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表演《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认知目标: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力目标: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器伴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能够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同坐小竹排》,感受并表现3/4拍和2/4拍的节拍变化。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生问好
2、感受不同拍子的音乐,并随音乐晃动身体
3、观看图片、导入课题
新课教学
听:
1听:感受歌曲
2听:小声跟唱(找找歌曲中哪个字和我们平时读的不一样)
3听:师弹琴,生小声跟唱(找出哪个小乐句最难唱)
唱:
1、解决难点:最后一句(加手势)
2、逐句跟琴唱
3、师生接唱
4、整体唱
5、加入声势,体会不同拍子的强弱关系(师做示范,强调在第二大乐句节拍发生变化,生整体做)
记歌词(找个别学生演唱展示)(运用PPT,帮助学生记歌词)
加入划船动作,创设情境,感情升华(分两组)
五、加入小乐器
串铃、碰铃、双响筒
音乐会(分乐器组、划船组、声势组、唱歌组)
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1、随音乐自由走动——随音乐晃动身体。学生走动的时候乱,也不知道怎么走,而变成晃动身体后,大家能安静的感受拍子的变化。
旋律线——柯达伊手势。一开始我备课中创编的旋律线没有音高的对比,效果不好,改成手势后,学成对音高的变化有了掌控。
记歌词环节。试讲中没有这一环节,显然学生记不住歌词,经过教研商量,大家认为要给学生一个刺激的点,如PPT播放小动画,帮助学生记住歌词,显然,这个方法效果很好。
单纯的划船——想象本班就是一个大大的竹排。创设情境,学生身临其境,感情升华。
通过本次教课,我觉得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钻研,只要用心,什么都可以做好,而且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