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门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5 12: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荆门市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
高 二 语 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请将答题卡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按规定书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试卷由自己带回保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缥缃piǎo 面面相觑qù 倾圮pǐ 症候zhèng
B.恓惶xī 对簿公堂bù 蟊贼máo 纺缴jiǎo
C.提防dī 纡尊降贵yū 半晌xiǎng 淆乱xiáo
D.揩干chá 繁文缛节rù 毗邻pí 煴火y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篡夺 萧鼓 账单 残羹冷炙
B.国粹 合谐 罪孽 相视而嘻
C.喧嚣 犄角 暮霭 卷帙浩繁
D.凄婉 颠踬 撕打 无可质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6日开始了“欧洲游说之旅”,向欧洲的三个主要国家法、英、德解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企图赢得欧洲国家对日本的支持,但却显得有些师出无名。
B.“我只关心XX,我不是XX,爱XX,就XX”的句式,在继凡客体与咆哮体之后成为又一风行网络的文体,现在更是处于爆发式的流行阶段,热捧之势,一时无两。
C.漳河位于湖北省荆门、宜昌、襄樊三市交界处,到了夏天,烟波浩瀚,风光旖旎、湖光山色,秀色可餐,是闻名遐迩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D.他想了许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只好安慰自己,只要能不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那么,自己的未来还是一片光明的。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澳大利亚IMCOA咨询公司介绍说,当前中国稀土在全世界的份额达到90%,随着各国的开发进程,这一份额会逐渐降低,但即便在2014年,中国稀土的份额仍能占到大约80%左右,“中国的市场支配地位不会动摇”。
B.面对美韩军演剑拔弩张的局面,朝鲜除了在边境布防之外,还一反常态地高调“亮核”,4月13日又成功发射卫星“光明星3号”,这些举动令各方颇感意外。
C.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压力很大。
D.随着改革的深入,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成绩在高考中扮演的角色将会继续加重,这就对各学校提供的评价和成绩的可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生活磨练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
B.《桥边的老人》的作者是德国的伯尔,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了老人的内心之痛,表现了作者对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的关注。
C.《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莎士比亚笔下,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被塑造成了一名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表达了哈姆莱特希望重振乾坤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D.元杂剧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之上,融合各种表现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一般由四折一个楔子组成,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旦,女主角称正末。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智 慧
焦国成
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天生的愚痴之人、智商低下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能获得与智慧相关的美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养出自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一般来说,这样一种对于智慧的理解大体不错。但仔细推敲起来,聪明才智不过是智慧的“坯子”,而并非真正实现了的智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多少人不是因为弄智而辱身丧命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人都能跨越的鸿沟。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显然是有巨大差别的。
