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8: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970年4月下旬,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这表明我国(  )
A.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 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 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从“两弹一星“震惊世界到“神舟”系列飞船气冲霄汉,再到“嫦娥一号”的轻舒广袖、揽月问天,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  )
①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效果显著
③我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 创新 B. 开放 C. 协调 D. 共享
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袁隆平、屠呦呦等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下列分别属于袁隆平、屠呦呦科研成就的是(  )
A. 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 B. 粳型杂交水稻青蒿素
C. 籼型杂交水稻青霉素 D. 粳型杂交水稻青霉素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此翁”和“你”分别指()
A. 邓稼先 袁隆平 B. 钱学森 屠呦呦
C. 邓稼先 钱学森 D. 袁隆平 屠呦呦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A. 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B. 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 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人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颂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A. 袁隆平 B. 屠呦呦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该法律文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C.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 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为献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多部当代题材电视剧先后开机, 它们或从经济视角展现改革历程, 或描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下列对当今社会生活变迁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 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世界第二
C.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居全球第二
D. 服饰也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1970年,有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B. 人民的食物匮乏、单调
C. 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大多是灰色和蓝色两种
D. 随处可见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李同学准备就此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题目最为恰当的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B.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发展新机遇》
D. 《支付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北京燕房线已正式开通运行。它采用最高运行等级的全自动运行技术。它的研制表明我国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的根本出路是()
A. 实行“公交优先”
B. 加强交通管理
C. 减少汽车数量
D. 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摘编自部编版八下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二 袁隆平说:“我做过一个梦,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空谈谈国,实干兴邦。——摘编自袁隆平《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隆平的贡献,说明该贡献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如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家强盛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 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时间 成就 地位
载人航
天工程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 世界上第三
个独立掌握
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
载人飞船
"嫦娥"
绕月探
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
号"月球探
测卫星 世界上第四
个掌握绕月
探测技术的
国家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
号"月球探
测卫星
北斗卫
星定位
系统 2000年10月31日 北斗—1A 世界上第三
个独立拥有
全球卫星导
航定位系统
的国家
2000年12月21日 北斗—1B
2003年5月25日 北斗—1C
材料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材料三 据报道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互联网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更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方式。曾几何时, 农民兄弟面临挤压滞销的果菜束手无策。如今,借助互联网,小巷深处的酒香也能远飘万里。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快速普及,通过“互联网+”服务“三农”、精准扶贫,充分发挥了互联网高效、快捷的特点,有效地优化和集成了社会资源向困难群众的配置,有力地帮助了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
材料四 改革开放 40周年, 党中央表彰了100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他们中有为大国重器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代表,如孙家栋,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 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 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 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科学家程开甲,隐姓埋名40年,一生为国铸核盾,先后参与和主持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以及“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在内的多次核试验,为建立中国特色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作出杰出贡献,还有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学家也受到表彰。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
(3)综上材料,体现了新时期哪些新发展理念。这一时期科技的新发展是怎样改变你的生活的 请举例说明。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或政治变革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器数量统计(台/百户)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影碟机 — — — 16.02 37.53
电冰箱 6.58 42.33 66.22 76.08 80.13
洗衣机 48.29 78.41 88.97 90.57 90.52
彩电 17.21 59.04 89.79 105.43 116.56
(1)依据材料一,说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器数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中国梦”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梦。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继续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而明确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即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学理论·上》(2014年)
(2)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人民幸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从天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2.【答案】C
【解析】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中国成为了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C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答案】B
【解析】从“两弹一星“震惊世界到“神舟”系列飞船气冲霄汉,再到“嫦娥一号”的轻舒广袖、揽月问天,这些成就举世瞩目,但它们不能说明③我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5.【答案】A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A.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袁隆平、屠呦呦科研成就的是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故A正确。
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选A。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喜看稻菽千重浪”判断是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据“青蒿一握”判断是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研制出青蒿素。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据“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可知,这说明了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科技促进社会的进步,故A正确。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排除B。
C.题干未体现经济发展,故排除C。
D.题干未体现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故排除D。
故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帮人类渡过一劫”,链接所学可知,屠吻吻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B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D.根据题干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故D正确。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的法律,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A错误。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1995年,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B错误。
C.《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是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略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B、D三项表述均符合当今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 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如今,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居全球第一,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在衣食住行上的变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1970年,我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尚未进行改革开放, 人们的衣食住行非常单调, 交通也不便利,随处可见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是20世纪末以来才出现的情景, 在1970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这个情景。故选D。
14.【答案】A
【解析】①②③.题干的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故①②③正确。
④发达国家主导者经济全球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排除④。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李同学准备就此写一篇小论文,本题给出的题目最为恰当的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粮票布票”属于计划经济;“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我国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的发展,故反映了我国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的根本出路是发展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
故选D。
【答案】(1)原因: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防御与自卫。意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
(2)贡献: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历史作用: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特点:逐年增加。关系:科技发展推动国家强盛;国家强盛有力推动科技创新
(4)原因: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高度重视与投入;科学家们的刻苦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为了捍卫祖国与领土的需要;改革开放为科技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教育和科研的发展培育大量人才。
18.【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成就处于世界前列;材料二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材料三体现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2)国家的独立自主,政府的支持,科学家严谨的态度和报效祖国的精神。
(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科技的新发展改变了生活的事例有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移动互联技术在农村快速普及,通过“互联网+”服务“三农”;高铁运输业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出行等。
19.【答案】(1)趋势:基本上是逐年增加。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达,我国家用电器制造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2)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改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