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2-05 17: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03《中国地形》教学目标:课标: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考点: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我国三大平原、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
3.掌握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重点:
1.评价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该部分知识常作为综合题的背景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一、中国地形特点: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
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以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 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东海大陆架面积最大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联想:
①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②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沿经线作剖面-30°N、38°N、45°N,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站;评价 :(1)优点:
①有利于水汽深入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
②有利于东西向水运
大河东流入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有利于水能开发
两个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加快、水能资源集中便于开发(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④有利于西部的冰川融水东送
西部大山的冰川,号称“固体水库”,淡水储量丰富,将来如有必要利用西部冰川融水解决东部淡水资源的话,西高东低的地势就能十分便利地利用大江大河由西向东的流向,将冰川融水顺流而下,可节约大量“运水”的费用。
(2)缺点:
东西方向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2、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评价 :(1)有利影响:山区优点分析:
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①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  ②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③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等;
  ④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
⑤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3、地形骨架呈网格状评价  
 优点:
 在一些山脉的迎风(海风)坡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多雨中心),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导,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总 结:
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
 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1、主要山脉
——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二、中国主要地形区 中国山脉的界线作用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岭——淮河附:
中华五岳:
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
北岳恒山(晋)、南岳衡山(湘)、
中岳嵩山(豫)。
中华四大佛教名山:
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地形成因分析: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太平洋扳块同亚欧板块相撞产生西北-东南向的挤压力,形成了3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印度洋扳块同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南北向的挤压力,形成了3列东西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同时板块相撞挤压力的不平衡性和复杂性产生了其它各种走向的山脉;在各褶皱隆起的山脉之间则相对沉降或断裂下陷形成盆地、平原和谷地,较大面积相对上升则形成高原。中国四大高四大盆地分布图2、四大盆地及特征2、四大盆地及特征 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是天山山褶皱过程中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盆地,底部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坎儿井是著名水利灌溉工程,葡萄和哈密瓜是这里名特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不同点比较3、四大高原及特征(1)青藏高原及特征2、内蒙古高原及特征(3)黄土高原及特征(4)云贵高原及特征(5)黄土高原成因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6)云贵高原特征及影响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石钟乳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4、三大平原与三小平原:(1)东北平原(2)华北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4)三小平原:
成都平原:位四川盆地西北部,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实现自流灌溉,自古就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是我国粮食基地、桑蚕基地、甘蔗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形低平,水热充足,主产水稻和甘蔗,是我国粮食基地、甘蔗基地、桑蚕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利用地形地洼特点,改造成基塘农业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农业之一;利用海陆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国际市场和改革开放较早等优势条件发展成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和城镇化水平高;
台西平原:气候温明湿润,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称;西部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布袋盐场),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的美称5、主要丘陵: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三、我国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
(1)成因:我国地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之间,是地震活动比较多而且强烈的国家。
(2)分布:多数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分,如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接触处,或板断裂破碎的地带。即相对集中在四个地区(带),详见“升级版”地图册P25页图:①东南沿海台湾福建地震带,②华北太行山与京津塘地震带,③西北新甘宁地震带,④西南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和川滇地震带。(3)防御:
①我国正在启用27个地震监测台网,并通过卫星通信,在半小时之内可以将有关地震信息提供给和地防震指挥部;
②提高建筑物的搞震强度;
③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④利用地震前兆进行预报,一般地震前地震仪器和自然界中的气象、地下水、动物等都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如井水突然变浑、水位升降大、冒气泡或变色变味,动物出现“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荒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1)分类:
①人类历史时期还经常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叫活火山;②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叫死火火;③长期熄灭的死火山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叫休眠火山。
(2)分布:
活火山有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山中的火山与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休眠火山有长白山的白头山和黑龙江五大莲池;死火山主要有山西大同附近的火山。2、火山: (3)影响:
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与建筑;
②火爆发可能引起地震灾害,海底火爆发还可能引起海啸危害;
③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成为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
(1)成因: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在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悄物质多、植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是冰雪融水汇集时突然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3、滑坡和泥石流:(2)分布:多发生西部的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和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3)危害:滑坡会破坏或掩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在短时间内大量泥浆石块冲出沟外,在山麓的宽阔地区要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可埋没农田、森林、堵塞江河,冲毁路基、桥梁和灌溉渠道,摧毁城镇村庄,造成重大灾害。
(4)预防措施:
①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②大力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可减小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③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4、海啸:
(1)成因:海啸是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所引起的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2)危害:海啸形成的狂涛巨浪可形成高达10多米至几十米,如果到达岸边,巨大的“水墙”会冲上陆地而冲毁一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海上般行的船只更会带来灭顶之灾。
(3)防御:做好海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典型例题2]读下图,回答: (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势是:
(2)PQ线的东南部
属于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