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慧。因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爱智慧就是爱知识,爱知识就是不断地读书和学习。诚然,智慧与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没有知识的人智慧也常常不怎么高明。理解和获得知识需要有较高的聪明才智,而具有较高聪明才智的人也常常会比普通人更快更多地获得知识。具有丰富知识也总是能够掌握较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哲人培根才说“知识就是力量”“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然而,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否则民间也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知识多的人为什么常常会被知识少的人嘲笑为“书呆子”?念书念呆了,一切都按照书本上来,变成了教条主义者。这种教条性的知识反而会引导人脱离实际。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动画片,讲一个书呆子不小心碰翻了蜡烛,烧着了脚上穿的鞋子。极其尊重知识的他,急匆匆地翻书,要从书中找灭火的法子。好不容易从书中找到了“陈皮,性凉,可去火”的句子,于是就一个接一个地大吃橘子,把橘子皮扔在脚下,橘子皮扔多了,就把鞋子上的火压灭了。于是,他不无得意地说:“还是得多看书!”这种食书不化的人,显然不能说有什么智慧。孟子早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知识的作用问题上,古代是有过争论的。宋代的朱熹说,要成为圣贤就必须要“道问学”,要多读书,读圣贤之书。与他同时期的陆九渊就不同意,与他辩论,问他尧舜读什么书了?尧舜差不多是最早的圣人,那个时候当然还没什么圣贤之书,而尧舜当然也就读不上什么圣贤之书。可见知识是不同于智慧的。要有智慧,必须化知为慧。
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是智慧高的人,聪明人办傻事是司空见惯的。才智不过是智慧的底子,获取知识不过是培养智慧的条件。背会了哲学教科书,并不意味着懂了哲学,不等于真的做到了爱智慧。
(选自《智慧四境界说》,有删改)
6.下列关于智慧和聪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智慧与那些天生愚痴之人、智商低下的人没有联系,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能获得与智慧相关的美誉。
B.智慧在一些人心目中,往往体现在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养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C.聪明才智并不等于真正实现了的智慧,古今中外在历史上那些因为弄智而辱身丧命的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D.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人都能跨越的鸿沟,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明显是有巨大差别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智慧需要知识的储备,如果我们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境界。
B.爱智慧就是爱知识,爱知识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没有知识的人智慧也常常不怎么高明。
C.具有较高聪明才智的人常常能够比普通人更快更多地掌握较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D.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知识多的人常常会成为“书呆子”。
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智慧也总是与知识联系在一起的。
B.聪明才智不过是智慧的“坯子”,食书不化的人是谈不上有什么智慧的。
C.知识不等同于智慧,知识多不一定智慧多,日常生活中的“书呆子”我们也是司空见惯的。
D.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是智慧高的人,获取知识不过是培养智慧的唯一条件。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 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米谋,舍舟而馆。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蕖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准,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②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为贽求书者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余既信信,拿风流,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③悲、鬼神泣者?
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弗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
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澄汰其繁褥淫蒸,而与之为萧疏澹荡。泠然瑟然,而不遽使人有苍莽寥泬之悲者,初秋也。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余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选自《龚自珍全集》)
  【注】①零甃(zhòu)断甓 (pì):残墙碎砖。②冶华:美丽繁华。③鼯狖(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礼曹,客有过者曰 过:经过
B.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 圮:毁坏
C.然而女子有以栀子为贽求书者 贽:礼物
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 侧艳:悱恻艳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衰朽景象的一项是
①遇女墙啮可登者          ②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
③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        ④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余齿垂五十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达扬州时,碰巧有人说粮食不够,请作者给予资助,看似平淡之笔,实则暗合扬州的衰朽。
B.有人与作者辩论经义,有人提出史事向作者询问,有人询问京城近来的事情,说明扬州一带的老百姓很关心国事。
