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A.青铜树 B.司母戊鼎 C.利簋 D.四羊方尊
2.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B.
C.
D.
3.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它是商王为祭奠母亲而作的祭器,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它是( )
A. B. C. D.
4.下列图片中的文物出土于河南的是
A.莲鹤方壶 B.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毛公鼎
5.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它反映了哪朝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
7.如图为“次”字的甲骨文,呈一跪坐的人张口而有东西溅出口外之状。这是不被嘉许的行为,故有次等的含义。这表明商朝时期( )
A.刑法异常残酷 B.非常注重礼节
C.思想封闭保守 D.文字已经成熟
8.七年级历史课上,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介绍司母戊鼎的资料卡片,卡片上省略号里省略的内容不可能是( )
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因宽大似马槽,当时人叫它马槽鼎。鼎内壁铭文“后母戊”,考古学家因此叫它“司母戊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司母戊鼎是采用“泥范铸造法”铸造的,原材料主要是铜、锡和铅
B.此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C.鼎内的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D.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9.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B.
C. D.
10.我国著名青铜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1986年考古学家又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大量精美青铜器,即使在我国东海渔岛,也发现有青铜器。 这反映出我国青铜器的特点是
A.种类丰富 B.分布广泛 C.工艺高超 D.历史悠久
11.据图可推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精书
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A.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12.下列通过观察右图而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错误的是( )
(幸) 幸就是古代的手拷、脚拷
(执) 把手用“幸”拷起来
(劓) 用刀把鼻子割掉
A.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B.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商朝的甲骨文有象形、会意等多种造字方法 D.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
13.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比文献史料更直观、具体,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主要途经。下列出土的文物,可用于了解( )
图1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图2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3 利簋及铭文
A.文字的演变过程 B.青铜器的制作流程 C.古代农业的发展 D.夏商周的社会状况
14.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野蛮和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门槛,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重大的里程碑。那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西周 B.夏朝 C.商朝 D.东周
15.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史实说法正确
A.商代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约公元前1600年,盘庚建立商朝
D.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西周
二、综合题
16.【文物】
材料一 司母戊鼎图(如图)
(1)材料一中司母戊鼎是哪个时期的青铜器?以司母戊鼎为例,选择一个方面对我国青铜器进行介绍。
材料二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材料三 刻有文字的甲骨(如图)。
(2)结合材料二、三,说一说材料三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的价值。
17.识图题
(1)图中的器物是什么朝代的青铜器?分别叫什么?
(2)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根据图片,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3)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图二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4)居住图一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人类走出洞穴、建房定居,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和西周是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也是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A项正确;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出现于汉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纸本地图出现于汉朝,与商朝无关,排除C项;云冈石窟属于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商王为祭奠母亲而作的祭器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项正确;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之一,但与商王为祭奠母亲无关,排除A项;B项中青铜器是西周青铜器利簋,D项中的青铜器为西周毛公鼎,排除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A符合题意;青铜立人像出土于我国成都平原,B排除;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C排除;毛公鼎出土于陕西,D排除。故选择A。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B项正确;夏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排除A项;西周、春秋在商朝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6.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饮酒器“爵”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是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 制渐趋成熟,反映了等级制度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冶炼技术,排除A项;材料与铸造工艺无关,排除B项;宗法体系强调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材料无法反映“宗法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B
【详解】
根据“呈一跪坐的人张口而有东西溅出口外之状。这是不被嘉许的行为,故有次等的含义”可知,材料表明商朝时期非常注重礼节,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刑法是否残酷,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思想封闭保守,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文字已经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C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而材料是叙述有关司母戊鼎的相关内容,所以这个内容放在材料中必须准确说明,不能省略,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有关司母戊鼎的正确叙述,不能省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9.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图A为司母戊鼎,它是世界已知的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的青铜器铸造业的发达,也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半坡原始居民制造陶器,C项文物与夏王朝有关,D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大量精美青铜器,即使在我国东海渔岛,也发现有青铜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是分布广泛,B项正确;ACD项都是我国青铜器的特点,但材料没有强调,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由繁到简,并且前后字形有密切联系,一脉相承。A项正确;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汉字的演变由繁到简,C项错误,排除C项;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A
【详解】
根据图片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商朝的甲骨文有象形、会意等多种造字方法; 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可是从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不包含“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A项错误,符合设问,选A项;BCD项属于从解读能看出的商朝历史信息,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点睛】
13.D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出土于夏朝的二里头遗址。图2“刻有文字的甲骨”能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状况。图3“利簋及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由此可知,题干的文物可用于了解夏商周的社会状况,D项正确;文字的演变过程与“镶嵌绿松石的铜牌”无关,排除A项;青铜器的制作流程与“刻有文字的甲骨”无关,排除B项;古代农业的发展在题干文物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C项。
1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其中,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A项正确;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排除B项;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排除B项;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商朝。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说明商朝青铜器制作技艺高超
(2)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说明商朝青铜器制作技艺高超。
(2)材料三“刻有文字的甲骨”反映的是甲骨文,即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结合材料二“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和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7.(1)商朝;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夏商周
(3)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
(4)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自然条件。
(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详解】
(1)根据图中的器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因此它们都是商朝的青铜器,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四羊方尊。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商朝。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因此图一图二的房屋名称叫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居住图一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因为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这种房屋冬暖夏凉。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因此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走出洞穴、建房定居,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