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0 12: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郭沫若
导入
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后期创作的《声声慢》被誉为“千古绝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目标
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其词感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作者介绍
李清照
1084-约1155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作者介绍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作者介绍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写作背景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读感知
怎样写愁: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并赏析。
怎样入愁:词人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
为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怎么产生的呢?
整体感知
怎样写愁: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并赏析。

动作
感受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环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收束全篇
哀婉凄凉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整体感知
开头三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结合内容赏析。

叠词的作用: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
起强调作用。(内容)
开头三句全由叠字成句,细致地描绘了词人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寻觅觅”是动作,表现词人寂寞彷徨、若有所思、心绪茫然的样子。这种寻觅让她感受到现实景况的孤苦,“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内。词人陷入如此愁境而不得解脱。
叠词
举例: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整体感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中国古典诗词很多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那么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呢?请赏析。

淡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淡酒
晚风
过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 渲染愁情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整体感知
中国古典诗词很多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那么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呢?请赏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花
梧桐
细雨
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黄花
梧桐
细雨
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整体感知
中国古典诗词很多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那么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呢?请赏析。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象
意境
冷清、凄婉、愁苦之境
情感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之感
通过意象
营造意境
抒发感情
整体感知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整体感知
为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怎么产生的呢?

时间轨迹: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为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怎么产生的呢?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整体感知
概括总结:
为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怎么产生的呢?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情愁
独居之苦
家愁
丧夫之哀
国愁
亡国之恨
较前期的相思闲愁多了一份深刻与厚重!
整体感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
秋风、淡酒
过雁、黄花
梧桐、细雨
借景抒情
叠词运用
直抒胸臆

首尾呼应
板书
写作练习——我为清照写碑文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扩展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