C.作者补叙友人宋翔凤生死未卜,自己年近五十,意在强调衰朽的时代造成的人生悲剧。
D.本文描写了扬州表面繁荣实则衰朽的景象,流露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米谋。(3分)
(2)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3分)
(3)余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3分)
13.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谁 得 曰 今 非 承 平 时 耶 惟 窗 外 船 过 夜 无 笙 琶 声 即 有 之 声 不 能 彻 旦 然 而 女 子 有 以 栀 子 为 贽 求 书 者 凡 三 人。
1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②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③怨丹青: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各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每空1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3)执手相看泪眼, 。
(4) ,水随天去秋无际。
(5) ,瑞脑销金兽。
(6) ,到黄昏、点点滴滴。
(7)吾所以为此者, 。
(8)云树绕堤沙, 。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思  念
吴念真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的妈妈说女儿也常常提起男孩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女孩气管不好,常感冒咳嗽,老师有一天在联络簿上写道:邻座的女生感冒了,只要她一咳嗽,孩子就皱着眉头盯着她看,问他,是不是咳嗽的声音让你觉得烦?没想到孩子却说,不是,她咳得好辛苦哦,我好想替她咳!老师最后写道:“我觉得好丢脸,竟然用大人这么自私的想法去污蔑一个孩子那么善良的心意。”
男孩的爸妈喜欢听他讲那女孩子的点点滴滴,因为从他的描述里仿佛也看到了孩子们那么自在、无邪的互动。“我知道为什么她写的字那么小,我写的字那么大,因为她的手好小,小到我可以把它整个包起来哦!”爸妈于是想着孩子们细嫩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样子,以及他们当时的笑容。“她的耳朵有长毛耶,亮晶晶的,好好玩!”爸妈知道,那是下午的阳光照进教室,照在女孩的身上,女孩耳轮上的汗毛逆着光线,于是清晰可见。孩子简单的描述中,其实有无比深情的凝视。
三年级上学期的某一天,女孩的妈妈打电话来,说他们要移民去加拿大。“我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有遗憾……”女孩的妈妈说,“如果有,我会觉得好罪过……”没想到孩子的反应倒出乎他们预料之外的平淡。有一天下课后,孩子连书包也没放就直接冲进书房,搬下世界旅游的画册便坐在地板上翻阅起来。爸爸问他说:“你在找什么?”孩子头也不抬地说:“我在找加拿大的多伦多有什么,因为XX她们要搬家去那里!”画册没翻几页,孩子忽然就大笑起来,然后跑去客厅抓起电话打,拨号的时候还是一边忍不住地笑。之后爸爸听见他跟电话那一端的女孩说:“你知道多伦多附近有什么吗?哈哈,有破布耶……真的,书上写的,你听哦……‘你家那块破布是世界最大的破布’,哈哈哈……骗你的啦……它是说尼加拉瓜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啦……哈哈哈……”孩子要是有遗憾,有不舍,爸妈心里有准备,他们知道唯一能做的事叫“陪伴”。
后来女孩走了,孩子的日子寻常过,和那女孩相关的连接好像只有他书桌上那张女孩的妈妈手写的英文地址。
寒假前一个冬阳温润的黄昏,放学的孩子从巴士下来的神情和姿态都有点奇怪。他满脸通红,眼睛发亮,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好像捏着什么无形的东西,快步地跑向在门口等候的爸爸。“爸爸,她的头发耶!”孩子一走近便把右手朝爸爸的脸靠近,说,“你看,是XX的头发耶!”这时爸爸才清楚地看到孩子两指之间捏着的是两三条长长发丝。“我们大扫除,椅子都要翻上来……我看到木头缝里有头发……”孩子讲得既兴奋又急促,“一定是XX以前夹到的,你说是不是?”“你……要留下来作纪念吗?”爸爸问。孩子忽然安静下来,然后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嚎啕大哭起来,而手指却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正迎着夕阳的余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感情故事,他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百般呵护。
B.在这两个小孩身上,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大人世界里的那些虚情假意,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纯洁的、真诚的、真挚的。
C.双方父母呵护孩子之间的感情,说明这对父母对孩子早恋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这样下去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D.“你……要留下来作纪念吗?”爸爸问。孩子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最后嚎啕大哭起来,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
E.从情感的强度和纯度来审视,我们很难鉴定二个孩子之间的爱到底是友爱还是情爱,应该说比友爱多一点,比情爱少一点,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找回感情应有的价值,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17.本文采用了什么叙事角度?有什么作用?(4分)
18.女孩全家移民去加拿大时,男孩却是出奇的平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9.本文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构筑情节,请举三例加以评析。(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阅读下面材料,请提取这则新闻的关键词。(不超过10字)(4分)
