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荷叶圆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荷叶圆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21:4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等 12个字,会写“亮、台、鱼”等 7个字。重点指导书写“朵”。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理解“透明、摇篮、透明”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4学习并模仿“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难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媒体,步入文境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天又笑盈盈地走来了。今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正是郊游的好日子,同学们想跟老师一起郊游吗?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课件出示:在微风吹拂下荷叶美景的画面)过渡: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
(交流。预设:绿油油的,大大的,绿绿的。要针对性评价)
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   
师:读了课文后,你们知道荷叶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荷叶)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谁能读好这句话“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指生读(针对性鼓励性评价);读中感悟叠词的作用,并以苹果为例模仿“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句式说话。
2、揭示课题。    
看,这满池圆圆的荷叶,多可爱呀!师板书,生书空:“荷”上下结构,“叶”左右结构,“口”小,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圆圆”并讲解“圆”字先写外面,再写里面,最后封口。指导读好课题。    导语:美美的荷叶吸引来了很多小精灵,他们都是谁呢?我们一起走进《荷叶圆圆》认识他们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1.初读课文:学生根据老师的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思考:荷叶吸引来了哪些小
精灵(可以小声读、大声读、同桌一起读......)
2.自读反馈:都有哪些小精灵喜欢荷叶?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交流后,引导用一句话说清楚都有谁喜欢荷叶。
3.检查生字:孩子们,想和小精灵做朋友吗,小精灵可要考考大家了。教学活动:带拼音同桌读词语后小老师领读;“莲叶何田田”:去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小精灵表扬大家很快认识了生字,我们还要把生字记在心中才是真本事。指导学习偏旁身字旁理解“躺”,组词记忆;学习形声字“珠”,拓展形声字记忆,齐读强化;用猜字谜方式学习“晶、停”,男女生比赛读。
4.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朵”
①教学生观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朵”和“机”的相同和不同点。“橫折弯钩”的写法
②.指导书写,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③.教师巡视,关注坐姿。展评指导。
(二)研读 2-4自然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导语:小朋友真厉害,真像是出口成章的小博士。小精灵迫不及待的想要介绍自己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生自读课文,喜欢哪个小精灵多读几遍。交流:同学们读书真投入,你最喜欢哪个小精灵?(授课思路根据学生交流生成,课件设置超链接,尊重同学主体性,相机分享指导学习)预设:同学喜欢小青蛙。小青蛙。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导读书。指生读。
评价: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他可有些不服气呢,瞧,他把荷叶当作--歌台(贴板书)。歌台是做什么的?谁来说一说。交流。出示图片,想象画面读好“歌台”。小青蛙在歌台上做什么?(“呱呱地放声歌唱”),谁可以读得更好听?谁可以大声读好。
(2)同学读得真好,就像这样大声地说就是“放声”。池塘里的小青蛙听到同学们的读书声都忍不住想跟大家一起合唱呢!(出示课件)(播放青蛙的叫声)再读第四自然段。
(3)小青蛙是在荷叶上的动作是什么?你们能不能学一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的可爱的样子?老师采访一下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的感觉怎样?指导读好“蹲”,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学着青蛙的样子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吧!(再读第四自然段)
(4)课间操:好可爱的小青蛙呀!现在,小青蛙要给大家献上一曲呢!(播放歌曲)做手指操。
小水珠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么好听的声音把谁吸引来了?(预设:小水珠)贴板贴。那你们知道小水珠是怎样和荷叶在一起玩耍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字幕)
学习理解字词:水珠摇篮、“躺”、“亮晶晶”。
a小水珠会如何“躺”在荷叶上?做动作理解“躺”
b(配乐,出示小水珠的随风滚动的视频)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就是一颗小水珠,用你喜欢的姿势躺下。微风吹来,圆圆的荷叶随风轻轻地飘动,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这种感觉就像在哪里?(预设:摇篮)你们小时候睡过摇篮吗?(课件出示,摇篮与水珠躺在荷叶中对比的图片。
c瞧,婴儿躺在摇篮里,小水珠也躺在荷叶上,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呢?咱们也将自己亮晶晶的眼睛眨一眨吧!想想,睡摇篮的感觉舒服吗?
