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0 11:2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和丙是两个泡沫小球,甲和乙、乙和丙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分别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
A.甲带正电 B.乙带正电 C.乙不带电 D.丙带负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电子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3.如图所示,用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小纸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梳子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梳子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梳子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梳子与纸片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4.如图,用布先后摩擦塑料丝和水管,塑料丝间因静电排斥,又被水管排斥“托起”,则(  )
A.水管一定带正电
B.水管与塑料丝带异种电荷
C.塑料丝M与N带异种电荷水管
D.若塑料丝得到电子,水管也得到电子
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强
B.摩擦过程中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两箔片带了正电荷
D.金属球上的电荷与两箔片上的电荷电性相反
6.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是绝对不能导电的物体
B.绝缘体虽然不容易导电,但它能够带电
C.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D.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它内部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
7.下列物品具有导电属性的是(  )
A.塑料学生尺 B.擦字橡皮 C.食用油 D.铜钥匙
8.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其中A球带负电。现将A分别与B、C靠近,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一定带负电 B.B球可能不带电
C.C球一定带正电 D.C球可能不带电
9.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进行科学防治,下列这些与抗击疫情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100nm,它不属于分子
B.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飞沫传播,但飞沫传播的过程不属于扩散现象
C.KN95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带静电的熔喷布能吸附轻小的飞沫
D.新型冠状病毒不耐热,加热的方式也能够杀死病毒。如果把水从 20oC加热到60oC,水的比热容变大
10.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
B.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
11.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新能源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达到了100%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
12.秋天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会变得蓬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B.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同种电荷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后变得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
二、填空题
13.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__,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只填序号)。
①塑料尺、②铅笔芯、③盐水、④橡皮擦
14.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打开主机箱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__,具有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15.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轻小的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性质,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这是因为箔片带上______(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______。摩擦起电实质上是______发生了转移。
16.A、B、C、D四个带电小球,将它们靠近时,A排斥C,B吸引D,C排斥D,已知D带正电,则A带_______电,B带_______电,C带_______电。
三、综合题
17.归纳与演绎式探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在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规律后,叶子姐姐很想知道,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经查阅资料他们搜集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作用力与甲电荷量、乙电荷量及两电荷间距离 有关.已知,当和一定时,与之间的关系图象可以用图甲中的图线c来表示.与和 之间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电荷 电荷间距离 电荷间作用 力
1 0.3
2 0.3
3 0.1
(1)______ .若要使两个带电量一定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则两个点电荷的间距应 ______ .
(2)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表示,则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是:______ .根据定义和定义式可以得出电场强度的国际主单位为 ______ .
(3)如图乙所示,在与点电荷距离为的点放一个点电荷,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作用,则点电荷 在点产生的电场强度______ .
(4)如果两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会互相叠加,形成合电场.如图丙所示,两个互成角度的电场强度和,它们合成后的电场强度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如图丁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点电荷 分别放在、两点,它们在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请推导证明:__________
18.静电
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当我们活动时,身体、衣物会和地面、空气等产生摩擦,使电子在它们之间发生转移,从而使身体带电。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如,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如,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当然,当人体长期处于静电的辐射下时,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躁、胸闷等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静电这一隐蔽的捣蛋鬼。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它为人类服务。比如,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和静电分选技术等,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也开始在淡化海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甚至在宇宙飞船上也安装有静电加料器等静电装置。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___________。
(2)简单总结静电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静电利用的实例 ___________。
(4)细心你大概会发现:油罐车的尾部拖一条铁链,潮湿的天气里不容易做好静电实验。请选择其中一个现象加以解释。 ___________。
(5)给出日常生活中防止消除静电的办法,写出至少两个 ___________。
19.综合考虑下表各方面因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金属 全球年产量104t 密度103kg/m3 熔点℃ 导热性能1为最强,9为最弱 导电性能1为最强,9为最弱 市场价格大约元/t
铝 15000 2.7 660 4 4 16000
铜 8000 8.9 1083 2 2 17700
金 2 19.3 1063 3 3 88000000
钢铁 301430 7.9 1540 8 7 2200
铅 3000 11.3 327 9 9 4900
镍 800 8.9 1453 7 6 103000
银 8 10.5 961 1 1 1365000
(1)哪两种金属导电性更好?你认为导电性好的金属中,哪种更适宜做导线?为什么?
(2)通过综合分析上表的各项指标,请写出所发现的一条规律
20.归纳式探究——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规律后,好学的晓丽等同学很想知道,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查阅资料他们搜集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相互作用力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荷 q1/ 电荷 q2/ 电荷间距离r /m 电荷间作用力F/N
1 1 1 0.3
2 1 2 0.3
3 2 2 0.3
4 2 2 0.1
5 4 3 0.1
(1)电荷间作用力 与甲电荷量、乙电荷量及两电荷间距离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保持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来________表示.
