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6 表里的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B.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C.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D.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细读课文深感悟。(选一选)
2.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B.前后照应的写法。
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4.下列对“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句中分号写“我”对父亲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说法深信不疑,并感到愉快。
B.它证实了“我”的猜想没有错,表里面有一个活的生物。
C.这是对“我”的思考和判断的肯定。
D.分号表示后一部分比前一部分进一层的关系。
5.下列四组词语中,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希望 期望 渴望 B.思念 思想 思考
C.考查 考试 考核 D.热爱 酷爱 喜爱
6.“爸爸 工作起来, 会忘记吃饭。”填入句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
A.一……就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D.不但……而且……
二、填空题
7.给多音字组词。
看 kān( ) kàn( )
恶 è( ) wù( )
秘 mì( )bì ( )
转 zhuǎn( ) zhuàn( )
蒙 mēng ( ) méng( ) měng( )
8.读拼音,写词语。
秋天的夜晚,你蹲在草丛旁可以听见xī shuài( )弹琴的声音,那琴声qīnɡ cuì( )悦耳,为秋夜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三、语言表达
9.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25个字以内)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日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院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父亲主动给我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重点段落品析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11.我对表的好奇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对不能动表产生了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读书吧。
一张纸条
上初中,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抽屉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两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书。禁不住 “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戒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有删改)
14.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梦寐以求:__________
(2)如法炮制:__________
1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表现出“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
(2)“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珍贵。
B选项中的句子出自《表里的生物》一课,是陈述句的语气,不表示疑问,不应该用问号。正确的是“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2.A
3.B
2.略
3.略
4.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分号这一标点符号前后两部分一般是并列关系,再结合本句的句意进行分析可知,本句中分号的前后两部分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
5.B
略
6.A
【详解】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用关联词语造句。所给句子是条件关系,所以选择“一……就”。
7. 看护 看见 恶人 厌恶 秘密 秘鲁 旋转 转动 蒙骗 蒙住 蒙古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给多音字组词,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字音,然后再组词。
看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kàn ①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书。~电影。~了他一眼。②观察并加以判断:我~他是个可靠的人。你~这个办法好不好。③访问:~望。~朋友。
kān①守护照料:~门。~自行车。一个工人可以~好几台机器。看押;监视:~犯人。~俘虏。
恶是个多音字,有四个读音。
è 恶劣;坏:~习。~意。
wù 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深~痛绝。
ě①[恶心] ②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③.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你别在这儿~我了。④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他。
wū①同“乌”。 ②表示惊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秘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mì① 秘密:~诀。~室。~事。②保守秘密:~而不宣。~不示人。③罕见;稀有:~宝。~籍。
bì①译音用字,如秘鲁(国名,在南美洲)。②姓。
转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zhuǎn ①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身。~脸。~换。~移。好~。向左~。向后~。~败为胜。由阴~晴。②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见等传到另一方:~达。~交。~送。这封信由我~给他好了。③姓。
zhuàn ①旋转:轮子~得很快②绕着某物移动;打转:~圈子。~来~去。③绕一圈儿叫绕一转。
zhuǎi 转文:他平时好~两句。说大白话就行,用不着~。
蒙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méng ①蒙昧:启~。②遮盖:~上头巾。③承受;遭受:承~指教。~难。4.形容雨点细小:~~细雨。⑤忠厚的样子。
mēng ①欺哄:休想~人。②随便胡猜:瞎~。③昏迷:头发~。
měng 蒙古族。
8. 蟋蟀 清脆
略
9.“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
略
10. 父亲不得不主动给我看。 我那时以为凡能动的物体,都是有生命力的。
略
11.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12.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13.“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索精神的孩子。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1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1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13.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分析、总结。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这句话表明“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索精神的孩子。
14.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追切地期望着。 照着原有的办法做。
15. 痴迷 梦寐以求 不经允许拿父母的钱或拿别人的东西。
16.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4.考查了解释词语的能力。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15.(1)考查了短文内容填空,细读短文,在短文中找出答案。
痴迷:极度迷恋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2)通读全文,从“我”两次从抽屉拿钱作答此题。即:不让父母知道,私自打开抽屉,拿父母的钱买书。
16.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筛选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结合“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