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也因此诗而被誉为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他的另一首诗《代答闺梦还》
美读诗文,感受画面
你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谈谈你的整体感受。
线索 层次 感情
春江花月(景)
思妇游子(情)
宇宙人生(理)
完 美 融 合
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整体感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什么地方都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月光照
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小冰粒一样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在洁白的月光之下,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
月夜美景
月夜美景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幽美、恬静
诗人即景生情,融情于景,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良辰美景反衬出离愁之苦。
看到这幅画面,作者展开了怎样的思索?
故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伤却不悲观。
诵读吟咏,领悟哲理
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月虽恒存,却永远如一、单调,而人生虽短暂,但能代代绵延、无穷无尽地传递丰富多彩的人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 )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兰亭集序》)
思妇怀人
月光徘徊
怜悯之情
“卷”“拂”
思妇惆怅、迷惘
鸿雁不度鱼龙成文
无法传递音讯
当堂训练: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中“卷”、“捣”二字有何好处?
“卷”、“捣”描写出思妇痴情的动作。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触动她别离的情怀。她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又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可这恼人的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无可排遣的思念之情。
游子想家
花落闲潭
游子的青春、幸福、憧憬流去(惜春)
月落江潭
衬托凄苦寂寞之情
“无限路”
加重乡思
卜算子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月”的意象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1、学案P31 1-7题(独立完成之后一定要订正答案,并改错落实);
2、作业本上抄写并理解《听颖师弹琴》
《李凭箜篌引》
明天课前检查
作业
江楼上独凭澜
听种鼓声传
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
一江春水缓缓流
四野悄无人
惟有淡淡袭来薄雾轻烟
看……
月上东山
天宇云开雾散
云开雾散
光徽照山川,
千点万点,
千点万点撒在江面,
恰似银鳞闪闪,
惊起了江滩一只宿雁,
呼楞楞飞过了对面的杨柳岸。
听……
清风吹来竹枝摇,
摇得花影零乱,
幽香飘散,
何人吹弄笛声萧声,
萧声笛声,
和着渔歌,
自在悠然。
艾乃韵远。
漂向那水云深处,
芦荻岸边,
惟有渔火点点,
伴着人儿安眠。
春江花月夜,
怎不叫人流连。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