21.请阅读《无处不在的静电》并回答题。
无处不在的静电
在干燥的北方冬季,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叙”起来越理越乱,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现象。
这些神奇的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数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体表现为不带电。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国,一经外部因素影响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它的原子B,A原子因减少电子而带有正电,B原子因增加电子而带负电,从而造成电子分布不平衡。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各种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都会发生电子的转移,电荷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在其它材质的物体上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所以说静电现象处不在。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播放电视节目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静电的第二种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人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噼啪”的响声,而穿全棉衣服时就不易发生该现象;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静电这一隐蔽的捣蛋鬼,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它为人类服务。比如,静电印花、静电喷涂和静电除尘技术等,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也开始在淡化海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摩擦起电是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下列所列举的四种微粒中,尺寸最大的应该是( )
A.分子 B.电子 C.质子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事例中比较容易产生静电的是( )
A.穿全棉的衣服 B.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 C.使用尼龙围巾
(4)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质子发生了转移 B.电子发生了转移 C.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甲带负电,乙丙相互排斥,带同种电荷,甲乙相互吸引,乙一定带正电,则丙也带正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摩擦起电是实质是: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子。如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子,故A错误;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B错误;
C.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C正确;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验电器后自由电子由橡胶棒转移到金属球再转移到箔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金属球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梳子是不容易导电的,属于绝缘体,故B错误;
C.梳子与头发摩擦,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故C正确;
D.梳子因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小纸片,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用布摩擦水管,塑料丝和水管之间相互排斥,说明塑料丝和水管带同种电荷,但不确定带哪种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丝和水管之间相互排斥,说明塑料丝和水管带同种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丝间因静电排斥,说明塑料丝M和N带同种电荷,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塑料丝得到电子,水管和塑料丝带同种电荷,所以水管也得到电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A错误;
B. 摩擦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而橡胶棒得到电子,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故B正确;
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橡胶棒有多余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橡胶棒向验电器转移,两箔片带了负电荷,故C错误;
D. 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上与两箔片上的都带了负电荷,电荷电性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A.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且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故A错误;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摩擦后,由于电荷的转移,绝缘体可以带电,故B正确;
C.绝缘体内都有大量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故C错误;
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电子,并不是所有的电子都是自由的,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ABC.一般情况下,塑料学生尺、擦字橡皮、食用油是绝缘体,不能导电,故ABC不符合题意;
D.铜是良好的导体,铜钥匙具有导电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由题意知,A小球带负电,A靠近B时,相互吸引,则B可能带正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A靠近C时,相互排斥,则C带负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分子和RNA分子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飞沫肉眼可以看到,不属于分子,所以飞沫传播的过程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KN95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能够有效利用静电吸附轻小的病毒粉尘、飞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水从 20℃加热到 60℃,水的温度升高,但物质种类和状态不变,所以比热容不变,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故A正确;
B.人是导体。若小勺也是导体,则小勺带的电荷会通过人体导入大地,则胡椒粉不会被吸到勺子上,故塑料小勺一定是绝缘体,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所以塑料小勺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故C错误;
D.塑料小勺和毛料布在摩擦的过程中,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A错误;
B.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损失,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B错误;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是由于玻璃棒摩擦后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C错误;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由于红墨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 ②③ ①④
【详解】
[1]铅笔芯、盐水容易导电,是导体。
[2]塑料尺、橡皮擦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14. 电荷 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
[1][2]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或者说带电荷;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具有了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15. 吸收轻小物体的 同 排斥 电子
【详解】
[1]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带了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吸收轻小物体的性质。
[2][3]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塑料棒上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16. 正 负 正
【详解】
[1][2][3]由题意知,D带正电,A、C及C、D相互排斥,所以A和C带正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B、D相互吸引,所以B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7. 减小 N/C k 详见解析
【详解】
(1)[1]当Q和r一定时,由图甲中的图线可知,F和q成正比;
由实验1、2数据可知,在两点电荷距离相同情况下,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Q的带电量成正比;
由实验2、3数据可知,第3次电荷Q带电量是第2次电量的2倍,第3次电荷间的距离是第2次距离的,第3次电荷间作用是第2次电荷间作用的18倍,说明电荷间的作用力与两点电荷间的距离r2反比;
故电荷间作用力F与电荷Q、q及两电荷间距离r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F=k;
[2]由表达式F=k可知,使两个带电量一定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则两个点电荷的间距减小;
(2)[3]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可以得到E=;
[4]由于力的单位是N,电量的单位是C,所以E的单位是N/C;
(3)[5]Q在A点对q的电场力:F=k,所以点电荷 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EA=;
(4)[6]由题意知,AB在C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EA=EB=k,且互相垂直,做出其合场强,如图所示:
E=EA=k.
18. 衣物和身体摩擦时会产生放电现象 静电现象产生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静电除尘 油罐车的尾部拖一条铁链,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静电积累 ①印染车间里保持适当的湿度;②加油站的除静电按钮
【详解】
(1)[1]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当我们活动时,身体、衣物会和地面、空气等产生摩擦,使电子在它们之间发生转移,从而使身体带电;
(2)[2]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静电现象产生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3)[3]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和静电分选技术等,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4)[4]油罐车的尾部拖一条铁链,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静电积累;
(5)[5]①印染车间里保持适当的湿度,是为了防止静电荷积累而造成危害;②加油站的除静电按钮,是为了防止静电引起火灾。
19.(1)银和铜。铜更适宜作导线。因为铜的年产量高,价格便宜;(2)导热性能强的其导电性也强。
做这种类型的题关键是要看懂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银、铜的导电性能最好。适宜做导线,因为银产量低,价格高;铜产量高,价格低,所以选铜做导线材料。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规律:导热性能好的导电性能强(合理即可)。
20. a
【详解】
(1)[1][2]结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点电荷连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表达式为F=k其中k=9×109N m2/C2;
(2) [3]根据公式F=k在q2的电荷量不变、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时,力F与q1成正比,故选a.
21. 机械能 A C B
【详解】
(1)[1]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同时产生了电能,则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可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几乎占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尺度最大的应该是分子,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容易得到或失去电子且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容易产生静电现象,据此可知:
A.全棉的衣服不容易得失电子,不容易产生静电,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是导体,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不容易产生静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尼龙围巾容易得失电子,并且尼龙是绝缘体,容易产生静电,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4]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静电现象产生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