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2.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的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通过品读关键句子,读懂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成语“大意失荆州”中的主人公是谁?——关羽。荆州的丢失仅仅是关羽的“大意”吗?夺得荆州的将领是谁?——吕蒙。能与关羽成为对手,并取得胜利者,绝非泛泛之辈,今天让我们走进史书《资治通鉴》,去领略吴国真英雄的风采。
二、了解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初读全文 整体感知
1.一读正字音
卿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当涂tú 治经为博士邪yé
刮目相看guā 更gēng
岂qǐ 遂suì
找生读文,生评价。再齐读文。
2.二读知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三读懂文意
请结合文章注释,疏通文意。
要求:默读或自由读,联系文句及注释,圈点勾画生难字词的翻译,先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帮助。适时教师再在黑板上圈点疑难字词。
(强调对照注释识记重点字词意思)
1)预设较难字词
(注释未出现的,括号内的为该词的译法和意思)
初(增,当初)谓---曰(换,对---说)
今(增,如今) 以(换,用)
为(增,成为) 但(换,只)
以为(留,以为)
大有所益(留,大有益处)
博士(留,博士,单独译时才用书下注释) 之(晚乎)(删,不译)
吴下阿蒙(留) 拜(增,叩拜)
而(别)(删,表示承接关系)
(学生还可质疑,师生解答)
2)快速识记注释,先同桌互考,再教师抽查。
3)先齐读,再请学生复述。
全文共10句,先请10位学生开火车式逐句翻译(只看黑板)。
指导学生从“信达雅”译文原则进行评价。再组内开小火车式逐句翻译,最后教师抽查几句翻译:
句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句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句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出示三个句子,对翻译错的地方进行改正。出示两个句子,请同学翻译。
4)积累文言词汇。
①通假字
邪:同“耶”,表反问语气。
涂:同“途”,道。
②古时称谓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③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 古义: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求学的最高学位
见往事耳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④成语归纳
吴下阿蒙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四、四读理清故事情节
读全文,理清结构层次。分清层次,并给每层添加一个小标题。
五、五读全文,体会情感。
方式:老师展示一句,学生读一句,学生通过读比较三句话的异同,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析情感,再读情感,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再指导,再读。
卿今当涂掌事,一定要学。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严中有爱
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满、责备
小组合作学习,朗读以下两句,并说出怎样处理情感。
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赞美、赞叹、敬佩、欣喜)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调侃)
六、六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课堂小结。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
1.品读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人物对话的妙处,读懂人物形象与情感。
2.领悟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特点。
一、品读对话,读清情感。
找出对话语句,尝试把握语气,读好感情,精彩对话。
从语气词角度点拨并反复强化训练: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恳切,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寄予厚望,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不悦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不悦,委婉批评。)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侧面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吃惊,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为自己才略深感自豪,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自得,自豪,风趣 )
孙权、吕蒙对话与吕蒙、鲁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二、创意补白,角色读文。
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曰:“ ______________。”(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曰:“______________。”(蒙乃始就学)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试着全班诵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牛刀小试,试写片段。
发挥想象,设置情境,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描绘出“就学”场景。温馨提示:字数不限,文白皆可。可按地点设置,例军中或家中;可按时间设置,例早晨或夜晚。
生展示评价。
四、比较分析,品味语言。
比较史书语言特色。出示《资治通鉴》中的原文片段及《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中同为“孙权劝学”的部分,谈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
感受本文(作为司马光改写陈寿的史料)的语言特点。
A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xù)邪’(选自陈寿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B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读一读,谈一谈,学生能领会本文语言“言简义丰”的特点即可。
五、多种角度,畅谈启示。
说说本文给你的一点启示。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如——
孙权角度:劝导别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
吕蒙角度:知错就改,年长好学,勤于学习,学有所成。
鲁肃角度: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会欣赏他人。
——教师引用各家对吕蒙的评价。
陈寿评:“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毛泽东: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孙权评: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字),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鲁肃字)。”
鲁肃:“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学生当堂积累本课与吕蒙相关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学生质疑。
背诵全文。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很简单却很重要、很实用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读!通过读,我们领略了孙权的善劝艺术、吕蒙的年长好学、文武兼修,也感受到了史学家司马光写史之简练而不失生动传神的生花妙笔。
我更希望大家拿起自己手中的妙笔,将本文这一故事再作新的演绎,运用课上学习的方法,扩写《孙权劝学》,写到小练笔上。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说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