生:舒服。小水珠躺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感觉怎么样?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预设:开心、快乐、有趣。指导理解后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亮晶晶是什么意思?我么还可以说亮晶晶的什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强调用完整的话表达。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指导朗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当成是小水珠,来读读这句话?
评价:就好象是自己躺在摇篮里一样的舒服。过渡:这么舒服的荷叶又把谁吸引来了?
(预设:美丽的小蜻蜓)
小蜻蜓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习理解字词:“停机坪”、“展开”、“透明”、“翅膀”(扫除词语障碍,为后面学生自主研读课文服务。)     
导语:小水珠把荷叶当成自己的摇篮它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那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又是怎样和荷叶在一起玩耍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3—5段字幕)理解“停机坪”。    
 师: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同学们见过停机坪吗?
(课件出示停机坪与蜻蜓落在荷叶上的对比图)
飞机降落的这块宽敞的地方,就叫停机坪。想想,小蜻蜓为什么要把荷叶当成它的停机坪呢?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蜻蜓?(预设:很聪明。请机灵的小蜻蜓读读-“停机坪”。
预设:小蜻蜓有点累想休息。请小蜻蜓来到荷叶姐姐的怀抱读-“停机坪”)理解“展开”
老师: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很多同学不约而同的伸开了手臂。这个动作就是-展开。一起读——“展开”!
理解透明:图片。想象自己是小蜻蜓,分享拥有透明的翅膀你最想说什么?
(预设:我的翅膀好透明、很漂亮、真神气)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自己的翅膀,请你赞美自己的翅膀吧-请大家一起读-“透明”
!理解“立”小蜻蜓在荷叶上的动作是-“立”。谁能带动作读?大家这么积极,我们一起来变身成“小蜻蜓”。
读-(齐读)。美丽的池塘里小蜻蜓们立在荷叶上的样子让老师想起一首诗-《小池》(引背《小池》),这首诗中的“立”跟这里的“立”都是站立的意思。同学们都把动作做对了。请你们再想想小蜻蜓荷叶在一起玩耍、游戏,他们的心情会怎样?
好,那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是小蜻蜓把你们对荷叶的喜爱,和你们自己心里的快乐给读出来。
自主合作
小鱼儿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动物的内心情感!
a师:刚才我们用抓关键、想一想、演一演的方式共同学习了第2-4自然段,现在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自主合作提示:任务1根据提示自主学习第五自然段;任务2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小组长明确分工)
b生:自主学习完成第一个任务。
c学习成果展示。
师:老师听见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非常入迷。我们请小组派代表分享学习成果。
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小鱼儿在荷叶下()()。请你们四人一小组,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练练,可以加上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自己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你的好伙伴,别人读得不好的,可以帮帮他。三分钟后,我请同学上台来表演。
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
师:①谁来演快乐小鱼儿?请你来
②谁是美丽的荷叶姐姐 老师也想演一演?你们欢迎我吗?好,咱们一起来把荷叶圆圆这篇美美的课文读一读、演一演,好吗 (配乐)师生配合朗读。
老师:还有哪个组想展示 (再请一组)池塘里热闹开心的小鱼儿游来游去,让老师想起了——《江南》(课件出示《江南》)齐背。 
三、回顾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①老师引背,生根据提示和板书背诵课文。    
师:多美的荷叶呀!多快乐的小动物哇!瞧,它们把这美丽的荷叶分别当成了什么呢?在这美丽的场所,它们又是怎样尽情地玩耍的。
②师生说话,背诵课文。    
师:来,咱们看着这里的板书,我说第一句,你们能说出后面的句子吗?好,咱们来试试看。(配乐出示动态荷塘美景,背诵课文)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1、同学们说得不错,那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外,还有谁喜欢荷叶呢?它们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2、那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呢?
你们想对荷叶说些什么?
3.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有了谁呀?(荷叶)
4.你们想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两个小代表很喜欢荷叶)谁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还有哪些小伙伴把荷叶当成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说话练习:荷叶是________的________。
5、升华情感:这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这么美的荷塘景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师生交流)这美妙的景色需要我们人类精心地
呵护。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彩笔,画下这美丽的景色,然后在一旁写上你想说的话。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积累了优美的词语,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感受了大自然的和谐,夏天的美好。有爱心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送青蛙宝宝回家吧!(竞读重点词语)同学们团结认真,表现真不错,表扬大家“棒棒棒,你们真棒”!(生:我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