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将 进 酒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学法
四、说教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七、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将进酒》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三单元的第一首诗。这本选修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优秀的古代诗词和散文,并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技巧方法,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李白创作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总之,无论是从提高个人修养的角度,还是从教学角度来说,这首诗都是很好的例子。
大纲
学生
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逐渐产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能够体味出诗中的意蕴美
二、说学情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难免对诗歌产生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先激发学生兴趣,再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
诗歌这种题材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诵读来领悟诗歌的感情。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探寻、发现、研讨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说教法
1、诵读法
单元提示中写到:“因气求声、吟咏诗韵”,因此我把诵读放在首位,从诵读入手。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与作品的语言文字不断接触,领会字里行间的神韵节奏,感受作品的语言形式。所以诵读法是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
2、导读法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欣赏诗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 学生思考
2、根据这两首诗的饮酒方式,思考并找出李白如何喝酒的句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浅斟慢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快意畅饮"
(三)分析思想内容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课堂。在师生问答中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问题一:找出揭示李白如何喝酒的句子之后,然后概括李白喝酒的特点,并结合文本找出李白狂放喝酒的原因。
问题二:既然李白如此狂放地喝酒是源于内心的愁,那他愁了什么,又是借助了什么意象来表达的。
问题三:古往今来,“怀才不遇”也不只是李白才有的,为什么李白非得这么愁。
(四)主旨探讨
问题四 讨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不是李白遭到现实打击后,人生最终的追求。
问题五 讨论:我们该如何看待“怀才不遇”的现象。
(五)有感情地诵读
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在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诵中结束本课。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将进酒》
六、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狂放
/ |
“欢乐” |
/ \ |
悲愁 — — 愤
七、教学反思:
优点:
1、教学环节完整。
2、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剖析诗歌,学生合作讨论,协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学生诵读课文也是本堂课的教学主线,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疑惑:
在解读诗歌时,把情感分析得过细、过透,是否会削弱诗歌的整体意境。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