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2: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路线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3.认识郑和远航是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框架】
【自主学习】
1.郑和下西洋
(1)条件:__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2)目的:提高__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从1405年到______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东海岸和______沿岸。
(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与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______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______”。
(2)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______严重。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______”。
1561年,在_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进军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_______________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
1、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并分析成功的原因。
历史意义:(1)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成功原因:
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客观原因:高超的造船水平,先进的航海技术,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主观原因:郑和的个人能力,其他船员的通力合作等。
2、戚继光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
胜利原因: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③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
⑤得到沿海一带广大爱国军民的支持。
认识: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巩固练习】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C】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在于【A】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推销商品,赚取钱财
C.进行海洋科学考察 D.学习海外各国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
3.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4.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B】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5、我国沿海地区受倭寇侵扰开始于【B】
A、元朝 B、元末明初 C、明朝中期 D、明朝后期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D】
A.岳飞 B.郑成功 C.邓世昌 D.戚继光
7.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取得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是在【C】
A.山东 B.福建 C.浙江 D.广东
8.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9.“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A】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材料二 “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 带着)币往赉(lài 赐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材料三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四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宣扬国威)。
②追查惠帝的踪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七下西洋的原因(条件)有哪些?
①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②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
③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