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单元 春天的歌 总 3 课时 14
课题 《嘀哩嘀哩》 课型 唱歌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2.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3.能够掌握口琴中音区的音位排列和基本演奏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2.歌曲中模仿小黄鹂叫声的节奏型: X X X X X X X X 0 X X X X X X - 嘀哩哩嘀哩 嘀哩哩 嘀哩哩 嘀哩 哩 3.指导学生掌握口琴中音区的基本演奏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歌曲的演奏中。
教学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听音乐进行律动练习。 2.发声练习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音乐声起,小河解冻,开始有水流的声音,河里有戏水的鸭子,柳树发芽,地上钻出了嫩草,田野里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天空有飞着的燕子,广场上一群孩子在放风筝…… 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看到刚才的场景让你想到了什么? 那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看到的春天都有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说 师:其实春天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小朋友眼睛里,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听,春天在召唤我们,它想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呢!今天我们就学唱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嘀哩嘀哩》(课件出示)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随音乐做律动。 2.复听歌曲,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节奏练习。 (课件出示) X X X X X X X X 0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0 X X X X X X - 嘀哩哩嘀哩 嘀哩哩 嘀哩哩 嘀哩 哩 5.再听歌曲 提问 6.师范唱 7.学唱歌曲 多种方法练习 8.指导演唱 师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9.多种形式演唱,巩固新知。 (可以对唱、齐唱、分组唱、男女对唱等) 10.美化春天、装扮春天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可以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树枝、碎布、彩色笔、彩色粉笔等进行撕、添、勾、画,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设计,营造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画。) 四、练习竖笛 1.吹奏《闪烁的小星》 2.逐句练习歌曲 五、课堂小结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这节课过的很快乐是吗?看来我们还得感谢美丽的春天啊!是啊,青翠的山林,红的花,绿的草,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显示出了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的,所以希望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祖国变的更加美丽!老师有个小提议:课下可以自由结合,把这首歌曲编成一个小小的舞蹈,下节课咱们一起展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4 单元 春天的歌 总 3 课时 15
课题 《春天举行音乐会》 课型 唱歌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春》,感受春的竟境。
2、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演歌曲。
3、通过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用品是可以发出音响的,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发挥其想像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在乐曲和歌声中感受“春”的意境。
2、用生活用品来表现春天的音响。
教学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入音乐王国,一起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首先我们静静地听一首好听的乐曲。(点击课件播放《春》。听后请孩子们说一说感受。)
第一次欣赏要求:
1、你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请学生回答。(春风、小鸟、泉水、雷声、、、)并让学生知道这些声音都是用弦乐器模仿的。
2、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请学生回答。提问:你能给乐曲起个名字吗?请学生回答。(出现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的第一乐章,作曲者: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
第二次欣赏要求:1、你能模唱它的主题吗?(主题音乐按钮)2、、2、当你听到它时能举起你的右手吗?
师:是的,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很多作家、画家、作曲家、歌唱家都要去描写它,赞美它。那么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去领略春天的美好。去之前,春姑娘给我打了电话,她委托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位春天的朋友。闭上眼睛,猜猜他们是谁。(点击课件播放雨声、风声、雷声、水声,学生轻轻聆听。请孩子们猜一猜听到了什么。并给它们起个名字:如春雨姐姐,春风妹妹,春雷伯伯,春水阿姨等)
3、你们能用身边的物品模仿这些声音吗?(可用身边的任何物品)。
二、寓教于乐:
1、你们喜欢这几位朋友吗?好,我们把这几位朋友邀请来举行一场别开声面的音乐会。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几位朋友是怎样“表演”的。(课件播放《天天举行音乐会》原唱不出谱)
2、谁能说说,歌曲中这几位小演员它们是怎么表演的?(春雨唱歌,春风弹琴,春雷打鼓,春水鼓掌)
那么在这首歌曲中是如何唱的呢?(分批出示节奏条)
春雨 (加上图片) “2/4滴答 0滴|答 0|”
春风 (加上图片) “2/4沙沙 0沙|沙 0|”
春雷 (加上图片) “2/4轰隆 隆隆 |隆 —|”
春水 (加上图片) “2/4哗啦 啦啦 | 啦 —|”
3、刚听了一遍你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有这么精彩的发言,老师真是非常感动,我还想再听一遍,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帮我来解决——这几位朋友是怎么歌唱的?谁能学学?(聆听歌曲范唱(出歌谱),学唱难的乐句)
4、启发学生用春雨(或春风、春水、春雷用不同的色彩)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听说你们班有很多朗诵好的学生,大家推荐一名,把歌词朗读下吧)
6、随琴轻声唱歌词。
7、讨论:出屏幕①在演唱歌曲时应该用什么情绪来唱?②歌曲中如果要去掉休止符,会怎样?