起伏大 云贵高原 冬季温暖、夏季凉爽; 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夏季。 (3)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PQ线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地震、地热、有色金属矿、变质矿、地质构造等。 东南部 地形(海拔高度) 谢谢观赏 再见!课件53张PPT。03《中国地形》教学目标:课标: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考点: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我国三大平原、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
3.掌握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重点:
1.评价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该部分知识常作为综合题的背景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一、中国地形特点: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
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以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 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东海大陆架面积最大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联想:
①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②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沿经线作剖面-30°N、38°N、45°N,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站;评价 :(1)优点:
①有利于水汽深入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
②有利于东西向水运
大河东流入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有利于水能开发
两个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加快、水能资源集中便于开发(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④有利于西部的冰川融水东送
西部大山的冰川,号称“固体水库”,淡水储量丰富,将来如有必要利用西部冰川融水解决东部淡水资源的话,西高东低的地势就能十分便利地利用大江大河由西向东的流向,将冰川融水顺流而下,可节约大量“运水”的费用。
(2)缺点:
东西方向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2、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评价 :(1)有利影响:山区优点分析:
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①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  ②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③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等;
  ④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
⑤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3、地形骨架呈网格状评价  
 优点:
 在一些山脉的迎风(海风)坡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多雨中心),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导,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总 结:
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
 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1、主要山脉
——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二、中国主要地形区 中国山脉的界线作用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岭——淮河附:
中华五岳:
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
北岳恒山(晋)、南岳衡山(湘)、
中岳嵩山(豫)。
中华四大佛教名山:
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地形成因分析: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太平洋扳块同亚欧板块相撞产生西北-东南向的挤压力,形成了3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印度洋扳块同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南北向的挤压力,形成了3列东西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同时板块相撞挤压力的不平衡性和复杂性产生了其它各种走向的山脉;在各褶皱隆起的山脉之间则相对沉降或断裂下陷形成盆地、平原和谷地,较大面积相对上升则形成高原。中国四大高四大盆地分布图2、四大盆地及特征2、四大盆地及特征 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是天山山褶皱过程中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盆地,底部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坎儿井是著名水利灌溉工程,葡萄和哈密瓜是这里名特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不同点比较3、四大高原及特征(1)青藏高原及特征2、内蒙古高原及特征(3)黄土高原及特征(4)云贵高原及特征(5)黄土高原成因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6)云贵高原特征及影响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石钟乳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4、三大平原与三小平原:(1)东北平原(2)华北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4)三小平原:
成都平原:位四川盆地西北部,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实现自流灌溉,自古就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是我国粮食基地、桑蚕基地、甘蔗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形低平,水热充足,主产水稻和甘蔗,是我国粮食基地、甘蔗基地、桑蚕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利用地形地洼特点,改造成基塘农业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农业之一;利用海陆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国际市场和改革开放较早等优势条件发展成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和城镇化水平高;
台西平原:气候温明湿润,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称;西部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布袋盐场),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的美称5、主要丘陵: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三、我国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
(1)成因:我国地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之间,是地震活动比较多而且强烈的国家。
(2)分布:多数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分,如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接触处,或板断裂破碎的地带。即相对集中在四个地区(带),详见“升级版”地图册P25页图:①东南沿海台湾福建地震带,②华北太行山与京津塘地震带,③西北新甘宁地震带,④西南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和川滇地震带。(3)防御:
①我国正在启用27个地震监测台网,并通过卫星通信,在半小时之内可以将有关地震信息提供给和地防震指挥部;
②提高建筑物的搞震强度;
③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④利用地震前兆进行预报,一般地震前地震仪器和自然界中的气象、地下水、动物等都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如井水突然变浑、水位升降大、冒气泡或变色变味,动物出现“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荒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1)分类:
①人类历史时期还经常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叫活火山;②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叫死火火;③长期熄灭的死火山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叫休眠火山。
(2)分布:
活火山有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山中的火山与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休眠火山有长白山的白头山和黑龙江五大莲池;死火山主要有山西大同附近的火山。2、火山: (3)影响:
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与建筑;
②火爆发可能引起地震灾害,海底火爆发还可能引起海啸危害;
③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成为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
(1)成因: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在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悄物质多、植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是冰雪融水汇集时突然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3、滑坡和泥石流:(2)分布:多发生西部的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和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3)危害:滑坡会破坏或掩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在短时间内大量泥浆石块冲出沟外,在山麓的宽阔地区要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可埋没农田、森林、堵塞江河,冲毁路基、桥梁和灌溉渠道,摧毁城镇村庄,造成重大灾害。
(4)预防措施:
①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②大力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可减小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③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4、海啸:
(1)成因:海啸是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所引起的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2)危害:海啸形成的狂涛巨浪可形成高达10多米至几十米,如果到达岸边,巨大的“水墙”会冲上陆地而冲毁一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海上般行的船只更会带来灭顶之灾。
(3)防御:做好海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典型例题2]读下图,回答: (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势是:
(2)PQ线的东南部
属于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
起伏大 云贵高原 冬季温暖、夏季凉爽; 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夏季。 (3)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PQ线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地震、地热、有色金属矿、变质矿、地质构造等。 东南部 地形(海拔高度) 谢谢观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