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朱元璋废除“行省”制,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其中掌管军事权的是( )
A.都指挥司 B.布政司 C.按察司 D.巡检司
2.电影《锦衣卫》涉及的史实发生在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达到顶峰是什么的设置:( )
A.宰相 B.行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4.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图所示明代青花扁壶手工艺品应出自的城市是
A.苏州 B.广州 C.景德镇 D.杭州
5.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的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中国人开始吃上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6.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明朝,想要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你应该复习的内容是( )
A.“四书”“五经” B.《资治通鉴》 C.《史记》 D.《梦溪笔谈》
7.“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主要原因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闭关锁国
8.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
A.军机处 B.锦衣卫 C.东厂 D.西厂
9.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为强化皇权,废除行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
A.朱元璋 B.朱棣 C.朱高炽 D.朱瞻基
10.“明清两朝的制度,大体相沿。其中关系最大的为宰相的废除。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提升六部职权 B.加强君主专制 C.恢复社会经济 D.禁锢民众思想
11.《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朱元璋
A.尊孔崇儒,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强化专制,设军机处 D.设置东厂,监视官民
12.下图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与强化示意图。其中相关措施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3.明太祖朱元璋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废分封制 B.设立中朝 C.废除宰相 D.置军机处
14.明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权重,对中央离心离德所致。鉴于此,朱元璋( )
A.派文臣做知州,下设通判 B.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C.设军机处,皇帝总揽大权 D.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15.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宋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书法仿佛丧失了活力,书法的风格“中规中矩”,不再如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这些变化(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B.体现古代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
C.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D.使古代的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的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冀等《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
材料二 宋太祖“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为了填补这些武将留下的空缺,统治者将目光转向普通知识分子。因此通过科举选拔文官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录取进士数(人)
宋太祖 15 188 13
宋太宗 8 1487 186
宋真宗 12 1760 147
宋仁宗 13 4561 351
——摘编自李兵《科举:不只是考试》材料三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摘编自【英】汤因比《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创立科举制的朝代,并指出与以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前期科举制的发展,并说出材料二体现了宋朝的什么国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这种“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六部没有总裁,皇帝以一人之精力,掌握天下所有大小事务。其结果是政务繁重,权力难免落于宦官之手。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二中的“帝”采取哪些措施“方自操权柄”?
(3)材料三反映这一官制变化带来什么弊端?后来设立哪一机构解决这一弊端?
(4)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三司是明代省级地方政府的三个权力部门,分别是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其中,布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其长官为布政使,是一省行政长官负责全省民政。按察司是一省的最高司法与监察机构,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也是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按察司长官称作按察使,别称臬台。都指挥司乃是一省最高军事机构,长官称作都指挥使,掌控全省军事。三司之间,互不统属,各司其政,其长官官职相同,均直接对中央负责,A项正确,排除BC项;巡检司不是三司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锦衣卫。故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明朝,C项正确;隋朝、元朝、清朝与锦衣卫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
3.D
【详解】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没有实权,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项正确;宰相在秦朝时期设置,当时君主集权还没有达到顶峰,排除A项;元朝在地方设行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排除B项;明朝设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朝时期君主集权还没有达到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因此,图示明代青花扁壶手工艺品应出自景德镇,C项正确;由此可知,图示手工艺品应出自景德镇,因此,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D项正确;西汉经丝绸之路引入的是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排除A项;唐朝农业发展没有农作物方面的表现,排除B项;北宋引入的是高产作物占城稻,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分成八个部分,不得违背,A项正确;BCD项不是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7.A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材料“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结合课本所学,“洪武”是明太祖的朱元璋的年号。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A项符合题意;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排除B项;清朝统治者为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制造了文字狱,排除C项;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时为监视官民,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B项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A项;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排除C项;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明朝朱元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废丞相,权分六部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锦衣卫等,A项正确;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时已经废除,排除B项;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朱瞻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这时早已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
明朝废除宰相制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B项正确;六部职权得以提升,但直接对皇帝负责,排除A项;恢复社会经济与废除宰相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废除宰相是政治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
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因此,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B项正确;朱元璋为了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他尊孔崇儒的内容,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排除C项;东厂不是朱元璋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
根据所学,明朝废除了中书省,即废除了宰相,而不是设立中书省,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都符合相关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
13.C
【详解】
依据“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历史上丞相多专权乱政,因此为了消除相权的威胁,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宰相或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项正确;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排除A项;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排除B项;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
根据材料“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权重,对中央离心离德所致”结合所学可知是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是因为地方上权力太大导致的,因此明朝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D项正确;A项是宋太祖实行的政策,排除;废丞相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排除B项;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由于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社会文化氛围宽松,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影响了社会文化活跃,而明代封建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导致明代书法艺术中规中矩,缺乏活力;但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也高度发展,所以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C项正确;明初中规中矩的风格不符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A项;这些变化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引起的,而不是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排除B项;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①隋朝;②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采用竞争性差额考试进行取舍;把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
(2)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②重文轻武的政策。
(3)①八股文或八股;②不利于选贤任能,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发展。
【详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创立科举制的朝代是隋朝,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根据材料一“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的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可知,与以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的进步之处是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根据“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可归纳出采用竞争性差额考试进行取舍;根 据“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可归纳出把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
(2)据材料二“以下是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前期科举制发展的表现是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材料二“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为了填补这些武将留下的空缺,统治者将目光转向普通知识分子”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3)根据材料三中“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明朝在科举制度上实行八股取士。采用的答卷文体是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僵死的形式”产生了的影响有:不利于选贤任能,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发展。
17.(1)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归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弊端:皇帝政务繁重,行政效率低,权力落于宦官之手。机构:设内阁
(4)过程: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从秦汉开始设立,以后历代逐渐削弱宰相的权利,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实质:其本质是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可知,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根据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君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归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弊端:根据材料三“其结果是政务繁重,权力难免落于宦官之手”可知,皇帝政务繁重,行政效率低,权力落于宦官之手。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明朝设立了内阁。
(4)过程: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创立丞相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材料二三反映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加强君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从秦汉开始设立,以后历代逐渐削弱宰相的权力,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