8、分角色演唱。
9、完整地演唱。
三、创造表现:
1、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春天气息都感染了我们,如果我们能为这首歌曲伴奏那就好了,可惜,老师没有带乐器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学生用身边的任何物品用具来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并选择适合的伴奏型)
2、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伴奏。
3、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
四、完美结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参加了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高兴吗?大自然因为春天的到来变得五彩缤纷,春天因为有了这场音乐会而变得生机勃勃。那有的同学一定在想:春天能举行音乐会,我们自己也可以啊。你们想吗?(想)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分组去创作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回去以后仔细观察,看看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是怎么样唱歌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举行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好吗?(在《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4 单元 春天的歌 总 3 课时 16
课题 《杨柳青》 课型 欣赏课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尝试并学会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 感受鲜明的地方特色。 2、了解扬州相关文化,感受扬州地区深蕴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使 学生加深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使学生具有传承与发展民歌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扬州方言演唱这首歌曲,使学生具有传承与发展民歌的意识。 2.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体会衬词的作用,感受浓郁的扬州音乐特色,养成良好的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江苏有很多好听的民歌,(《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我们来欣赏 一下,喜欢的同学可以跟着音乐小声的哼一哼。 听完后师介绍《茉莉花》起源地——扬州(多媒体播放“扬州风光“图片,让学生欣 赏)。 扬州城不仅有美景、美食,连当地的民歌也非常美,用我们的扬州话来说就是“呱呱叫啊”(2)用多媒体体播放“今日生活”片头 师:同学们都熟悉这个节目吧(扬州的“今日生活”节目) 谁能说两句扬州话(学生交流讨论) 同学们还说的真不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学一首用扬州话唱的民歌 出示课题《杨柳青》。 二、 新课教学 1、初步听歌曲,思考两个问题:(播放flash《杨柳青》这首歌曲) (1)整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2)音乐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我们幸福来自于什么? 听完后让学生回答 2、再次听歌曲,思考: (1)要求学生找找歌曲中有趣的地方,除了一句句的歌词,()里的是什么? (衬词) (2)、了解歌名与歌曲内容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歌词,(提示学生去掉了衬词看歌词)找找歌曲的题目"杨柳青"与歌曲内容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发挥想象) 3、师介绍《杨柳青》 《杨柳青》也叫《杨柳青调》,因歌词中的“杨柳叶子青啊虐”而得名。最早的歌词确 实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杨柳叶子青啊虐”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并无实际意义。 4、解决衬词“口虐”的发音,读“nia” 5、教读方言 “口虐”(nia),青啊“口虐”(nia),松又松“口虐”(nia),蹦又蹦“口虐”(nia) 6、师带生有节奏的朗读衬词。注意附点节奏,自己在心里数好拍子。 7、轻声学唱衬词。 8、跟琴轻声分句学唱,在学唱的过程中注意一字多音与附点节奏。师适当提点,演唱1至2遍。 9、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师介绍扬州方言的发音: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翘舌音读成平舌音。没有"ZH、CH、SH",都变成"Z、C、S"了。我们一起学一学? 学一学几个关键字的扬州方言读音。晨(cen)、嗬(huo)、水(sui)石(se)哥(guo) 10、 歌曲处理,唱出歌曲的韵味 (1)、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歌曲中最能体现歌曲韵味的什么?(衬词) (2)、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3)、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在“11 1”处加拍手演唱。 (4)、教唱衬词 教师介绍衬词的作用:抒发情感,烘托气氛(唱的时候要轻声) 三、 通过网络欣赏不同版本和形式的《杨柳青》 思考:比较欣赏《杨柳青》,你发现在演唱形式、速度和歌词发音上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欣赏《九九艳阳天》 1、师:最后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首宝应民歌《九九艳阳天》,深入感受我们宝应地区丰富的音乐魅力。(多媒体播放《九九艳阳天》) 2、师: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大家来说说。 五、课后探索 师:同学们今天我领略了扬州的美景,探索了扬州的音乐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 为一名珠海人,珠海当地也有很多著名的民歌,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探索我们宝应的民间音乐,将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好好珍藏,好好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