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一、选择题
1.由于地理区位和军事征服等原因的作用,8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这一角色被赋予给(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中国人 D.阿拉伯人
2.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这体现了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 )
A.拒绝学习 B.质疑创新 C.全盘否定 D.吸收传播
3.阿拉伯内科医生记录了波斯、印度和希腊社会中所使用的药方,也加上了他们自己的。下图手抄本插图中,两名医生在指导药剂师准备药物。这一现象体现阿拉伯文化的
A.碰撞与融合 B.独创与开放 C.侵略与反抗 D.精华与糟粕
4.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达到全盛 法兰克王国改革
B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基督教的传播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A
B.B
C.C
D.D
5.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作品在取材和写作风格上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的影响。该故事集属于( )
A.希腊文化 B.罗马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拜占庭文化
6.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说法正确的答案有
①信仰佛教的民众口头禅中时常出现“救世主”、“众生平等”
②4世纪,克洛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③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
④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
⑤“耶稣”就是“真主”,《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③④⑤
7.在世界古代史上,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击败中国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版图横跨亚、欧、非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8.与“阿拉伯半岛”“安拉”“《古兰经》”等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某一国家的历史有以下描述“最后,一个封建领主脱颖而出,从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并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他们控制着军事力量,而天皇继续在京都过着隐居生活。”这一国家是( )
A.罗马 B.印度 C.俄国 D.日本
10.对下列帝国出现的时间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拿破仑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拜占庭帝国 ④阿拉伯帝国 ⑤罗马帝国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②⑤③④① D.②③①④⑤
11.“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歌颂”。材料中的他是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哈里发 D.穆罕默德
12.下图是一种古老的计数法,将这种计数法加以改造并传入欧洲的是( )
A.印度人 B.腓尼基人 C.中国人 D.阿拉伯人
13.“阿拉伯在后古典时代的远距离网络贸易中占有突出地位。公元3世纪以后,阿拉伯成为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与西方的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日益重要的链条”。这则材料
A.肯定了阿拉伯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纽带地位
B.赞叹了阿拉伯创造的灿烂文化
C.指明了基督教在阿拉伯社会的重要作用
D.谴责了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
14.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由此可知( )
A.阿拉伯的科技文化贫乏 B.阿拉伯人严重依赖中国与印度
C.欧洲科技文化严重滞后 D.阿拉伯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
15.以下各项为某同学梳理的世界古代史笔记,其中记录错误的一项是( )
A.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延续千年
D.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民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受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也就不会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体。
材料三:在公元9-11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人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人西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文化有哪些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古代希腊;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再现,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摘编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文化领域拜占庭帝国有什么贡献?这对西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8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迅速崛起,他们不仅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还扮演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这一角色,D项正确;古埃及人、 古巴比伦人这时已经消失,中国人的发明是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的,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D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阿拉伯人对于希腊文化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可见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既有吸收也有传播,D项正确;题干反映了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希腊文化,因此没有体现拒绝学习或全盘否定,排除AC项;题干没有体现阿拉伯人对希腊文化的批判和创新发展,而是保存、传播,排除B项。故选D项。
3.A
【详解】
阿拉伯内科医生记录了波斯、印度和希腊社会中所使用的药方,这说明阿拉伯文化与其他文明之间实现融合碰撞、形成自己的医药文化特色,故题干反映的现象是阿拉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A符合题意;独创与开放、 侵略与反抗、精华与糟粕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D;故选A。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因果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一千零一夜》,也就是《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集,是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C项正确;《荷马史诗》体现的是希腊文化, 《十二铜表法》体现的是罗马文化,《罗马民法大全》体现的是拜占庭文化,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③符合题意;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④符合题意;“救世主”是基督教的,①符合题意;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是罗马帝国皇帝,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②不符合题意;“真主”是伊斯兰教的安拉,⑤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B
【详解】
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此时正是中国唐朝时期,故B项正确;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不符合“中国唐朝”,排除A项;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二者都不符合“跨亚、欧、非的帝国”,排除C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于13世纪,16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城市,安拉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宇宙最高的独一实在、应受崇拜的主宰名称,D项正确;道教发源于中国、创始人是老子,道家名著有《道德经》,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佛教,排除B项;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信奉耶稣,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日本幕府时代,德川家康脱颖而出,从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并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他们控制着军事力量,而天皇继续在京都过着隐居生活,D项正确;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帝国,在英国控制印度之前它一直是四分五裂的,俄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沙皇而不是天皇,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故称“拜占庭帝国”,它也曾地跨亚欧非三洲。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8世纪中期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拿破仑帝国建立于1804年。正确排序为②⑤③④①,C项正确;而ABD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1.D
【详解】
根据题干“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和传播了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他还统一了阿拉伯的各部落,并以此奠定了后来阿拉伯帝国的基础,他是在宗教和非宗教领域内都取得了无比辉煌成就的唯一的历史人物,所以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D项正确;耶稣是基督教的创立者,排除A项;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立者,排除B项;哈里发是穆罕默德的继承者,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
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是阿拉伯数字,它的创造者是古印度人,将其改造后传入欧洲的是阿拉伯人。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D项符合题意;印度人发明数字,A项排除;腓尼基人创立了腓尼基字母,排除B项;中国人与题干计数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
根据题干“阿拉伯成为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与西方的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日益重要的链条”可知,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由此可知,这则材料肯定了阿拉伯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纽带地位,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赞叹阿拉伯创造的灿烂文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谴责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根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知,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项正确;阿拉伯的科技文化贫乏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人严重依赖中国与印度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科技文化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故A说法正确;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当时的统治者为屋大维,故B说法正确;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堡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在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故C说法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6.(1)东方:亚非大河流域。西方:具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地中海区域。
(2)特点:多民族共同绩造: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写出两点即可)
(3)将古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
根据材料可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说明东方文明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西方文明诞生于地中海区域。
(2)
根据材料二可知,“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民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说明阿拉伯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说明阿拉伯文化具有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体”说明阿拉伯文化具有明显的宗教性。
(3)
根据材料三可知,阿拉伯人翻译保存了希腊古典哲学著作,后来,“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作用是将古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通过阿拉伯人对印度数字的改进传播,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入西欧可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7.(1)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化,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2)保存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提倡所有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可以得出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以得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可以得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2)根据材料“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古代希腊”等信息,说明在文化领域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这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提倡所有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