国际在线: 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部长贺难洪20日下午在金边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东盟外长就南海问题达成的六项原则。全文如下:
1、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有关声明;2、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3、尽快达成“南海行为准则”;4、全面遵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国际法;5、各方继续保持克制,不使用武力;6、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国际法和平解决有关争议。

21.下面是一段围绕“国旗”而展开的文字。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称的变换:第一句用“庄严的国旗”开头,自“迎风飘扬的国旗”后,改用第二人称“你”便于抒情。请你仿照这种写法,以“古桥”或“梅花”为对象,写一段话。(不少于45字)(4分)
庄严的国旗,是我心中神圣的象征。迎风飘扬的国旗,你好吗?你把多少艰难的过去告诉未来,你把多少美丽的遐想昭示我们。你那永远飘扬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个古老而欢快的灵魂。

22.宋代词坛上有“山东二安”(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之并称。我们在《语文》必修4里学过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现有人就辛弃疾的二词内容拟一个上联,请你试就李清照的二词作一个下联。(4分)
横批:二安未安
上联:拍遍栏杆看吴钩英雄无觅尚能饭否
下联: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让 见证成长
要求:选好角度,补全标题;内容充实,感情要真挚;自选文体,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荆门市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A 2.C 3.D 4.B 5.A
二、6.A(“智慧与那些天生愚痴之人、智商低下的人没有联系”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及。)
7.D(“知识多的人常常会成为‘书呆子’”说法武断。)
8.D(“获取知识不过是培养智慧的唯一条件”绝对化了。)
三.9.A(过:拜访)
10.B
11.B(扬州一带老百姓关心国事,有拔高老百姓觉悟之嫌。)
. 12.(1)第二年,我请了假,到南方游玩。到达扬州时,碰巧有请求买粮食的人。
(明年:第二年;属:适逢;各1分,句意1分)
(2)有人拿经书的疑难问题来询问我,有人提出史事询问我。
(以:拿、用;见问:问我;各1分,句意1分)
(3)我的一生,即使向人借粮食,我也相信自己是不会马上死的,我还处在我生命的初秋吗?
(虽:即使;遽:马上;各1分,句意1分)
13.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桅子为贽求书者/凡三人。)
14.(1)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情;用旁人“掩泪听”琵琶之悲伤,衬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哀怨。
(2)《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哀痛由于国家民族的衰亡,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这首诗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15.(1)樯橹灰飞烟灭 (2)一蓑烟雨任平生
(3)竟无语凝噎 (4)楚天千里清秋
(5)薄雾浓云愁永昼 (6)梧桐更兼细雨
(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怒涛卷霜雪
四、16.CD
17.文章采取了全知视角。采用全知视角,可以不受见闻和感觉的约束,比较自由,能够深入小男孩内心,将小男孩的感受更真实地告诉读者。
18.写小男孩的出奇平静是在为下文小男孩发现小女孩的头发后出现的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异常表现作铺垫和蓄势,从而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同时,也更有力地突出了思念的主题。
19.文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如:①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藏不住笑容”,这是情感的自然表现,是不自觉的行为,表现了他对那个女孩子由衷的喜欢。②“她咳得好辛苦哦,我好想替她咳”,把小男孩设身处地替小女孩着想,想替女孩分忧的心意表达得淋漓尽致;③“我知道为什么她写的字那么小,我写的字那么大,因为她的手好小,小到我可以把它整个包起来哦!”“她的耳朵有长毛耶,亮晶晶的,好好玩”,说明小男孩看得非常仔细,表现了他对小女孩的无比深情;④“你知道多伦多附近有什么吗?哈哈,有破布耶……真的,书上写的,你听哦……‘你家那块破布是世界最大的破布’,哈哈哈……骗你的啦……它是说尼加拉瓜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啦……哈哈哈……”,虽然是在和小女孩开玩笑,逗她开心,但玩笑的背后是小男孩对小女孩离去的依依不舍;⑤“我们大扫除,椅子都要翻上来……我看到木头缝里有头发……”孩子讲得既兴奋又急促,“一定是XX以前夹到的,你说是不是?”表现了女孩离开后男孩心里的压抑以及对女孩的深深思念。
五、20.东盟 南海 不动武
21.示例一: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德高望重的古桥,你累吗?你把多少人渡到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那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实例二:傲岸的梅花,是我一直敬仰的师长。迎霜傲雪的梅花,你冷吗?你把肃杀的严冬当做春天,你把凛冽的冰霜当成细雨。你那怒放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22.示例:把尽淡酒对黄花旧识已去犹可归欤
23.作文:参照2012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