甚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材料表达了(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B.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C.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D.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
4.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在此背景下,苏俄决定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5.下面的示意图是某学生梳理、绘制了《苏俄(苏联)经济发展史》,其中“政策②”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工业化建设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新经济政策
6.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这一成就取得有关的是( )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7.1921年春,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苏维埃政府作出了政策调整,由此
A.俄国退出一战 B.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C.列宁领导十月革命 D.开展农业集体化
8.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
A.实行计划经济 B.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C.产品质量低劣 D.资源消耗严重
9.到1925年,苏联共有股份制公司191家,其中国有股份制公司61家,私营公司34家,合作公司64家。这些公司的开办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
10.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计划 B.强化经济建设的行政干预
C.消灭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强调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
11.到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从进口机器设备的国家变成了生产机器设备的国家;出现了航空、拖拉机、电力、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苏联(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D.建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12.1921年,苏俄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二、综合题
13.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给世人留下许多经验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围攻”所采取的政策并简述这一政策的内容。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摘编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第二个五年计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工业化之路”的主要措施及成就。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联式经济模式”存在的弊端。
14.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各国所走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又有共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写出与图1相关的历史事件。图2画面体现了明治维新的哪一措施?请归纳这两个图片所示内容的共同影响。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1953年《人民日报》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中共十三大报告(1987年) 第一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阶段,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十九大(2017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不同时期现代化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人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美国文明迅速崛起成为最强大、最具有实力的文明,而西欧诸国的文明却因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而有所衰落。从俄罗斯兴起了苏维埃文明,与西欧的工业化、现代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初期美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苏维埃文明工业化与西欧工业化、现代化所走的道路有何不同?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由于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式,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摘编自岳麓版九上历史教参
材料二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华书局九下历史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改革”,是参照隋唐制度进行的。那么,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它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1688年后议会与国王确立了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3)依据材料三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社会变迁取得巨大成就的共同经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题干“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到1930年,苏联基本消除了私营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新经济政策时利用商品、货币、市场的关系发展经济,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起,苏联逐渐抛弃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走上了计划经济的轨道,因此,从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到1930年,苏联基本消除了私营企业表明苏联调整了国家发展战略,A项正确;私营企业是否存在与科技创新计划、国防建设部署、农业发展策略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2.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国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包括纽扣物价这样的小事情。价格的统一,体现了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A项正确;工业生产落后、经济比例失调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C项;生产不计成本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
根据材料“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一旦落后,就必然挨打,甚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结合所学可知学者认为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当时苏联国内工业落后,经济实力不强,必须进行工业化建设,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排除A项;苏联工业化开始的时间是1926年,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不符题意,排除;苏联模式是指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强攻的办法”指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失败后,苏俄在列宁领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实施的政策,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措施,排除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8年到1920年,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排除A项;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进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于是,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从1926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随着工业化的建立等苏联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苏联模式。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实行,与两个五年计划无关,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苏维埃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1917年俄国退出一战,排除A项;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国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包括纽扣物价这样的小事情,都是价格统一的,说明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未在题干中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9.B
【详解】
依据题干“国有股份制公司61家,私营公司34家,合作公司64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出现了国有股份制公司61家,私营公司34家,合作公司64家的现象,B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是计划经济,A项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是斯大林的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不是苏俄的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使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允许外国和私人资本经营工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这些都是强调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不是高度集中的指令计划和强化经济建设的行政干预,排除AB项;新经济政策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恢复,而非消灭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
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项正确;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是1917年,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农业集体化不符,排除C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题干的“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在1921年还未实行,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在1921年还未实行,排除D项。故选B项。
13.(1)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方面实行固定粮食税制;工业方面规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2)措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重工业迅速发展,苏联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3)弊端: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1)
措施,根据材料“到1921年春天”“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材料中苏俄“围攻”所采取的政策是指新经济政策。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方法,实行经济核算,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2)
措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13年至1937年,工业总产值、机器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电力、煤、钢等位居世界前列,说明这时期苏联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通过两次“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从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3)
根据材料“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统治时期,强调以国家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排斥市场经济,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逐渐失调,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并且消费水平相对低下;根据材料“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可得出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根据材料“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可得出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14.(1)彼得一世改革;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2)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原因: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工业强国的地位;南北战争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的横财。不同:苏联工业化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西欧工业化则是从轻工业开始;苏联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西欧则是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
(1)根据“彼得一世强行剪下守旧贵族的长胡子”可知反映的是彼得一世改革;根据“身穿媳妇举办西洋音乐会的动静大学生”可知体现了明治维新中,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两幅图片所体现的共同影响是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2)根据“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得出,我国不同时期现代化的目标分别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工业强国的地位;南北战争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的横财。苏联与西欧工业化、现代化所走的道路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苏联工业化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西欧工业化则是从轻工业开始;苏联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西欧则是市场经济体制。
15.(1)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标志,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在世界上第一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3)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转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可知,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标志,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可知,1688年后,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在世界上第一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可知,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转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点睛】
材料二以光荣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在近代史上,英国的制度创新所占的历史地位,掌握,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