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2: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它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这些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这说明丝绸之路( )
A.促进了文明交融 B.沟通了世界各地
C.促进了物资交流 D.是由张骞开辟的
2.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
A.加强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交流 B.强化中央对西南边疆的控制
C.推动天山一带与内地融为一体 D.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西汉时开通了丝绸之路如图,这条商路从中国通往
A.西亚和欧洲 B.朝鲜 C.东南亚 D.日本
4.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新的内涵。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A.欧洲 B.长安 C.西亚 D.河西走廊
5.下列史实能够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漠北战役 C.丝绸之路开通 D.建立郡县制
6.下表所列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的交往内容(部分),对这些交往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西传 西域东传
冶铁技术、凿井术、农业生产技术、丝织品及其手工业品等 葡萄酒酿造法、葡萄、石榴、西瓜、黄瓜、胡萝卜、蚕豆、骆驼、驴、骡、汗血马、乐曲、舞蹈、胡服、胡床、琵琶、胡迪等
①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物产 ②使中国被世界普遍认知
③推动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开始于( )
A.秦朝建立 B.张骞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西域都护设立
8.从汉代开始,中国的丝绸和漆器就源源不断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也逐渐传入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改变了世界格局
C.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助推了物种西传
9.一些历史大事通常会产生较为深远的意义影响。以下历史大事与意义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东汉黄巾大起义——导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孙刘曹赤壁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D.北方人大量南迁——使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0.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战国
11.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西汉时西域都护设置 B.东汉时西域都护设置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
12.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能够佐证这一事实的是( )
A.陇西郡的设置 B.张骞通西域 C.西域都户的设置 D.班超出使西域
13.“一带一路”(英文:TheBelt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蓦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B.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C.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14.“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十分恰当,如果说“花”是指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那么“柳”是指(  )
A.解决了汉初诸侯王势力膨胀问题 B.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C.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D.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15.昭君出塞为汉与某一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少数民族指的是( )
A.匈奴 B.氐族 C.羌族 D.鲜卑
二、综合题
16.我校七年级同学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
(1)这条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
材料二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3)“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得益于当时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4)根据材枓三,槪括总结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
——摘编自吴于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图1西汉___路线图
材料三 丝绸从原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 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骞两次出使时长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找出西汉的都城,并给该图1中名称标上最恰当的名称(写在答题卡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中“原产地”指哪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产地”也得到了哪些文明成果?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张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它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这些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丝绸之路沟通了世界各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没有涉及物资交流,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是丝绸之路由张骞开辟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丝绸之路没有实现汉朝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流,排除A项;丝绸之路是商贸和文化往来之路,不是强化中央对边疆的控制,且西域属于西北而不是西南,排除B项;丝绸之路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连接起来,但没有融为一体,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A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路线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因此是通往西亚和欧洲,A项正确;朝鲜和日本都位于中国东部,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BD项;图示反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和东南亚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
4.A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西汉的都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运到中亚、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由此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A项正确;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排除B项;西亚和河西走廊不是丝绸之路的终点,排除CD项。故选A项。
5.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史实是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A项符合题意;漠北战役中汉军获胜,大破匈奴主力,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西域都护的设置,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手工业产品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动植物、用品和技术等传到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物产品种,推动西域社会的进步,促进中国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①③④说法正确,C项符合题意;中国被世界普遍认知,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且不符合史实,②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详解】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点睛】
8.A
【详解】
依据材料“从汉代开始,中国的丝绸和漆器就源源不断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也逐渐传入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欧亚的商贸之路,它促进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但是没有改变世界格局,排除B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无关,排除C项;中国输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漆器为主,西域的物种传往中国的比较多,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9.A
【详解】
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这就是《汉书 郑吉传》中所称的“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项正确;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爆发了黄巾起义,排除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排除C项;北方战乱使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时期,新疆还没有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A
【详解】
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开始的标志,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陇西郡的设置是在秦朝,当时新疆还没有正式归属中央,排除A项;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班超出使西域是在东汉时期,是在新疆归属中央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A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西亚的交往,故A正确;确立西汉对西域的管辖是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故B错误;张骞达到中亚阿姆河流域,并没有建立的西方的联系,建立和西方联系是丝绸之路,故C错误;“张蓦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只能表明张骞出使西域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故D错误。综上故选A。
14.D
【详解】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使命,因此“有心栽花花不开”;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因此“无心插柳柳成荫”,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与解决王国问题、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叫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A项正确;氐族、羌族、鲜卑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1)西汉;张骞;起点:长安;终点:欧洲或大秦。
(2)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交往)
(3)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1)根据所学,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的路线是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
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
根据所学可得出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点睛】
(1)第二次出使的用时更短(快);西汉国力更加强盛了,或答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等意思相近均可。
(2)长安;丝绸之路。
(3)中国;玻璃器皿、葡萄酒、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其它如核桃、苜蓿等亦可。
(4)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张骞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等言之有理即可。
(1)
根据材料一“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历经12年,第二次是4年就回国,说明第二次出使时间用时更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为同年张骞出使西域扫清了障碍。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汉朝的都城是长安。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丝绸之路路线图。
(3)
根据材料三“丝绸从原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结合所学可知丝绸的原产地是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原产地”获得的文明成果有从罗马传来的玻璃器皿、葡萄酒,还有核桃、苜蓿等作物的传入。
(4)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张骞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等方面进行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