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5 七律 长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七律·长征》中,最能表达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七律·长征》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描绘了红军长途中经过的山河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精神。
B.描绘了红军长途中经历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仔细推敲。(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比较恰当的解释)
4.只等闲( )
A.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
B.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
C.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5.万水千山( )
A.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B.无数的山和无数的水,实指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6.三军( )
A.前军、中军、后军。
B.陆军、海军、空军。
C.对军队的统称。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7.尽开颜( )
A.大家全都笑了。
B.脸上都有了红润的颜色。
C.所有的人脸上都现出高兴的样子。
8.根据意思理解词语,下面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形容弯曲绵延的样子。(连绵)
B.气势雄伟的样子。(磅礴)
C.欢悦、愉快。(开颜)
D.把它看得非常平常。(等闲)
二、填空题
9.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根据歌词的意境在横线上填上准确的词语。
(1)亲人送水来___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2)战士双脚___天下,四渡赤水___奇兵。
(3)乌江天险重___渡,兵___贵阳逼昆明。
10.比一比,再组词。
证( ) 涯( ) 岷( )丸( )
征( ) 崖( ) 眠( )执( )
三、语言表达
11.现在,人们重新举起了“长征精神”的大旗。对此,有人认为,“长征精神”已经过时了,现在再提是老生常谈;有人认为,“长征精神”永不过时,现在仍有必要弘扬“长征精神”。你怎么看待“长征精神”?举行一次讨论会,交流你的看法,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1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如梦初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夜兼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会有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军是巧渡金沙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 。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 ,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 )一边问战士( )你们说( )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 ( )白糖最甜( )米饭最香( )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7.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18.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_____ 。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
19.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 ) 坚定──( )
20.读了这篇短文,你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这句诗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诗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该诗句最能表达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B
【详解】
略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都笑逐颜开。“尽”的意思是“全,都”。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尽”的意思是“消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是: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尽”的意思是“完;完毕”。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尽”的意思是“器物中空”。
D.“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意思是: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尽”的意思是“全,都”。
选D。
4.C
5.B
6.C
7.C
4.略
5.略
6.略
7.略
8.A
【详解】
A项形容弯曲绵延的样子应该用蜿蜒,连绵指的是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连为一体,雨雪连绵。
【点睛】
9. 解 走 出 飞 临
【详解】
考查词语的搭配。
解渴:消除渴的感觉。
走天下:用双脚走遍土地。“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出奇兵: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飞渡:是指在上空越过,指以冲跑的方式很快地越过江河。
兵临:指大战将至,就是发动大规模战争,一般是国战敌军攻到城下,形容大兵压境形势危急。
10. 证明 天涯 岷山 丸子 征用 山崖 睡眠 执着
【详解】
略
11.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略
12. 河水翻起细浪。 山上有一条逶迤的路。
【详解】
细浪:微小的波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点评】
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13. 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14.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15.红军利用探子的船只消灭了敌人,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使红平主力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16.表现了红军的机智、勇敢。
13.考查对语句的辨析和理解,在解答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14.本难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先到文章中找题干的关键词“如果红军过不去”,接着定位后联系上下文即可找到答案。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浏览文章后半部分,讲的是红军如何度过金沙江,取主舍次即为红军利用探子的船只消灭了敌人,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使红平主力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16.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作者写红军巧渡金沙江,为了表现了红军的机智、勇敢。
17.(1),(2):“ (3),(4)?(5)?” (6):“ (7), (8)!”
18. 广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吃得很有味道。
19. 炎热 动摇
20.红军在雪地中艰难地前进,军政委刘英通过吃雪,鼓励大家战胜饥饿和寒冷。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坚定、乐观。
17.略
18.略
19.略
20.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