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
1.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指出下面导图空白处的时代主题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19世纪60-70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最重要的后果是
A.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
C.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胜利完成 D.东方从属于西方
3.19世纪中期,发布诏书彻底废除幕藩体制下全国藩国的是
A.孝德天皇 B.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C.明治天皇 D.斐迪南大公
4.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鼓励殖产兴业
C.提倡西方生活方式 D.大化改新使部民成为公地、公民
5.明治维新最初的25年里,共建有铁路2039英里,还出现了九州、山阳、关西、北海道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344个。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明治维新
A.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地税改革,获得大量发展资金
C.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文明开化,改造日本教育文化
6.1868年日本某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下列最能体现日本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是( )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中央集权 D.忠君尚武
7.下图中的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本主义的扩展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变法图强的尝试 D.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8.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由此可见,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是
A.在文化上缺乏自己的独特创造性 B.全盘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
C.学习外来文化与保留本民族特色相结合 D.完全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
9.1872年,连接日本与横滨的第一条铁路竣工。这一成果得益于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提倡西式生活 C.文明开化 D.引进西方技术
10.下表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成果,与其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年代 1869年 1870年 1872年
成果 第一次使用电报 第一台纺纱机 修建了第一条铁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努力发展教育
C.发展近代经济 D.提倡“文明开化”
1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共同的根源是( )
A.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B.都是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的
C.都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发生
D.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12.关于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都面临着相同的社会背景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使用暴力最少,收效最好的一次事件中结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议会通过了一部文献,使英国从“人治”走向“法治”,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议会通过的文献是什么
材料二 “旧制度的危机”“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三部分内容之间按时间顺序呈现并有紧密的联系。如:“旧制度的危机”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2)1804年法国颁布了第一步资产阶级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其作为参照蓝本,这部法律文献是什么?
材料三 战争中诞生的美国又不断通过战争受益,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是什么
材料四 彼得一世改革是在农奴制社会内部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次改革虽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改革并不彻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4)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 什么事件解决了这一问题?
材料五 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通过改革崛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5)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什么?
(6)以上材料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请你归纳出来。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的转型】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写出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俄国针对“这种制度”进行了哪一社会改革?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社会改革……使俄国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转型”?
【不容的制度】
材料二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据材料二指出水火不容的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由此引发了哪场战争?在此次战争中,为调动黑人的积极性,扭转战局,联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存的危机】
材料三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地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3)据材料三指出引发日本这次“弃旧图新”的外部因素?日本抓住历史机遇进行了哪一重大改革?在这次改革中,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采取的首要措施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反应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15.19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人们积极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材料二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够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摘编自1862年2月美国总统林肯演说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概括出推动“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的历史事件。并据材料一,指出列宁认为“正面的、正确的”改变。
(2)材料二表明林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最终是通过哪场战争解决的?林肯“为了拯救联邦,而解放所有的奴隶”颁布了哪部法律文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的社会转型是明治政府通过哪场变革实现的?该变革中政治、经济上的哪些措施促使日本成为强国?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当时的时代主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欧美国家继续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使资本主义制度进步一扩展,其中包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D项正确;美国是美洲国家,排除A项;走向近代是指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包括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排除B项;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这些革命和改革最重要的后果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B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是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排除A项;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改革,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在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改革,故A错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故B错误;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索,故D错误。综上故选C。
4.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时期,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加强对百姓的管理,明治政府一改之前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的做法,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A项正确;殖产兴业指的是发展近代工商业,排除B项;提倡西方生活方式指的是文明开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治维新,不是大化改新,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C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后“共建有铁路2039英里”“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344个”这些现象均属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原因与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有关,C项正确;“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地税改革,获得大量发展资金”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文明开化,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与近代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
根据材料“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弓|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时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是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采用欧美学制。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7.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美国南北战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于17——18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等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这一主题,A项正确;工人运动的兴起、变法图强的尝试、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8.C
【详解】
根据题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说明,日本在改革中能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也保留了本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是学习外来文化与保留本民族特色相结合,C正确;ABD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故选C。
9.D
【详解】
1872年,连接日本与横滨的第一条铁路竣工。这一成果与日本明治维新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内容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D项正确;A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BC与社会生活和教育有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下表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成果,与其直接相关的措施是发展近代经济,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等,C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政治上的措施,排除A项;努力发展教育和提倡“文明开化”是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排除B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只进行局部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所以这两次改革都是不彻底的改革,A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期间,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而日本没有,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伴随有倒幕运动,排除C项;保留了封建残余,是两国改革不彻底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
1861年改革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背景是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是幕府危机以及为摆脱外国入侵的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所以社会背景不同,A符合题意,故选A;BCD都是两次改革的共同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13.(1)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2)《拿破仑法典》。
(3)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黑人奴隶制。
(4)农奴制进一步强化;俄国1861年改革。
(5)日本明治维新。
(6)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法国颁布了第一步资产阶级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其作为参照蓝本,这部法律文献是《拿破仑法典》。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时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因此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解决了这一问题。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6)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材料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
14.(1)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工业资本主义和种植园奴隶制;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西方列强入侵使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4)资本主义。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可知,农奴制产生了统治危机,进行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转型”可知,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可知,这两种制度就是北方的工业资本主义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由此引发了南北战争,北方为争取胜利,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地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可知,西方列强入侵使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为此,进行了明治维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采取的首要措施是废藩置县。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资本主义是当时发展的潮流。
15.(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2)拯救联邦或维护国家统一;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明治维新;政治:废藩置县;经济: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详解】
(1)据材料一的“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推动“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据材料一的“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可知列宁认为“正面的、正确的”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2)据材料二的“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可知林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拯救联邦,维护国家统一;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林肯“为了拯救联邦,而解放所有的奴隶”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社会转型是明治政府通过明治维新实现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的措施是: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综合题干材料涉及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明治维新,可以归纳出当时的时代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