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冷战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冷战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2:3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1991
1918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4
1947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
1939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对身边的记者说: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945年5月8日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束:二战的欧洲战争
开始:“冷战”
第16课
冷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为何美苏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敌手?
冷战有哪些表现?
如何认识冷战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军事
经济
当时唯一的核武器大国
30多艘航空母舰
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国防预算800多亿美元
工业产量占53.4%
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
国际货币以美元为中心
国际贸易以美国为中心
美国为何要挑起冷战?
【探究一】为何美苏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敌手?
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世界最强
世界最富
国别 重型轰炸机 战舰 核武器 武装部队
美国 11065 1200 原子弹 1217万
苏联 10014 1065 1949年有 1140万
【探究一】为何美苏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敌手?
美国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苏联是二战主战场的胜利者;
解放东欧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战略的对立
社会制度的差异
美国为何要挑起冷战?
第16课
冷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为何美苏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敌手?
冷战有哪些表现?
如何认识冷战
杜鲁门
{问题2-1}为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世界已经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企图的征服。
——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情咨文
杜鲁门主义(1947)的出台标志着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问题2-2}美国为何要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二战后的法国港口
共有16个欧洲国家接受了100多亿美元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恢复世界上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主要国家 数额/美元
英国 32.97亿
法国 22.96亿
联邦德国 14.48亿
意大利 12.04亿
荷兰 11.28亿
比利时 7.77亿
奥地利 4.88亿
丹麦 3.85亿
挪威 3.72亿
希腊 3.66亿
瑞典 3.47亿
{问题2-2}
美国为何要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宣传马歇尔计划的作品,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概括两个作品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认识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电影认为其利于欧洲经济恢复;漫画认为其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原因:作者认识的立场不同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苏联漫画《美国解决市场问题的棍棒》
(图中中文由俄文译成)
参加经互会
的国家
政治:杜鲁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1949年5月,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955年5月,苏联和东欧7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总部在莫斯科
政治:杜鲁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北约”
“华约”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问题2-3} “北约”“华约”的成立为何发展为全面冷战对峙?
是“安全”还是威胁?
《北大西洋公约》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政治军事集团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华沙条约》
缔约国准备参加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行动,任何一缔约国遭到武装进攻时,其他缔约国应以一切必要的方式给与援助
{问题2-3} “北约”“华约”的成立为何发展为全面冷战对峙?
{问题2-3} “北约”“华约”的成立为何发展为全面冷战对峙?
参加经互会
的国家
标志着 格局的形成
两大集团(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
(美苏)两极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北约
华约
时 间 事 件
20世纪50年代 美国政府武装干涉朝鲜内战
20世纪60年代 美苏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60年代 美国侵略越南
20世纪70年代 苏联入侵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
美苏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实质是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冷战下的局部战争与对抗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1.分区占领: 会议(1945)
雅尔塔
{问题2-4} 为何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2.导火索: “柏林 危机” (1948)
“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美占区
苏占区
英占区
法占区
柏林
二战后德国
被分区占领
美占区
苏占区
英占区
法占区
苏占区
苏占区
苏占区
苏占区
美占区
英占区
法占区
柏林
英法美
合并西占区
1948年
东柏林
美占区
英占区
法占区
西 占 区
西柏林
苏占区
苏占区
苏占区
苏联针锋相对,6月,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1948年6月-1949年5月)爆发
{问题2-4} 为何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探究二】冷战有哪些表现?
[美]丹尼尔·罗伯特《包围柏林》
柏林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西德)
(东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5月
1949年10月
德国正式分裂
为两个主权国家
3.德国被分裂(1949)
联邦德国、民主德国
——欧洲冷战对峙
局面基本形成
{问题2-4} 为何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东柏林
西柏林
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一夜之间围绕西柏林设置了154千米的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通电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高3-4米。
成为美、苏“冷战”的历史见证
一堵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探究三】如何认识冷战
新的世界格局:(美苏对峙)两极格局
1991
1918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4
1947
“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
1939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对峙)两极格局
《回归原始》
{问题3-1}为何是“冷”战?
【探究三】如何认识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时间:
双方:
方式:
二战后的40多年间
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非战争、非和平
状态:
对峙、竞争
{问题3-2}何为“冷战”?
【探究三】如何认识冷战
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美关系正常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7
新中国成立
杜鲁门主义
1991
1955
世界视野下的
中国
1948
1949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德国分裂
北约
成立
“冷战”下的世界
抗美援朝
1950
华约成立
万隆会议
中苏建交
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解体
朝鲜战争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解放战争
1978
1972
古巴导弹危机
1979
1964
1971
1962
如果从冷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重要教益的话,那就是:单边军事干涉对谁都没有好处,而开放文化交流以及公平的经济贸易,对所有人都有利。
——文安立《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