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列有关本次“工业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
A.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B.促使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C.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火车
D.英国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状态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将下列图片反映的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按出现时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cb B.bac C.acb D.cba
3.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在15—17世纪出现的potato(马铃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和19世纪出现的telephone(电话)、telegraph(电报)、electron(电子)等新词,反映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A.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 D.新航路开辟 第二次工业革命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指( )
A.城市缺乏规划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人口的急剧增长 D.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
5.历史课上,某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投票评选活动。投票结果如下: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获得的总得票数是
发明家 爱迪生 斯蒂芬森 卡尔·本茨 瓦特
得票数 18 14 10
A.18票 B.22票 C.28票 D.32票
6.下列发明创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国---奥拓---煤气内燃机 B.美国---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C.美国---本茨---汽车 D.法国---夏尔多内---现代塑料
7.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8.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A.技术革命群体化 B.首先从英国开始
C.发明家主要来自手工工匠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9.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
A.飞机 B.汽车 C.电话 D.火车
10.1879年12月25日,大约有3000美国人在圣诞节的晚上聚集到门罗公园。人们并不是来庆祝圣诞节,而是来参观一项最新发明。夜色降临后,人们被眼前突然出现的光芒弄得神魂颠倒,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这个新发明的创造者是
A.瓦特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爱因斯坦
11.如图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 )
A.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B.农业迅速衰落
C.城乡差别缩小 D.贫富分化加剧
12.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研制成功白炽灯泡 B.发明内燃机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改良蒸汽机
13.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殖民扩张导致 B.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C.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D.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4.1910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电影院。这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蒸汽动力的出现
C.通讯工具的发明 D.电力的广泛应用
15.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最早发明汽车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二 (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1870年英国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在第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5)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
17.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外国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2)从上面三幅图片中,选出一幅作为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代表,简要说明它入选的理由。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根据材料三分析,交通工具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出世界人口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综上并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材料五 “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和美国先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据“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及所学知识可知,本次“工业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组织的产生。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工场是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出现棉纺厂;19世纪80年代,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了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以石油为燃料,以后出现石油公司。所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应是bac,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3.D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5~17世纪,potato(马铃薯)、maize(玉米)等美洲新词开始进入欧洲人的生活,这些美洲物种的传播得益于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telephone(电话)、telegraph(电报)、electron(电子)等新词的出现有关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成为新能源。D项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除了电气化以外,还大力进行材料开发,化学工业迅速发展,造成严重水污染,除了空气污染依旧继续加重以外,水质破坏比以前严重得多。B项正确;“城市缺乏规划”与“新的痛苦”不符,排除A项;“人口的急剧增长”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的痛苦”不符,排除C项;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推动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C项正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A项正确;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排除B项;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卡尔·本茨,排除C项;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的是人造纤维,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瓦特是修理工”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基于生产经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更多的是基于科学研究,因此变化说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项正确;。其他说法都过于片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获得突飞猛进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技术革命群体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首先从英国发生和发明家主要来自工匠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BC项。故选D项。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因此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D项符合题意;飞机、汽车、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0.B
【详解】
由材料“夜色降临后,人们被眼前突然出现的光芒弄得神魂颠倒”可知材料中让人们“目瞪口呆”的发明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他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成为第二次革命的主要标志。B项正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都与电灯泡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引起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二产业人数和第三产业人数增加迅速,说明的是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A项正确;从材料数据可看出农业有所发展,没有衰落,排除B项;材料数据主要体现了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没有涉及城乡差别,排除C项;材料数据主要体现了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没有体现贫富分化加剧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诸多家电,如耐用的白炽灯泡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A项符合题意;德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排除B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排除C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函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人口增长,C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时,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此时还没有美国,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8世纪,题干强调的是从19世纪20年代到到1914年的人口变化,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世界体系形成与美国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
由“1910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电影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电话、电报、电影等纷纷发明,D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蒸汽动力的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通讯工具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并不是导致电话、电报、电影等纷纷发明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卡尔·本茨最早发明内燃机汽车;因此最早发明汽车的国家是德国。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1)原因: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蒸汽机、火车机车、电灯、飞机等。(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须各答1个)
(3)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原因: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任答1点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中英国在1870年时处于世界前列,工业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法国、美国和德国,联系“1870年”时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的财富等方面内容可知排在第一的原因。
(2)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很多,重大发明可知动力来源很重要,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发明、内燃机的使用、汽车、飞机等各选一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1913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位。原因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采用新技术回答经济方面,政治方面从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进行回答。
(4)根据材料三“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可从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进行回答。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不同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我们都能从科技发明等方面得到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等方面进行回答。
17.(1)变化: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或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改良蒸汽机;理由: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电气时代。作用:交通工具的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较快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依据材料回答意思相近即可)。
(4)世界人口呈现出增长趋势:19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世界每增加10亿人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影响: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保证文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5)都是以发展制造业以及注重科技研究。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或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1)
根据材料一“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可得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或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所学可知,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因此改良蒸汽机可以作为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代表。
(3)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根据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可得出,交通工具的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较快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4)
根据材料四“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可得出,19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世界每增加10亿人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保证文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5)
根据材料五“'世界工厂'的转移”可得出,“世界工厂”国家都是以发展制造业以及注重科技研究。根据所学可知,促使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是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或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促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是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