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河姆渡遗址在( )
A.陕西西安 B.河南舞阳 C.山东泰安 D.浙江余姚
2.我国原始农业在距今约10000年前产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黍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大量发现人工种植水稻遗迹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北京人遗址
3.如图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某景点城市拍到的一所建筑物的照片,认真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历史上最早采用此种建筑样式的远古居民的主要食物种类是
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
4.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亩产稻谷再破千斤,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高位增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下面哪个遗址中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
A.山顶洞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6.农业革会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必然要求农作者定居。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定居后出现的生产生活场景是( )
①人工栽培稻、栗 ②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③靠采集野果为主
④使用磨制石器 ⑤使用农业工具 ⑥居住在固定的房屋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7.“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它)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印证和推测此处“上限”的是( )
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牛耕技术出现
8.判断如图两幅图(1)(2)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
A.半坡人;河姆渡人 B.河姆渡人;半坡人 C.北京人;元谋人 D.元谋人;北京人
9.决定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农作物种植。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B.生产工具 C.劳动技术 D.生活习惯
10.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B.基本形成了“南粟北稻”的种植格局
C.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的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D.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农业工具进行耕种
11.如图中,房屋的不同构造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产工具 C.生活习惯 D.劳动技术
12.以下选项中对下图所示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A.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B.会挖掘木结构水井
C.居住在黄河流域,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D.墓葬随葬品差异较大,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房屋差异的主要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1)根据材料一,“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生活在哪个流域?
材料二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2)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材料三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根据材料三,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北方和南方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15.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着早期人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租糙的石器, 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则装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分别是哪一远古人类?
材料二1930年,考古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陆续发现洞穴遗址有很厚的灰 烬层,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 用和拉制火,并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
(2)材料二认为火对远古人类有哪些用途?学会用火对人类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 义
材料三我国浙江余姚和陕西西安等原始遗址的挖掘和考古充分证明:几万年前,我国先民 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栽培管理,帮助它们生长。这些世界上最早栽培的植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3)生活在材料二中两处遗址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决定其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故大量发现人工种植水稻遗迹的遗址是河姆渡遗址。A项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但是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排除C项;北京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干栏式房屋,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A符合题意;半坡居民种植粟,B排除;小麦不是河姆渡居民时期种植的农作物,C排除;玉米在明朝从国外传入到中国,D排除。故选择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准确解读图片内容。
4.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河姆渡遗址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这是我国先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C项正确;山顶洞人时期还有没有农业, 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种植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题文描述的是水稻种植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的水稻,C项正确;半坡人种植的是粟,排除A项;山顶洞人、北京人均以采集狩猎为生,他们都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D项。故选C项。
6.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定居后开始人工栽培水稻和粟,饲养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活,还有耒耜等农业工具,河姆渡居民住在干栏式房屋中,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符合题意;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是农业栽培,不是靠采集野果为主,③不符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7.B
【详解】
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项正确;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青铜工艺成就属于手工业,与题干信息“农业产生”无关,排除C项;牛耕技术出现出现于春秋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根据图示房屋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A项正确;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元谋人和北京人尚且没有定居的房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南北方农耕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这样就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南稻北粟”生产格局,自然环境是“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0.B
【详解】
距今约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B项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是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1.A
【详解】
分析图片可知前者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后者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造成他们居住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导致房屋的不同构造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根据题目“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C项正确;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木结构水井,排除AB项;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1)半坡人;河姆渡人;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2)气候条件不同。
(1)
根据图一房屋结构和样式,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根据图二房屋结构和样式,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
(2)
对比两种房屋结构和样式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的不同。
【点睛】
14.(1)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长江领域
(2)半坡居民。粟
(3)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会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详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应该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属于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居民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
(2)据材料二“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可知是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已经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会种植粟,并且会制造彩陶。
(3)据材料三“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北方和南方的具体表现有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15.(1)元谋人,北京人。
(2)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和驱赶野兽。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粟和水稻。自然地理环境。
【详解】
(1)根据“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得出是元谋人和北京人。
(2)根据“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可知火对远古人类的用途主要是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和驱赶野兽。学会用火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根据“浙江余姚和陕西西安等原始遗址”可知这两处遗址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为分别是水稻和粟。这两地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两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