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时设计
主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来源: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课时:第一课时
设计者: 【背景分析】
课标陈述
●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材分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区域地里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教材编写非常巧妙,以专题的形式突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糅合在专题中,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方法和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进一步的锻炼,学生们对神秘的非洲充满好奇,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目标】
1、利用非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范围和位置,读图说出该地区的纬度位置特点。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2、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结合相关的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学习过程评价】
学习任务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 读图回答
1、纬度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指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它的大部分位于 之间,处于 纬度地区,主要位于 带。所以被称为“热带大陆”。
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临 洋,东临 洋,北面是 海,隔海与 洲相望,通过苏伊士运河与 洲相连。
3、在图中找到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 地形为主。其中被赤道穿过的高原是 。所以又被称为“高原大陆”
讨论:
1、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
2、为什么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评价任务一:
纬度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位于 ,气候以 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
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知识拓展:
(1)非洲分布最广泛的是 ,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
(2)非洲的海岸线比较平直,所以非洲的半岛、岛屿和海峡比较少。
3、地形:本区地形以 为主,地势 。被称为 。主要地形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
自我评价得分 分
学习任务二:
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复习回顾:
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这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什么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的特点。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生1:呈南北对称分布
生2: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
生3: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干湿两季明显。
结合课文回答:
生4:湿季特点:降水丰沛,草木旺盛。湿季来临后,波巴布树拼命的吸水贮藏在树干内。
生5:干季特点:降水稀少、草木枯黄。干季来临,为了减少水份蒸发,波巴布树会迅速落光身上的叶子,以保存生命。
活动:认识热带草原干湿季节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读图:找出多多马和基塔来的位置,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说说它们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填入表格。
气候类型 干季(月份) 湿季(月份)
多多马
基塔莱
评价任务二:
气候类型:A ,气候类型:B ,
气候类型:C ,气候类型:D ,
气候类型:E
居民与国家
(1)黑种人的故乡:现有的7亿人口中 %以上是黑种人。
(2)黑人文化:创造了多彩的黑种人文化,例如 和 。
探讨:
如果雨季迟到或雨季缩短,会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连续多年干季延长、持续干旱,又会对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被称为“饥饿的大陆”。
自我评价得分 分
学习任务三:
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矿产资源特征: 。黄金、金刚石、铜、石油、铝土、铀、钴等。其中, 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南非:黄金产量居世界之首; 赞比亚:“铜矿王国”; 几内亚:“铝土王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宝石国”; 尼日利亚:本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动植物资源丰富:咖啡、可可、椰枣、油棕、香蕉、猩猩、河马、非洲象、狮子、猎豹、斑马、鸵鸟、长颈鹿、斑马、羚羊等。
过渡: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形成“单一商品经济”。
思考讨论:形成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原因是什么?
答: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形成单一的商品经济。
学生:过分依赖某一 种初级产品出口,价格低廉。
学生:长期的殖民统治。
探讨合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向发达国家出口原料,价格低廉。然后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
讨论:阅读课文内容,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单一商品经济”在国家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总结: 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改变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2.积极加强区域内联合,寻求跨区域的国际合作。3.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4.重视教育,发展科技。
评价任务三:
1.“世界原料仓库”:本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
产量居世界首位;热带经济作物 、 、 、的原产地。
2.“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历史根源 。
3.经济特点:
4.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措施
(1)充分利用 优势,改变过分依赖单一产品的局而。
(2)积极加强 联合,并寻求 的国际合作。
自我评价得分 分
【课时总结】
知识结构
【当堂测试评价】
1.读非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B__________洋、C________沙漠、D_______河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_______种人的故乡,因此也被称作___________。
(3)从植被看,E和G的差异表现在:E是________,G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读图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下图为“非洲气候图”和“非洲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非洲中部被 (纬线)穿过,地跨南北半球;南北两侧被南、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 带,是世界上最 (湿润/干旱)的大洲。
⑵读“非洲气候分布图”,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是 气候;南北两端分布的主要是 气候;总体来看,非洲气候呈 分布。
⑶读“非洲地形分布图”可知,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部。因此,非洲地势 高, 低;在非洲被称为“赤道雪峰”的是 山,它是非洲最高的山峰,它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是 ,气温低。
3.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
被视为“饥饿热点”。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_______洲。
(2)存在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填字母)地区,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
(3)B地区几乎无粮食生产,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大部分地方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资源严重缺乏。
(4)c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水稻出口区这与该地优“的气候分不开,下图中能表示该 地的气候类型的是____。(填序号)
A.A B.B C.C D.D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很多的图像,合理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思路较清晰,内容适中,图文结合,易于理解,学生掌握程度不错。
本节课给学生们适当的时间去读图、思考填图,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用启发、追问、反思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对于小组讨论中问题还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问题点,及时抓住问题,给予点拨指导。
位置: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南北回归线之间
撒
哈
拉
以
南
的
非
洲
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当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单一商品经济:只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粮食、日用品、工业品大都依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