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2012-2013-1高一年级第二次模块检测语文试卷
I卷(共54分)
一、基础知识(4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徘徊huí 葱茏lǒng 罹难lí 蓊蓊郁郁wěng
B、訾詈zǐlì 拊掌fú 裨将pí 浅尝辄止zé
C、挫折cuò 炮制pào 渐染jiàn 虚与委蛇wēiyí
D、靡丽mí 混沌hún 笨拙zhuó 量体裁衣liáng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苍茫 踯躅 精彩 没精打采
B、刹时 勖勉 公布 开诚部公
C、点缀 鬼崇 坚韧 坚忍不拔
D、殒落 急燥 嬉笑 嘻皮笑脸
3、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①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与不法分子 ,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②为了有效打击小偷的嚣张气焰,反扒民警 成普通乘客在地铁执行任务。
③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 的情况公之于众。
④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保守势力对他围追堵截,逼得他无路可走, 这场号称“改革”的小小改良很快就夭折了。
A、①勾通 ②化妆 ③骇人听闻 ④以至
B、①沟通 ②化装 ③耸人听闻 ④以致
C、①勾通 ②化装 ③骇人听闻 ④以致
D、①沟通 ②化妆 ③耸人听闻 ④以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在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的足迹。
C.1962年起,年幼的习近平由于受作为中共元老的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遭到歧视。在“文革”中,他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
D.一个人只有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困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世界末日的传言甚嚣尘上,但有科学素养的人一定会安之若素。
B.叛乱的三十万大军破城而入,京城不绝如缕。
C.校庆前,同学们都信誓旦旦,一定要认真表演,发挥最高水平。
D.为了更好实施素质教育,许多学校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枘圆凿的教育。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课外阅读,要提倡学生自选自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自由自在地看才有味道。
①好比在夏季夜晚看星星 ? ②不必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 ?
③那么多的星星爱看哪颗看哪颗??????????? ④教师的指导只起引路的作用 ?
⑤有的可以盯住它仔细琢磨 ? ⑥有的可以漫不经心一扫而过
A.②①③⑥⑤④ B.①②④③⑥⑤ C.⑤⑥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⑤⑥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源头。
B、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C、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和唐代的柳宗元、曾巩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
D、《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所谓的“古诗”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古代的诗歌。
8、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固一世一雄也,而今安在哉 安:哪里
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问候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即使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但是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
昼夜勤作息 作息:劳作休息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物以相之 好自相扶将
B、虽九死其犹未悔 其声呜呜然
C、古人之观于天地 哀民生之多艰
D、因求假暂归 或因寄所托
10、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 B、偭规矩而改错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契阔谈?,心念旧恩
11、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舞幽壑之潜蛟 屈心而抑志兮 B、火尚足以明也 常在于险远
C、长余佩之陆离 一死生为虚诞 D、后世之谬其传 时人伤之
12、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B、何以解忧 不能喻之于怀
C、而又何羡乎 此余之所得也 D、不吾知其亦已兮 渐见愁煎迫
阅读《诗经》中的《无衣》完成13一14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3、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
B.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
14、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侧重点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每小题3分)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梗,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入,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1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委去 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 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谢:道歉、谢罪。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欲以权略致之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①遂叱而缚之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①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①既至,止于宾馆 ②余于仆碑
17、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1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元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旧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II卷(共 分)
三、文言翻译( 6分)
19、翻译上一段文言文中的下列两句话:(6分)
(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2)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四、默写
20、(6分)任选六句
(1)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3)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
(4)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6)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8)夫夷以近, ; ,则至者少。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镜泊湖的黄昏
熊召政
(1)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2)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3)还是让我们先来欣赏镜泊湖的黄昏吧!
(4)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的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座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5)既是牡丹江的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最窄处只有300余米。惟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生动的景色……
(6)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地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7)游船入浦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8)大凡美的东西,莫不都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9)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这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10)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蓦然发现: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21、你怎样理解第(2)段加点词语“禅机”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4分)
22、请结合文章概括第(5)段中“别致生动的景色”的内容。(3分)
23、阮籍和李商隐的诗句具有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各选一个词语概括。作者为何要引用他们的诗句?(4分)
24、最后一句“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分)
六、作文(4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娜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后,“造就自己”的口号也广为人知。比赛期间,李娜的团队成员人手一件黄色T恤,上面印制的就是“造就自己”这句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娜认为“造就自己”意味着不用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了。
请以“造就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
1、D
A、徘徊huái 葱茏lóng
B、拊掌fǔ 浅尝辄止zhé
C、炮制páo 渐染jiān
D、靡丽mǐ 混沌hùn 笨拙zhuō 量体裁衣liàng
2、A
B、霎时 开诚布公
C、鬼祟
D、陨落 急躁 嬉皮笑脸
3、C
“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
“勾通”:暗中串通,贬义
“化妆”:主要是针对面部,是用脂粉等妆饰品对脸部的修饰美化。
“化装”: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作假扮讲, 另一个意思是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
“耸人听闻”: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4、C
A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B主语残缺 D 只要……就。)
5、D
6、D
7、B
A现实主义
C曾巩是宋代的
D古诗不是指古代诗歌。
8、A、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只
D、昼夜勤作息 偏劳作
9、C 都是取独
10、C
A、取通娶 B、错通措 D、?通宴
11、A 使动
B、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 常在于险远 形-名
C、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 一死生为虚诞 意动
D、后世之谬其传 使动 时人伤之 为动
12、A、定后
B、何以解忧 宾前 不能喻之于怀 状后
C、而又何羡乎 宾前 此余之所得也 判断
D、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前 渐见愁煎迫 被动
13、C
14、A
二、
15、C(微:暗中,暗暗地。)
16、C(A项, “用”;因为。B①连词,表相承;②连词,却。C项 “于是”。D项,介词“在”; 对于)
17、B(A项前者表现其“忠于职守”,后者表现其“机智”;C项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D项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
18、C(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
三、
19、(10分)(1)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2分,着重看“语”、“奇”的理解及省略的翻译)
?? (2)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或“实在是死罪也不可饶恕”)。(2分,主要看对“咎”的理解。)
四、
20、默写(4分)
(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3)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5)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6)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8)则游者众;险以远,
五、
21、文中的“禅机”,是指镜泊湖的黄昏带给作者的启示: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22、(1)枕着山脊的不再炽烈的夕阳像金箔打造的浮萍;(2)船头两岸青山在水中翡翠般的倒影和船尾荡漾的金箔般的湖水变幻无穷;(3)沉入山脊只剩下半弯的夕阳在水中的光晕更加明亮,使船尾水花更为璀璨。(根据(6)(7)(9)段)
23、苍凉;感伤。(1)表达了对他们两人不能借助禅宗参透生命的遗憾。(2)为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铺垫。(或“和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对比”)
24、(1)含蓄地照应了文章第二段中的“禅机”;(2)表达了作者从镜泊湖黄昏中所获得的积极人生态度的喜悦;(3)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六、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中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到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归附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赞助促成刘彦到宾馆商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人敢闹事。
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乐业而安定。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后来虽然达到公卿的职位,但这个志向一点不松懈。出京城做襄州刺史。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是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中徽性情廉洁谨慎,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用来自我告戒。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几十里不断绝。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年长年幼,听说这诗,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手迹。,’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