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老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1 16: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性格特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文章主旨。
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矛盾揭示法、想象补白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导入
大家看到图片上的这位老人,慈眉善目,精神抖擞,气质非常的儒雅,她就是杨绛,一位灵魂轻灵,无争无求的女子,杨绛和他的先生钱钟书一生都从事文学创作,可以说是我们学界的泰斗, 杨绛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珂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93岁,杨绛为了完成女儿的心愿写了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102岁,她还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老王》,去聆听一个关于底层三轮车夫的故事。
整体感知:
走进老王
快速的阅读1—4段说说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职业: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单干户,“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生活:打了一辈子的光棍,没有亲人,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居住: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塌败的小屋;
别人对他的态度:不愿意坐他的车;叫他老光棍;恶意揣测他瞎眼的原因。
小结:老王不仅在身体和生活上饱受痛苦,在精神上更加痛苦,因为他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2、快速阅读5—22段概括老王为杨绛一家做的三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明确:
老王给作者家送冰(车费减半,冰价相等);
老王送默存去医院(坚持不肯拿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老王临终前给杨绛家送香油和鸡蛋(不是要钱)
小结:老王不断地帮助,关心我和我的家人,给我家冰减半收费;送默存去医院,坚决不肯拿钱,临死前还送来香油和鸡蛋,由此可见他心地非常的善良。
走进作者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杨绛一家又为老王做了什么?
明确:1、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
2 、我的女儿送给老王大瓶鱼肝油。
3 、老王再客气,作者也要给他应得的报酬。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常询问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三:探究质疑
从文中看,作者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以挑剔指责的,送冰,不要他减半收费;送先生,一定要给钱;送香油和鸡蛋,也坚持要给钱,连女儿也很关心老王,送鱼肝油给老王吃;作者对老王的态度,行为无可挑剔,却仍然感到“愧怍”,这是为什么呢?
四:重点研讨
1、老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在这种情况下,老王为什么还要来送鸡蛋呢?杨绛在老王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明确:他想报答杨绛一家,他非常感谢他们
没有亲人的老王在跟作者打了多年的交道后,他已经把我当作是朋友,甚至是亲人一样,所以临终前他对我们有一份牵挂,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
2、老王内心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明确:渴望得到关心和关怀,希望有人把他当作朋友,甚至是亲人,希望得到亲人般的关怀。3、杨绛当时是怎么做的,她有没有给老王他想要的东西?
明确:没有
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理解作者愧怍的情感,并联系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所说的“幸运”与“不幸”的含义)
明确:作者没有给予老王更多的关心,关注与帮助,老王的最后一丝希冀也没有给予满足。
六:走出课文,关爱弱者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同学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生活中大家一定看到过这样的画面:顶着烈日换送液化气的工人,冒着严寒蹬三轮的车夫,迎着寒风清扫街道的阿姨,淋着冷雨叫卖青菜的老人.他们,我们很少关注,只知道他们贫穷,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今天我们读了杨绛先生的《老王》,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讨论)
孩子们,你们都说得特别好,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用实际行动去关爱和帮助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 孩子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请记住,让善良之心永存,让善良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的心理活动
八: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